最新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74497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汇编.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时、分、秒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课题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设想教法应用以学定教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会认钟表上的时间,知道1小时=60分2、理解1小时、1分的时间长度。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三、先学环节(10分钟)

2、(一)自学指导。(1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2、3页的内容(看图,读文字),重点看小朋友们说的话。思考:1、一秒有多长?2、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二)学生自学。(9分钟)三、自学指导: 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度: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学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第4页“做一做”。(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7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

3、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秒钟怎么读时间?3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4、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6页第1-4题。5、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时间的计算课题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

4、换算。2、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3、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教学设想教法应用以学定教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1小时=( )分 1分=( )秒2、理解单位时间1时、1分、1秒的时间长度。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2、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2,试着回答例2下面的问题。(二)学生自学

5、。(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5页的“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检测题的1、2题),同桌互改。 3、小结。时间经过的算法。 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6页第8题。2

6、、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时间的计算练习课课题时间的计算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时间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时间单位的一些基本知识。2、在学习时间单位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在亲手制作作息时间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学重点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生活中的作息时间。教学设想教法应用以学定教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1小时=( )分 1分=( )秒2、理解单位时间1时、1分、1秒的时间长度。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

7、学习目标,揭示目标1、巩固时间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时间单位的一些基本知识。2、在学习时间单位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看课本练习一的4、5、6题,在书上解答出来。(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

8、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检测题的1、2题),同桌互改。 3、小结。时间经过的算法。 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练习一的9、10题。2、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3、时、分、秒的练习题2分=( )秒 8分=( )秒120秒=( )分 180秒=( )分(2)、比较大小4分40秒 3时100分 201秒5分 4时240分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 加法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1、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

9、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会做34+25= 31+46=1、熟记并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9页、第10页的内容。思考: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该怎样解答呢?

10、二年级呢?(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10页的“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应注意什么?3.小结。 相

11、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 46+37 48+37 56+59 58+37 2、 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3、 做配套练习相关题目。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减法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计算两位数退位的减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会做78-43

12、= 67-52=1、熟记并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进一步掌握减法计算法则,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11页的内容。思考:普通快客比动车贵多少钱?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该怎样解答呢?(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

13、课本11页的“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退位减法的计算应注意什么?3.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退一。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 72-57 63-45 54-36 72-36 4、 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5、 做配套练习相关题目。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末尾有零

14、的三位数的加、减法课题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笔算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地笔算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教学难点能正确按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一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会做47+36= 62-25=1、熟记并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掌握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三、先学环节(1

15、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看课本14页例3,思考: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怎么解决?(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14页的“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

16、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3.掌握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3.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在做加法时,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坐减法时,十位不够减要向百位退一。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16页第1题。2、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求近似数课题三位数求近似数教学目标1、掌握求三位数求近似数的方法。2、能应用求三位数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求三位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应用求三位数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

17、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一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会做460+370= 520-270=1、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掌握求三位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看课本15页例4,重点看红色字体下面的问题并试着回答问题。(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15页的

18、“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三位数怎么求近似数?3.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根据个位数把三位数四舍五入到十位;根据十位数把三位数四舍五入到百位 。 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64页第5题。2、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练习课题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练习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

19、与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2、会求三位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一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会做370+280= 620-350=2、求近似数:238 5621、熟记并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看课本63页例1,重点看“红色竖线”右侧的内容,试

20、着回答“黄色泡泡”里的问题。(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63页的“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3.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

21、意什么?(数位)。 3.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64页第1-4题。2、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减法的验算课题减法的验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

22、重、难点重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一次备课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第七课时减法的验算,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学会减法的验算 。二、学法指导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方法进行自学竞赛,比一比谁学得认真、效果好,能正确做题。请看屏幕:1、看一看请同学们看第27页情境图2。2、做一做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应怎样计算? 3、议一议请同学们看第28页内容,怎样验证计算的结果对不对?自学竞赛开始。三、

23、参与学习,指导自学1、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同学都认真学习。2、有问题的可互相讨论商议。四、考一考,查漏补缺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如何。1、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应怎样计算? 2、怎样验证计算的结果对不对?3、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拓展,若有问题随机解决。没有问题,典型题中让做对的同学说说理由。引导当“小老师”讲。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掌握了吗?下面我们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测试,比一比谁的知识学得好。六、课堂检测1、完成练习七第1题。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2、选做第28页思考题: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24、。 3、课堂达标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课题加减法的验算练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一次备课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第八课时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这节课我们通

25、过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结合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二、基础练习:1、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2、完成第29页第2题。3、选择正确答案。 563+528= 696+241= 70+260= 991 837 330 1081 937 230 1091 1037 267 三、结合问题练习:1、教科书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2、教科书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拓展,若有问题随机解决。没有问题,典型题中让做

26、对的同学说说理由。引导当“小老师”讲。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掌握了吗?下面我们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测试,比一比谁的知识学得好。五、课堂检测 1、第29页:3、4 题。2、第30页:5、7 题。3、学有余力的同学做31页思考题。4、课堂达标课时作业。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连习课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连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

27、想象、合作交流。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一次备课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复习,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二、学法指导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方法进行自学竞赛,比一比谁学得认真、效果好,能正确做题。请看屏幕: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自学竞赛开始。三、参与学习,指导自学1、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同学都认真学

28、习。2、有问题的可互相讨论商议。四、考一考,查漏补缺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如何。1、小组汇报整理的结果,全班交流。2、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在计算的时候,还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拓展,若有问题随机解决。没有问题,典型题中让做对的同学说说理由。引导当“小老师”讲。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掌握了吗?下面我们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测试,比一比谁的知识学得好。六、课堂检测 1、考考你: 33页第1题。学生计算。2、啄木鸟诊所:比比谁当小医生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4、生独立完成33页第2题。5、课

29、堂达标课时作业。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检测题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看清题目、细心计算。(36分)1、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 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 369= 38+62= 399-99= 600+400= 360-80=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48+587 743-489 74+896 500-3673、列式计算。 200吨比94吨多多少? 甲数是306,比乙数少94,乙数是多少?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2分)1、 6千米=( )米 4000千克=( )吨2、最大两位数与最

30、大一位数的和是( ),差是( )。3、在括号里填上“”、“”或“”。60分米( )6米 1200克200克( )1千克500千克( )5吨 1500米+5000米( )2千米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3 6 6 8 6 3 4 8 9 1 4 3 2 48 81 7 4 4 5 9 4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下面三个长度中,最长的是( )。【3千米 400米 50000分米】2、400千克比202千克多( )。【 602千克 198千克 198】3、求比200少85的数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200+85 200-85 200-85+200】

31、4、一根2米长的木棍,把它平均截成4段后做成凳子的脚,这张凳子大约有( )高。【5分米 5厘米 4分米】5、三位数加三位数,和( )。【一定是三位数 一定是四位数 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1、在植树活动中,一年级有372人参加,一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一年级少83人,一年级有多少人参加?2、王强昨天去图书城买了一套124元的故事书和一套98元的科幻书,他共要付给营业员多少员?3、 小明从大门出发到熊猫馆至少要走多少米?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第三单元 测 量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课题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

32、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并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理解:1厘米、1米各有多长?2、识记:1米=100厘米3、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

33、钟)认真看课本21页例1与22页内容,重点看22页的内容,试着回答“泡泡”里的问题。边看书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2)刻度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3)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是什么?(4)想一想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22页的“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

34、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1)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2)刻度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3)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是什么?(4)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 )做单位进行测量。3.小结。 (1)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14、下面不属于原型法特点的是( )(2)刻度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举例说明。(3)1厘米=10毫米。(4)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五、当堂训练环节(20

35、分钟)1、必做题:练习一的第1、2题填写书上。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6.96(76396-40)2、数学作业:配套练习相关题目。3、选做题: 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记录在作业本上。10上述交易或事项对甲公司20X4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是( )。4、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B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 E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要求:D1 1115万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课题分米的认识6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教学目标答题要点:羊水栓塞、胎盘组织细胞入血,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病人有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贫血。

36、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C140万元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答案】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师 导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1毫米有多长?2、1厘米和1毫米有什么关系?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1、在估计、测量的活动中,知道什么情况下用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并进行简单的换算。三、先学

37、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看课本23页例2,重点看尺子上的刻度,试着回答红色问题。(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课本23页的“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

38、彩色笔更正) 2.讨论。(1)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2)1分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掌握了吗?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练习一第4、5题填写在书本上,看清单位名称。2、练习一第6题讨论完成。3、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毫米、分米的练习课题毫米、分米的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2、识记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进率。3、会进行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长度单位的改写与大小比较。教学重点识记毫米、厘米与分米的进率。教学难点会进行毫米、

39、厘米与分米长度单位的改写与大小比较。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课前清障1、理解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2、识记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进率。二、辅助环节(2分钟)(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会进行毫米、厘米、分米与米长度单位的改写与大小比较。三、先学环节(10分钟) (一)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回顾与整理前面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思考以下题目怎么做:1、3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4分米=( )厘米 50厘米=( )分米 3米=( )分米 60分米=( )米2、比较大

40、小7分米7毫米 4毫米4厘米 8厘米9分米5米5分米 6厘米6米 3毫米3米(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二)学生自学。(9分钟)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完成自学提示里的两道题。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四、后教环节(8分钟)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彩色笔更正) 2.讨论。高级单位

41、的名数怎么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低级单位的名数怎么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两个不同单位的名数怎么比较大小? 3.小结。 高级单位的名数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低级单位的名数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的名数。两个不同单位的名数比较大小时,一般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先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后在比较大小。五、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1、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25页第6-9题。2、批改部分已完成的作业或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课题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设想教法运用以学定教教具学具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