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4561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理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 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课题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说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第一条 “标准 ”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第二条 “标准 ”要求,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重在构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 即内力造就了地

2、表形态的骨架, 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二、说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一纲多本使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面对多样化的教材,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即 “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 ”。人教版教科书的编写力图促进教材改革,尽可能让教师更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以打破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顺序。教材第一节先从宏观和中观的尺度阐述内、 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球的基本面貌, 侧重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放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过程。本节教材把地壳物质循环放在内、外力作用之后才来讲述,主要依据是

3、:在地壳物质的复杂变化过程中,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拗陷) ,另一个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否则是难以进行的。先讲述内、外力作用,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奠定基础。三、说三维目标本着有效教学 教学效益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适时的取舍,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结合实例 , 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理解外(2)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

4、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内、外力辨证统一, 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我反复斟酌了很多次,40分钟课堂能实现的各种目标有限,很难将三个问题都学透,如果面面俱到,则会面面不到。我看了很多教学设计都将该问题定位在“结合实例判断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果仅仅是判断的话,简单的机械记忆即可解决,这跟新课改理念又背道而驰。如果是分析的话,必须对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理解。特

5、别是新课改后的高考命题,强调的是对地理思维过程和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08年刚果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的原因、09年上海难以建深水港的原因、10年融雪侵蚀严重与否的考查均可见一斑。如果平时只采用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不养成地理思维习惯和能力,无疑会给高三留下太多的负担。因此我将问题的难点定位为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但如果内、外力作用全都是分析的话,本节难点较多,一节课完成难度太大。因此我适当调整了教学计划:先让学生理解地壳中物质循环是靠内、外力作用推动的,再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过程,内力作用部分较抽象,而且在下一节山岳的形成中还会学习,

6、因此,我将内力作用部分知识定位为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进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教学难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四、说学生情况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思维求知欲强,知识面广,但思维的深度还不够,加上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收集有效资料的渠道较少,在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学生根据给出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流、交往的平台,是师生共同进步的阶梯。五、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7、,这是新课程 “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问题探究式教法2、小组合作学习3、提问导学法4、案例分析法学会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 “授之与渔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读图2、学会合作3、学会探究六、说教学手段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1、教材中的示意图、文字材料2、视频、音频资料3、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师手绘板图

8、等共同完成本节教学。七、说教学过程(一)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四段式 ”地理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目标题目化导学阶段,知识系统网络阶段,信息反馈与控制阶段。以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 ”作为教学理念, 它不仅从教学模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教学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传道”地位转变成了现在的“主导”地位。(二):教学简要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播放音频材料:童话故事“岩浆之旅 ”思考:岩浆晶晶和亮亮经过怎样的长途跋涉和变化完成漫长的旅行回到岩浆之家的?运用音频材料生动、 形象的再现了岩石圈

9、物质循环过程,创设情境, 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同时又保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多媒体呈现本节教学主要内容一、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二、地质作用(一)、外力作用1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能量来源( 2)目标题目化标、学习框架增强学习意识,2、表现形式导学阶段提高学习效率。3、分析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内力作用1 、能量来源2 、表现形式(一)、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结合教材文字材料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第 1 个问题较抽象,对变质作答下列问题:用、岩浆活动等知识可适当补1、读图找出三大类岩石, 并尝试分析其形成过程。充。2、根据各

10、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判断各类岩石的特第 2 个问题的设置能开动学生征,并完成连线题:的思想机器, 结合相关学科知喷出岩很结实,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识大胆猜想,自行解决问题,( 3)知识系统网侵入岩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避免由教师讲授产生的枯燥。沉积岩有美丽的花纹,是很好的装饰材料第 3、4题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络阶段变质岩可能存在气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归纳、分3、根据图中所示箭头,说明各类岩石之间及其岩析问题的能力。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注意岩浆岩与岩浆、变第 5 题的设置起到了承上启下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箭头)的作用,既可体会内、外力作4、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用在地壳物质循环中

11、的作用,示意图,并填上主要的地作用力。又可顺利导入下一个问题。5、将这些作用按照能量来源划分可以分成哪几类?(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视频欣赏图片既可以适视频欣赏各种地貌图片当放松, 稍作休息, 又可以激缤纷擂台 分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分成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四组)地理审美情趣的同时,激发探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组题:流水的作用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1)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流水的风化、侵蚀、 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同搬运、堆积作用的表现。时为探究外力作用对地表形2)流水各种作用在我国的分布。态的塑造过程提供了想象的3)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得以发生应具备哪空间。些条件?缤纷

12、擂台,将学生分成四( 3)知识系统网 B组题:风力的作用个小组,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每络阶段1)结合生活实例说明风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组试题的设置都本着循序渐堆积作用的表现。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由已知2)风力各种作用在我国的分布。到未知,这样既可以降低难3)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得以发生应具备哪度,又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些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正C组题:冰川的作用确的地理思维, 并培养学生能1)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选择和利用中学其他相关学堆积作用的表现。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2)冰川各种作用在我国的分布。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理3)冰川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得以发

13、生应具备哪念。些条件?D组题:海浪的作用1)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海浪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表现。2)海浪各种作用在我国的分布。3)海浪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得以发生应具备哪些条件?(三)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力作用表现中的岩浆活动阅读填表法:和变质作用在岩石圈的物质地壳运动产生二者循环中已经学习过, 所以重点运动形态地貌关系知识为地壳运动, 而这一知识( 3)知识系统网水平点在下节课山岳的形成中还络阶段会学习, 本节课不想深挖, 但运动为了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垂直并能达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运动观的的预期效果, 因此采用让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填表法,对其有一个简单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14、力。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问题探究(一)珠穆朗玛峰案例原因分析总结填表,如下:分类能量表现对地表形内外力作来源形式态的影响用的关系( 4)信息反馈与内力控制阶段作用外力作用(二)三江并流成因分析(三)渤海几千年来形状无变化的原因分析知能训练: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 1 2题。1下列地貌与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溶洞一B裂谷一C 沙丘一D戈壁一2. 沙尘暴发生时, “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造成( 4)信息反馈与 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控制阶段A B CD问题(一)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内、 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态时的关系,导入内、外力作用的知识总结。问题 ( 二)、(三

15、)的设置目的在于加深理解内、 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态时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该问题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高考再现:(2010 北京文综, 1 2) 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完高考试题的练习在于训练成下列问题。解题思维,使学习更有实效性。(1) 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 和B和C 和D和(2) 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 A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一地壳抬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B地壳抬升一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剥蚀一

16、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八、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 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思路。流风冰海水力川浪作作作作用用用用岩地石外力作用表圈形的态物内力作用的质塑循造环地岩变壳浆质运活作动动用九、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要求,如: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并通过珠穆朗玛峰、三江并流、渤海形状等案例的引入,满足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足之处在于: 尽管本节课基本做到了将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但受到寄宿制学校的限制,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渠道较少,因此,本节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对课标要求的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自主收集信息能力培养不够,信息和材料还是由教师提供和处理的。另外,课标中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这一细节做得也不够,本节课所有探究方案和问题的提出还是限于由教师提供,学生还是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心,对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不到位。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白月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