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68612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部分,回答问题。(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点的字词。漫浪:_ 急:_ 谓:_ 下流:_2选段(一)是宋朝大理学家_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

2、也有经典之论“_?_”;选段(二)是清朝文学家_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_、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 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用原文短句回答)4作者在选段(一)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0个字)_5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_2. 课外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注释:执竿入城选自笑林,鲁: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计:办法。俄:不久,一会儿。老父:老人。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中截:从中

3、间截断。遂:于是,就。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_亦不可入   _遂依而截之   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3. 阅读理解。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义:文章的义理。欣然:高兴的样子。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

4、;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2“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_4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

5、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1“叶公好龙”中的“好”应读作“_”,意思是“_”。2叶公是怎么“好龙”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3从“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5这个故事讽刺了。A.像叶公这样喜欢像“龙”而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的人B.像叶公这样胆小如鼠的人C.像叶公这样心口不一,嘴上说喜欢某事物,但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5. 课内阅读我最棒。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父不在,  。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写出所填句子的意思。 _ _6. 阅读理解。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1解释文中加点词。而:_ 啖:_ 去:_ 欲:_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仕于南方  不得已而从仕B.或曰:“啖菱须去壳。”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

7、倦,何有于我哉3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句子省略的成分。(_)曰:“我非不知。并壳者,(_)欲以(_)去热也。”4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7.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选文的作者是_代的_。2解释下列字词盖:_  恒:_  自足:_3作者认为读书有三者缺一不可,一者是_,缺之则_;二者是_,缺之则_;三者是_,缺之则_。4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方法?他们怎么说的?写下来吧

8、。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_9. 课外文言文阅读。性缓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注释)恐:担心遽:(jù)立即,匆忙。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 为了因为被(2)欲言恐君性急 (_) 欲望 想要贪欲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见之已久”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之道 B.吾欲之南海 C.皮之不存 D.人非生

10、而知之者3翻译下面的句子。我道君性急,果然。_4这则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类人?_10.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夫不可陷之盾语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句子)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11. 阅读孔

11、子论学,完成练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自论语)注释行:行走。焉:在其中。故:旧的知识。习:复习说:同“悦”高兴、快乐。1请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说_(shu  yuè)   矣_(y  ài)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可这样停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用以上句子选自论语。论语记录的全是孔子说的话。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过的内容经常练习是愉快的事。D.孔子通过以上句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3读了以上文段,你得到的

12、启示是:学习应该_、_、_。12.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注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记号)。惑:愚蠢,糊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涉江者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3)求剑若此_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

13、果只能是一事无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13. 小古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请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子:_ 然:_  走: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 _ 的人。14. 课内阅读。浙江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

14、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起_的作用。解释_ 。2用“   ”标出文中具体描写浙江潮的句子,这是按由   到 的顺序,从   、   、   、   四个方面来写的。15. 小古文阅读。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注释以:因为。遗:丢失。度:估计,思考。复:再。尔:你,你的。为:替,给。铤:同“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_) (2)其人果号而至(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