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木雕的少年 》评课稿 .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7967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卖木雕的少年 》评课稿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卖木雕的少年 》评课稿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卖木雕的少年 》评课稿 .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卖木雕的少年 评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使用了很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从谢老师设计的这节卖木雕的少年,我们能够看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十分全面的,有很多地方的教学设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禁感动于何老师的独具匠心!一、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应该说,谢老师这节课的字词教学是非常有特色的,训练也很扎实,特别是对于四字词语的教学。在教学中谢老师使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使用语言,努力提

2、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有很多的四字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谢老师就告诉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并使用图片结合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落实了“琳琅满目”的意思。这样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准确的使用语言。这样做,不但对学生实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升了学生的表达水平。二、以读为本,读出情感教学中充分地读,在诵读中加深内心体验,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达至“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

3、人之文,我之文也。”当前,有些语文课堂教学追求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而淡化了语言的有效训练。而谢老师在这节课上却是以“读”贯穿教学始终,并紧扣重点词语引导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例如,通过朗读体现当时的情景,在引导“少年”与“我”的对话时,谢老师紧扣“遗憾”“犹豫”等几个重点提示语品味,让学生从动作、语言中体会“我”对木雕的沉重,担心路途遥远的遗憾之情。在读中体会了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了词句的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实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总来说之,谢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教学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法适合教材的特点及儿童的心理特点。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