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6551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诗中描写了_种景物,分别是_。表达了诗人_之情。2“ 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3从诗中的“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_。4“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_。5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_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_风光。()A.动静结合 早春 B.动静结合  晚春2.

2、诗词曲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西江月”是_,“夜行黄沙道中”是_。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_3用波浪线画出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诗,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何妙处?_4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

3、,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C.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D.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_。3. 阅读理解。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吟”是_的意思。2解释下列词语。等闲:_浑:_清白: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

4、,其实象征着_;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4.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

5、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_5. 古诗阅读。观书有感_,_。_?  _。1默写古诗。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

6、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6.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房兵曹胡马(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1解释词语:锋棱:_ 堪:_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后四句写马的_。A精神   B形态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和_。其中“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_是静态描写,_是动态描写。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

7、是(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7. 课外拓展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小路。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娇:可爱的样子。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季节是_。2“千朵万朵”形容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的样子。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怎样)、黄莺_(怎样),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独坐敬亭山_,孤云独去闲。_,只有敬亭山。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被世人誉为

8、_。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闲:_厌:_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1)这两句诗运用了 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1)这两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之间的深厚感情。(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的思想感情。9.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

9、向洛阳。(注)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

10、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10.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临:逼近,到,临近。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霜重鼓寒声不起。   (2)用原句填空。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

11、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   的易水歌: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

12、”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11. 对比阅读。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新: (_)   柳叶格外清新  新种的柳树故人:(_)   故乡的人   老朋友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

13、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从“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从“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_。不要人夸好颜色,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满:

14、_。 清气:_。诗意:_。3诗中梅花的特点是 _和_。4此诗的前两句_(写实 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_(写实 抒情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_,只是_。5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_13. 课外阅读。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1这是一首()。A.送别诗 B.山水诗 

15、;C.咏物诗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_14. 阅读理解。甲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

16、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乙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丙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解释下列词语。若等闲:   千磨万击:坚劲:   满乾坤:2甲诗作者是 代   所作,其中“洗砚池”引用了 (人名)的“ ” 这个典故。3乙诗作者是   代   所作,他是“ ”之一,其  

17、60;、 、  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4丙诗作者是   代   所作,他与 、   并称为“西湖三杰”。5你认为乙诗中“咬”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_6阅读上面的古诗,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相同点:_不同点:_7这三首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写出你的理由。_15. 课外阅读。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