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7208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 汤汤乎若流水(_)巍巍乎若太山(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2、者。_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_2. 课外阅读。欲速则不达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注释:选自论语·子路。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_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_3.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3、。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管理  遂:就。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无:_使:_信:_2请选择“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   )A.兽畏虎也 B.兽畏狐也 C.兽畏天帝也4.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4、复为鼓琴者。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仿写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善哉乎鼓琴,_;善哉乎鼓琴,_。4“_”这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5、(注释)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斗 洫:沟渠 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 人几为鱼(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6. 文言文阅读。陈际泰勤读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

6、,无若际泰者。(注)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南英辈: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子”。经生:研读经书的书生。1解释加点字词。(1)遂通其义_(2)则携至田所_(3)其为文,敏甚_(4)无若际泰者_2翻译下列句子。(1)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通。译文:_(2)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译文:_3本文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两个关于“動”的名句。_7. 阅读理解。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

7、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结合注释阅读文章,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用原文填空。北人食菱的方法是“_ ”,当别人告诉他正确的食菱方法 “_” ,他却“ _ ” ,为自己找的理由是“_”,结果闹了笑话。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人不应该“_”,否则,只能让别人取笑。2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B.设酒杀鸡做食 C.不食五谷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8、。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故:_   汝:_辩斗:_   日中: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不能决也。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3两个小孩为什么笑孔子(用原文回答)?_4请用论语十则中的话来回答孔子对于做学问所持有的态度。_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_9. 阅读短文,完成练

9、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伯牙鼓琴:_(2)伯牙破琴绝弦:_(3)志在太山:_(4)汤汤乎若流水:_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句子的意思。_3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4“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是一幅怎样的画

10、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体会伯牙琴艺的高超。_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2)宁信度,无自信也。_2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什么?_11. 阅读义犬救主,完成习题。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4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

11、 huáng)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摘自太平广记注释:1弋:射。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3后:后来,以后。4咋:咬。5闷绝:窒息。1解释加点的字。(1)华隆好弋猎 (_) (2)犬遂咋蛇死焉(_)(3)二日乃苏(_)   (4)隆闷绝委地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_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_12.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

12、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将至,思(   )而射之。 虽与之( ),弗若之矣。为是其( )弗若与?曰:非然也。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 2解释加点的字。 弈:_   惟:_   弗:_   为:_3学弈选自_,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的道理。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_。13.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按照要求答题。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

13、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注释)光: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退:回去。大旨:大意,主要意思。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迸:涌出。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后来,京城开封、洛阳的人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用图画记录下来,广为流传。1选择“之”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闻讲左氏春秋,爱之(_)  A它,指左氏春秋 B司马光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_)A石头 B瓮2文言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司马光特别爱看书的特点,这句话是:_3文言文中提到“其后,京、洛间画

14、以为图”,“京、洛间画以为图”的事是 (   )。A.司马光爱读书的样子 B.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14. 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 一儿曰:“_,而_。” 一儿以_,而_。 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 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 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1根据原文填空。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_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_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_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

15、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_15.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回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闵(mn):同“悯”,担心,忧虑。长(zhng): 生长,成长。揠(yà): 拔。芒芒然:疲倦的样子。病:精疲力尽,这里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go): 草木干枯。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谓其人曰   谓: _ (2)今日病矣   病: _(3)予助苗长矣  予: _ (4)趋而往视之  趋: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_(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_3与“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趋而往视之。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C.久之,不语。 D.常衔西山之木石。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