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840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探源》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明探源教案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曙光一、【课程标准】课标:2-1-2 :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 特征。2-1-3 :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 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 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文明起源的标志及文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的最后一课,属于主题二 “社会变迁

2、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渊源。 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来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课的第一框中华文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和其他三大古文明起源放在一课,同属于“大河文明”。现在把其他三大古文明放在前,而中华文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 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 突出中华文明渊源。 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文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 性。2、教材结构分析:农业发展、文字萌芽阶级分化> 文明的诞生早期城市原始宗教3、 【教学目标】:知

3、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文明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 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文明产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文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4、 【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诞生的史实依据。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5、 【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

4、直观教学法、以史导论法、图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比较分析法。6、 【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设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早期的几个文明区域,同学们还记得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几个文明吗?学生回答、交流。教师解释:为什么说那是文明的出现?是因为这些流域不仅诞生了早期农业,而且出现了文字萌芽、阶级分化、早期城市及原始宗教等,这些的产生都是文明起源的标志。在上节课的内容中,我们也知道了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文明。那今天,随老师一起回到新石器时代,去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设计意图:回顾大河流域孕育文明的知识,切入黄河和长江流域,直入主

5、题。教师解释文明诞生的标志,抛出引子,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探究与学习。新课教授:2、自主阅读,提炼归纳。阅读书本109-111 内容,对照文明出现的标志,找出证明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 据。早期农业:北方粟作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文字萌芽:有刻划符号的陶器。阶级分化:浙江余杭出土的玉棕。早期城市:平粮台古城。原始宗教:牛河梁女神庙遗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恰到好处的罗列与归纳,以便下个环节的进一步探究。3、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 )早期农业活动:观察图8-31 ,思考:一问:中国早期农业分布出现在哪里?(这里教师要提醒学生辽河流域的存在)二问:

6、这些地区是是如何符合农业发展的条件的?(气候、水文、土壤、地形)三问:对比书本 P25页图5-35中国水稻、小麦的集中产区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回忆地理知识,同时通过图表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文字萌芽设问:中国文字的萌芽是什么?它最初在哪里被发现?再问:陶器的产生说明当时出现了哪个行业?追问:最初的陶器可能是用来干什么的?后来又演变为什么用处?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提问,除了让学生知道陶器上发现了文字的萌芽外,还明白制作精美的很多陶器可能是身份的象征,为下面“阶级分化”的知识点落实做好铺垫。( 3)阶级分化多媒体出示:蛋壳黑陶杯。猜一猜: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史料补充,思考:

7、蛋壳黑陶杯哪些人能享用?这说明了什么?活动:阅读书本 P110内容,找出阶级分化的原因和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的补充,让学生读懂史料、分析史料,从而得出当时社会出现阶级分化的现象,知道什么是“以史导论、论从史出“;通过书本的阅读,了解阶级分化的原因和表现。( 4)早期城市教师解释:城市由农业聚落发展而来。活动:阅读书本内容,找出农业聚落扩大发展的原因。活动:结合图片,比较书本P110 页最后一段和P101 页中间段落所述,你发现平粮台古城和河姆渡、半坡遗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城墙、规划)设计意图:早期城市的内容设计的较为简单,但要让学生明白早期城市虽由农业聚落发展而来,但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

8、别,城市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同军事防御也有一定的关系。( 5)原始宗教阅读书本P111 内容, 思考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哪些?(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补充史料解释这三种宗教形式。活动:合作完成P111 的问题。设计意图:图腾崇拜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说法,但P111 的活动设计显然是针对“图腾崇拜”而设,也是对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由来的一个解释,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就采用了书本的活动设计。4、合作探究,能力拓展。多媒体出示: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图。合作讨论:1、四大文明区域的地理环境有何共同特点?2、这些文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

9、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类比,从相同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5、史实拓展,情感升华:出示全球通史关于中国文明的论述。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作业本中华文明探源相关内容,自编作业。板书设计:早期农业:北方粟作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文字萌芽:刻划符号的出现中华文明的曙光(阶级分化:蛋壳黑陶杯、玉棕等,文明的诞生早期城市:平粮台古城(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J第二课时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内容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导入新课: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在炎帝黄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呢?(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对祖先的

10、拜祭,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他们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下面就进入本课学习,你将会了解到这些内容。一、炎帝和黄帝(本目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三个环节即三个问题的完成来学习)试一试:你能说出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哪些贡献吗?想一想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 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 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水井,出现文字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嫖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

11、累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二、尧舜禹“禅让”本目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清楚“禅让”的概念,在哪些人之间进行的?禅要注意读音。其次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些知道的有关尧舜禹的小故事。当学生讲到大禹治水时,可自然过渡到下一目内容。什么是禅让制?|炎帝黄帝舜 禹 |启禅让制世袭制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你能讲讲有关尧舜禹的故事吗?你觉得当时什么样的人才能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三、大禹治水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1 .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2 .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 应具有奉献精神。3 .人类的发展是通过与自然的不断斗争中进行的, 大禹时代发生洪水, 上个世纪末中国 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 说明人类要更好的生存就还要注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