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2789691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cczueducn.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评报告补充材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撰写参考格式)学 校: 专 业: 完成时间: 联系信息: 说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要求1. 评价对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对象是逐项毕业要求和相应的逐条分解指标点,因此做好评价的前提是分解应该科学、合理、可衡量,不能简单断句。2. 评价原理。以课程考核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对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每门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3. 评价依据。评价的依据为各门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考试、测验、大作业、实验(实习、设计)报告、读书报告等。上述材料虽然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但不能替代“课程达

2、成度评价”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4. 评价机构和人员。评价机构及参与人员一般为学院专门机构和指定专人,并非教师本人。5. 评价周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周期一般为2-4年,无须每年评价。课程达成毕业要求的评价可以每年都做。6. 评价结果。形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记录文档,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和“课程达成度评价表”等,需明确是否“达成”。试卷、报告等不能作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记录文档。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没有统一的办法和规范性要求,原则上能证明毕业要求逐项达成的任何办法都可以,但必须具有说服力,自圆其说。撰写参考格式: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补充材料包括两部分:一是描述毕业要求达成

3、度评价的机制和方法过程等,目的是说清楚有这样一种评价机制和具体办法;二是对1-2项毕业要求进行评价(不要求对所有毕业要求进行评价),目的是举例说明方法可行并确实开展了评价。相关内容作为自评报告的补充说明材料另行提供。第一部分、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及过程1. 评价机制描述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评价对象、评价原理、评价依据、评价机构和人员、评价周期、评价形成的结果及“达成”标准(例如将0.75设定为评价合格标准)等。具体撰写参照“说明”部分。2. 评价过程(1)赋权重值(达成度评价目标值)由专门的评价机构会同责任教授对每项毕业要求进行分解,并列出支撑每条指标点的课程(不超过3-4门

4、),对每门课程的支撑强度赋值,支撑权重值之和为1。(2)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在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前,由专门的评价机构指定专人对该门课程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大作业、报告、设计等)合理性进行确认:Ø 考核内容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试题难度、分值、覆盖面等)。Ø 考核的形式是否合理(除了期末考试外,是否采用大设计或大作业的形式考核学生是否获取该条指标点所列能力);Ø 结果判定是否严格。(是否存在试卷很难,得分很高的现象)判定结果应明确说明“合理”或“不合理”,如果“不合理”,则不应采用上述试卷或报告作为达成度评价依据。(3)

5、课程达成度评价依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大作业、报告、设计等),进行课程对该条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如下:抽取的样本:针对某门课程,根据学生数的多少,抽取具有统计意义的试卷样本数,要求样本中好、中、差的比例基本均等。简单处理,可以抽取一个教学班。课程对某条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计算方法: 【举例】某门课程A对某项指标点4-1达成的权重为0.3,课程试卷总分为100分,其中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4-1的试题总分为40分,样本学生相关考题平均得分28分。A课程对毕业要求4-1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为:4-1(A)评价值= 0.3(28/40)= 0.21(4)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6、结果计算各门课程评价结果,加和求出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得出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依据“评价机制”规定的合格标准,明确该项毕业要求评价结果是否“达成”。第二部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举例(本例以毕业要求4为例,评价周期为2年,评价结果取各指标点最小值,课程评价结果取各年度最小值)1. 设置权重值(达成度评价目标值)由专门机构(如教学委员会)指定专人会同责任教授,对该项毕业要求细分为若干指标点,确定支撑每条指标点的3-4门课程,根据支撑强度设置权重值(达成度评价目标值),权重值之和等于1。【举例】 表1 毕业要求4达成度的目标值毕业要求4课程A课程B课程C课程D课程E目标值指标

7、点4-10.30.50.21.0指标点4-20.40.30.31.0指标点4-30.50.20.31.01.0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目标值1.02. 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确认评价依据合理性的具体要求参见第一部分。各专业课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制作各门课程的“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但应反映前述要求,最后注明评价依据是否合理。3. 对课程进行达成度评价评价并列出该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的3-4门课程的达成度评价表,以及与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项支撑的10门左右课程达成度评价表(每门课程一张表,表格中与本项毕业要求无关的指标点评价也可列出)。【举例】:已知某专业实验课程对毕业要求4和8各指标点的达成度目标

8、值和评价值。2012年,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即指标点4-1)的达成度进行评价,抽取了一个教学班的专业实验成绩作为样本。已知实验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实验设计的成绩总分为20分。统计结果表明,样本中所有学生实验设计的平均得分为14分,已知课程对该指标达成度的目标值为0.3,则依据上述2的计算方法,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实际达成度评价值为:评价值 = 0.3 ( 14/20)= 0.21同样方法,可依据2012年的试卷样本,分别对课程支撑的其他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同理,可依据2013年的试卷样本,完成相关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最终结果列于表2。本例中,评价周期为2年,取各年度最小值作为该门课程

9、对某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举例】 表2 课程A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A课程毕业要求4: 设计和实施工程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课程支撑的指标点达成目标值 评价值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和评价依据等2012年2013年最终结果指标点4-1.能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0.30.210.230.21(选取各年度最小值,下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选择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达成途径:通过预习课,讲授实验设计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实验前,自行设计并提交实验方案。评价依据:试验预习报告、考试试卷(分值)评价方式:评估实验计划的质量,给出成绩。指标点4-3.正确的操作实验装置,安全的开展实验。

10、0.50.50.50.5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达成途径:传授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环保意识评价依据: 实验表现 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安全意识,实验动手能力,给出成绩指标点4-4.正确的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0.50.380.34 0.34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成途径:要求学生记录、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关联。 评价依据:实验报告评价方法:评估实验数据采集的正确性,数据关联的合理性指标点4-6.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并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0.30.230.210.21内容格式同上毕业要求8: 具有组织管理表

11、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8-2.能与团队成员合作共事,分担任务0.20.150.180.15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达成途径:要求以团队的形式,分组合作完成试验任务评价依据:实验表现评价方法:根据表现评估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责任意识指标点8-4.?课程的持续改进 定期做出适当的记录,以便评估学生能力的取得程度通过布置和收集实验预习报告,记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评估学生能力(a)的达成度;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验表现,评估学生能力(b)的达成度;通过细化实验报告的要求,收集和评估实验报告的质量,记录和评估学生能力(c)和(d)的达成度。评估的结果被系统地加入项目持

12、续改进中通过对近两年学生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较弱,因此,组织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实验设计的软件,并鼓励学生参与课余创新实践活动和实验设计大赛,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其他可用的协助持续改进的资源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资源,组织开展实验设计的辅助教学。4. 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将上述10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填入下列表格相应位置,算出每条指标点的评价结果,进而算出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值。【举例】 表3 毕业要求4达成度评价结果毕业要求4课程A课程B课程C课程D课程E评价结果指标点4-10.210.450.230.89指标点4-20.320.260.230.81指标点

13、4-30.500.170.230.90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0.81(选取各指标点最小值)5. 达成度评价结果依据“评价机制”规定的合格标准(例如前面已将将0.75设定为合格值),明确该项毕业要求评价结果是否“达成”。备注:1. 专业只需对1-2条毕业要求进行评价,作为评价方法的举例,证明方法可行。如果对所有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了评价,相关评价材料不必全部列出,可提供索引,供现场考查专家进校核实。2.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应作为一种改进机制写入原报告的持续改进部分;(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一并,以补充材料形式提交)3. 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应写入原报告的课程体系部分。(与毕业要求

14、达成度评价一并,以补充材料形式提交)4. 原报告毕业要求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1)毕业要求分解不够科学,只是简单得“物理”拆分(例如:以某项毕业要求中的逗号进行拆分),并未真正细化到可衡量的指标点。(2)指标点的对应的教学环节太多(一般不应超过3-4门课程)。如果专业拟对要求指标点分解进行调整,则应对原有自评报告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部分同时进行调整;(如果调整较多,可以重新提交自评报告)(3)在每条毕业要求对应的表格中,还应注意:达成度评价应以课程评价为基础,但绝对不是课程评价。因此,评价的周期为若干年进行一次(如2-4年)而并不需要每年都做,评价人应该是学院层面的专门机构而并非教师本人,评价的依据应该是与该指标点相关的试题、报告等,评价形成的记录文档应该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记录文档”而非考试试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