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伯牙绝弦的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8239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伯牙绝弦的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伯牙绝弦的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伯牙绝弦的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伯牙绝弦的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伯牙绝弦的教案汇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教案伯牙绝弦四川省井研县王村中心小学校 叶燕一、 教学目标分析1 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 通过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3 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二、学习者分析初步接触文言文,学习者比较陌生,没有学习基础,也就没有什么学习方法,需要老师的指导。通过背景资料的收集,注重情景体验。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感受文言文的大意,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法,体会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激活情趣,认识文言文,揭示课题 1、假

2、如你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你的心情怎样? 2、这让我们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哪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像这样的语言,谁还能说一两句给大家听听。 4、大家所说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文章叫做文言文。文言文又称古文。记载了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文言文功不可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指导写“弦”,) 5、“绝”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绝弦”是什么意思?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古文,读出古韵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2、学好文言文,贵在诵读。(配乐诵读,师范读)3、学生自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3、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的停顿。4、指名读,指导。5、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齐读)6、(出示无标题课文)跟课文有一点点不同,是什么?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到汉代才出现了能使文章停顿的“句逗”。指名读。7、再看-(出示课文)又有什么不同?怎么读?8、古代文章都是竖排,要从右读到左。请大家再看-(出示:繁体课文)奇读9、竖排、繁体字只不过是一种古代文化的表达方式。刚才我们只是体验了古人的读书方式,要真正读进去,还得用心细细品为语言的魅力。三斟字酌句,诵读咀嚼,感悟知音 一知音相遇,心欢喜1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俞伯牙,一个是钟子期。伯牙和子期之间是什么关系?你

4、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吗?2是什么让他们成为知音的?3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文中哪句话是这个意思?(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指名读4从哪儿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5 交流。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6 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善哉”是什么意思?7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文言文的意思。说的时候别忘了借助下面的注释。8 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

5、们就是子期,就站在琴旁,用心来听伯牙的琴声吧。播“高山流水”片段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怎样的流水呢? 钟子期听了,是怎样的赞美的?指名读,齐读9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请充分展开你们的想象。10 他的琴声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有。出示词语,齐读11现在你们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于是你怎么赞叹?借:其他应收款 72012不管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齐读13这就是知音呀。再次诵读“伯牙鼓琴。兮若江河”(二)知音难觅,

6、倍珍惜1、这幅画就是-伯牙鼓琴图。其实,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只是偶然的,读读屏幕上的字,你会更多的了解。(出示)2、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心情如何?你就是伯牙,你最想说什么呢?C.扩展系统功能D.研制者分析、评价和改进意见3、齐读、指名读。二、名词解释题(三)知音离世,心悲痛。1、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酒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无奈世事难料,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子期不幸染病身亡!伯牙知道子期的死讯后,五内崩裂,泪如泉涌,他在墓前这样哀悼子期:(播放录音)A机体抗血栓形成能力降低 D继发细菌感染2、在悲痛欲绝中,伯牙破琴绝弦。伯牙绝弦,他在向世人宣告什么?3、(出示:子

7、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答题要点四、诵读全文,回味知音,推荐阅读8、数据报服务是网络层向_层提供的,它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网络服务。1、“伯牙绝弦”的故事已成了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学到这儿,你对知音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拿起笔,写下来。2、交流。题解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纤维蛋白单体,而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FDP,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的X片段可与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晚期降解产物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副凝试验利用鱼精蛋白使上述可溶性复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与X片段解离,然后纤维蛋白单体又各自聚合成肉眼可

8、见的凝胶状物析出,这种不经凝血酶的作用而引起的凝集反应称副凝反应。3、让我们再依次诵读课文,再一次体味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配乐齐读)17()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人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文言文是古代的经典,展示的是古人的文化、古典的情怀,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

9、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本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 (五)甲公司201年至204年发生以下交易或事项: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

10、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一堂

11、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后,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希望同行们能多提宝贵意见。 修改说明: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我吸收了这些意见:文言文的朗读是否教师范读,因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节奏和韵律需要感知和引导。我认为这一说法好。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增加了这一环节。另外,在“知音相遇,心欢喜”这一环节中,大家觉得应强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一重点,我忽略了。所以在最后反复诵读强调这一重点。看来教案应该反复修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