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2882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1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应:应该。B. 借问:向人打听。C.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D.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2选择正确的读音。(1)草映身(_)A.yìnB.yìng(2)蓬头(_)A.póngB.péng3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   )(多选题)A.

2、 幼稚B. 充满童趣C. 无邪D. 天真可爱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   )A. 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B. 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C. 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D. 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2. 古诗品鉴。暮江吟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3、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这首诗中的比喻句是_,_。意思是:_。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_;一幅是_。3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样有什么好处?_4画出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_3. 回答问题我最棒。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垂”的读音为(_)。2理解词语的意思。借问:_应:_3诗中描写“小儿”钓鱼的样子的诗句是:_4“路人借问遥招手”改为“路人借问遥摇手”可以吗?谈谈你的理解。_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4. 完成练习。题西林壁_,_。_,_。1默写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

4、)代诗人(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站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4与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阐述道理相同的诗句是:_,_。5. 读诗句,完成练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解释词语:可怜:_   真珠:_2诗中作者把 比作   ,把   比作   ,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3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_6.

5、 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1题目中的“四时”指_。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象。2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诗句。小孩子不懂得从事耕地织布之事,但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种瓜。_3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杂兴”的意思是_。这首诗塑造了农村儿童_、_、_的形象。7. 阅读理解。友谊泥泞中   干渴时一只扶持的手   一杯清凉的水岔道口   倦怠时一个引导的箭头 一声惊蛰的春雷挫折时 纯洁的友

6、谊一句温暖的话   高山上的白雪迷惑时   生命的蜜和盐一个肯定的回答   森林中的松柏1这首诗釆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这是说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说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说当我们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生命中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_8. 默读古诗,回答问题。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7、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从古诗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下来。(_)(_) (_)(_)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_3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_4在本诗中,诗人苏轼从 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9. 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关于这首诗歌中的两个“风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个“风雨”的意思相同。B.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C.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和风细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

8、等。D.第一个“风雨”的意思是由第二个引申而来的。2诗中的“你”指_。这首诗歌由鸟儿的巢联想到_,赞美了_。3在“心中的风雨来了”时向亲人倾诉,寻求慰藉,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也有过,请用几句话写一写。_10. 课内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解释词语:但使:_   教:_2“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_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11. 古诗赏读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1补全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2所谓“当局者

9、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3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12. 古诗文阅读。并完成练习。夏日绝句宋生当作人杰,_。至今思项羽,_。1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借_的故事,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13. 古诗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_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_的特点。2读了前两句诗,我们

10、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3诗人因为_,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_4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_”。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14.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这首诗是苏轼在游_时题在_墙壁上的一首诗。2本诗的诗人苏轼,字_,号_,_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这首诗告诉我们:_。“_,_”这两句诗让我

11、想起一句俗语:_。夏日绝句_,_。_,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女词人_。3这首诗中表明诗人志向的句子是_,_。4本诗明写对项羽的赞扬,暗写对_的痛恨。15. 阅读理解。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东风:春风。1通过读诗和注释,我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_的情景 。表现了孩子们_ 的心情。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