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2844904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3章第1节同步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选修5 同步练习及解析 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C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进行监测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解析:选B。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还起到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的作用。遥感技术和GIS的应用在抗灾减灾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据此完成23题。2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3遥感技术和GIS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灾后

2、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A BC D解析: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遥感可以快速获取资料,GIS对资料进行处理整合,从而作出灾情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答案:2.D3.C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回答45题。4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中南地区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更为强烈降水强度更大地形更为复杂崎岖植被覆盖率更低ABCD5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有()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大量开采山石

3、,修建梯田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A B C D解析: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形崎岖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会破坏地表结构,加剧灾害的发生,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不切实际。答案:4.C5.C6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案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08年6月中国南部发生暴雨洪灾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2008年8月3日4日,安徽滁河洪灾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2008年8月6日,台风“北冕”侵袭珠江口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其中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2)灾害预测、预

4、报方面的技术主要有_、_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发展。(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解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解题时应注意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2 / 7答案:(1)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2)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化害为利(3)GIS。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一、选择题2010年第19号热带风暴“尼伯特”(Nepartak)10月11日8时(北京时间)中心位置在北纬22.3度,东经142.

5、6度,中心气压998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18米/秒,移向东北,移速15千米/小时,七级大风圈半径100千米。“尼伯特”已向东北方向移动,对我国无影响,据此回答13题。10月11日9时FY2C红外云图1图中的红外云图是下列哪种地理技术系统得到的()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2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主要应用的地理技术系统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3对台风进行监测,利用的是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C水文监测网 D海洋环境监测网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RS、GIS和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应用。监测台风利用

6、的是RS,预测台风移动的方向利用的是GIS,对台风进行监测,利用的是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气象监测网,而非海洋环境监测网。答案:1.A2.B3.A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45题。4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A寒潮B旱灾C台风D洪涝5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解析:该种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为严重,西北内陆最轻,应为异常天气引发的旱灾。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捷的措施。答案:4.B5.A中新网2010年2月27日电据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报道,当地时间27日早上由于8.8级地震引发的7.7英尺(约2.34米)高

7、巨浪袭击了海滨城市塔尔卡瓦诺。该中心在声明中说,在8.8级地震过后,智利沿海11个城市受到了海啸袭击。据此回答67题。6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特大风暴潮引起的是由于本次大地震引发的该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在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A B C D7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将人们迁离沿岸居住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A B C D解析:本题组属于地理时事题目,2010年的智利大地震发生在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该海啸是由于本次地震引发的。将人们迁离沿岸居住不切实际。围海造陆会加剧灾害的影响。答案:6.D7.C8

8、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主要工程,掌握其主要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海防林工程的作用是防风抗灾和固岸;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的作用是防洪;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和兴建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是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20

9、09年9月6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910题。9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A B C D答案:A10“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台风地震水体污染噪声污染A B C D答案:D二、综合题11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2)图中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下面反映该自然

10、灾害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选择填空)。(3)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_(双选)。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B交通事故频发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解析:本题以2008年12月1日5日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图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防灾的措施。通过读图可知,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其降温幅度大的原因是距离冬季风的源头近,受到的影响大。大幅度的降温是寒潮,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天气系统,北半球近地面应是顺时针辐散。受寒潮影响的地区出现大风、降温、暴雪等天气,容易引发感冒和交通事故,气温大幅度降低,采暖会导致用电、用气量增加,但会冻死大量

11、害虫和虫卵,使来年病虫害减少。答案:(1)距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近。(2)寒潮B(3)BC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材料2: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1

12、)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3)从材料2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第(2)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3)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

13、看到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大面积的滑坡等。第(4)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答案:(1)A(2)BC(3)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4)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13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_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_区、_区、_区和_区。(2)我国最大的防护林工程是_防护林体系,其主要功能是_;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_。(3)库容大于10亿m3水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地区,原因是_。(4)地面沉降治理城市分布在_地区,简

14、析地面沉降的原因_。(5)中国防护林体系属于_防御措施中的_(方式),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防灾减灾工程的分布与作用。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有水源林、防风林、海防林、护田林等类型,覆盖我国的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及台风区等。答案:(1)生态工程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盐碱台风(2)“三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东部季风平原降水集中,地势低洼易出现洪涝灾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出现洪涝,损失严重(4)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5)工程性改变地表环境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