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2898070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备战 2020 中考专题复习2019 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SHZXZX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1、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指忽然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而现在这个成语 多用来比喻突然领悟了整个道理,这个成语是_。参考答案 豁然开朗。(重点字: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2019 年重庆市 B 卷)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

2、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

3、词(4 分)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 1 页(共 8 页)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SHZXZX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

4、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 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4 分)链接材料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注: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甘:美味,以为甜美。参考答案1、 (1)交错相通 (2)同“邀,”邀请 (3)沿着、顺着 (4)做标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交通,交错相通。处处志之:处处都做 了标记。志,动词,做标

5、记。2 、(1 )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2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 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第 2 页(共 8 页)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SHZXZX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 (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3、 C【详解】C 项理解错误

6、。“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4、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由内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两文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链接材料译文】: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

7、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8 分)(2019 年安顺市)【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第 3 页(共 8 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SHZXZX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9、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 4 分,每小题 1 分)(1)选贤与能( ) (2)不独子其子( )(3)屋舍俨然( ) (4)寻病终( )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4 分,每小题 2 分)(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 【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 分)2、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 分)3、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 哪种表达方式?(4 分)【参考示例】1、 (

10、1)同“举,”选拔 (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 (4)随即,不久2、 (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3、 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 可,答对一点 1 分)4、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 即可)第 4 页(共 8 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SHZXZX5、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 分)【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

11、风貌的艺术再现)(1 分)【甲】文侧重于议论(1 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1 分)(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16 分)(2019 年莆田市)【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12、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 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 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子 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凡嚣竞凌害、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 ,离 别羁旅之苦 , 父老子弟传世数十 ,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 ,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 也。(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注】奥阻:腹地险要。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信宿:两三日。嚣竞 凌害:嚣

13、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便要还家 要: (2)乃不知有汉 (3)西山面之 面: (4)偷盗讼狱乃:狱: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B. 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C. 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第 5 页(共 8 页)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SHZXZXD.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 分)(2) 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2 分)4

14、、【甲】【乙】两文所展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4 分)【参考示例】1、(4 分)同“邀,”邀请 竟然(居然) 面对 诉讼事件(案件、诉讼、官司) 2、(3 分)B3、(5 分)(3 分)这个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2 分)县里的官吏一来收租,两三天就可以收完离开。(“去”1 分,句意正确 1 分,共 2 分)4、(4 分)自然环境:偏僻幽深、秀美怡人 ;人文环境:和谐安宁、淳朴真诚 、安居乐 业。(意思答对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 分)(2019 年泉州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15、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

16、花源记)【乙】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 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 至秋则霖霪苦雨,岁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至夏为“梅雨”,第 6 页(共 8 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SHZXZX相继为“洗梅”。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 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 此南北之异也。(节选自庄绰鸡肋编)注迨:等到,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具答之具: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3)

17、岁以为常 岁: (4)霖霪不已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B.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C.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D.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 分)(2) 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2 分)已: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的“异”,有何不同?请简要分 析。(5 分)【参考示例】1、(4 分)(1)详细 (2)邀请 (3)每年、年年 (4)停止评分说明:每题 1 分。2、 (3

18、分)B3、 (4 分)(1)(2 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评分说明:“交通”1 分,句意正确 1 分。(2)(2 分)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评分说明:“未尝”1 分,句意正确 1 分。4、(5 分)甲文的“异”是诧异(1 分)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1 分)。乙文的“异”是南北降第 7 页(共 8 页)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SHZXZX雨的不同情形(1 分):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1 分)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1 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译文】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

19、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因此杜甫诗说(“细雨)滋润万物细细密密一点儿也没有声响”。而东坡诗说道:“春雨来时如同积累的尘埃,东风的猛烈可以把人刮倒。”韩持国也填有“轻柔的云,淡薄的雾,散作催花开放的春雨”的词句。到了秋天,就是久雨绵延,为多雨而受苦。每年都把这当成是常事。两浙地区四季都有大风。春天多打大雷,下大雨,久雨绵延不停。到了夏季先是“黄梅雨”, 接着是“洗梅雨”。(人们)把五月二十日前后的雨称为“分龙雨”, 从此下雨不再到处都下,就像北方人说的“隔辙雨。”等到秋季,稻子将要抽穗长熟,稻田地里需要水的时候,竟反倒大旱。我自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这是南 北(气候)不同的地方。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