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899955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所有优秀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具备宏阔的课程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一年级数学老师离不开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支持着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30325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

2、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 25 ,50 ,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

3、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

4、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

5、、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730324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2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

6、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95里面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81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34-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7、。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

8、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34-30=4,减好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

9、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729265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

10、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1、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12、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

13、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

14、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

15、、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 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729266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

16、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

17、少 板书:比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

18、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验和感知比较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口同时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

19、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 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从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到看图进行比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老师创设为小伙伴解决困难的情景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巩固比较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进行挑战,对自己树立信心。】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

20、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特殊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生活实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考虑全面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729267一年级数学位

21、置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

22、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8+7=8+2+5=15。 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

23、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

24、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因为9+8=17,所以8+9=17。 因为9+9=18,所以8+9=17。 因为8+10=18,所

25、以8+9=17。 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

26、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数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