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2900415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 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 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 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 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 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课题古诗三首铺满金

2、色巴 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 声音内容简说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 “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 好友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 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课文写了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 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 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通过描

3、绘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展现了秋天景象的美好,表达了对秋天的赞 美之情。第 1 页 共 8 页【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 认识 37 个生字;会写 39 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 收”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 2 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2. 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 语言的习惯。3. 体会描写景

4、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4. 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4.古诗三首 23 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 课时 6.秋天的雨 23 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 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 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第 2 页 共 8 页【部

5、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学前准备课时安排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前准备本课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借 景抒情。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 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 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师生)2. 自读古诗,自学生字,收集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背一背。(学生)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理解山行的诗意。1. 查阅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师生)2. 自读古诗,收

6、集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古诗。(学生)3. 山行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 、 直 奔 主 题,简介作者 (用时:5 分 钟)1. 教师板书课题,简 介三首古诗的作者。2. 自读古诗。1. 学生交流收集的三首古诗及作者的相关资料。2. 自读古诗,了解三首古 1.搜集并背诵描写秋天的 诗中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古诗。3. 背一背,积累写秋天的古诗。二 、 自 读 古1. 引导学生读古诗, 1.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2.一字组三词。诗,识记生字 把生字圈起来。“径、赠、残、橙”等字的音。寒( )( )( )( 用 时 : 12 分钟)2.交流识字。 3.再读古诗。2.理解字义:山行:在山

7、上行走,这首盖( )( )( ) 残( )( )( )第 3 页 共 8 页【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诗写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的 秋景。斜:xié,当倾斜解释, 在诗句中指曲折不直。红于:比更红。 石径:山里居民的通道。1.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 教师点拨: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晚之景。第一句的“远”写出三、理解山 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 1.再读古诗,读通顺,按 行,感受意 了“远”。第二句的“生” 照 223 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 境(用时:15 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味。分钟) 飘浮的动态美,也说明了 2.理解诗意。山高。“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8、,山林充满生机。第三句的“晚”写出了作者留恋美景。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突出霜叶耐寒的品质。3.画出朗读的节奏。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1. 了 解 整 首 诗 的 意四 、 品 味 想 思 , 你 觉 得 哪 句 诗 写 得 象,欣赏意境 好?(用时:8 分 2. 课件播放秋天的霜 钟) 叶。3.再读古诗,背诵古受。1.说说哪句话写得好。 2.欣赏秋天的霜叶,谈感3. 读、背古诗。4. 画一幅秋色图。第 4 页 共 8 页【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诗。教学反思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前准备在本课的

9、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 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 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 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这首古 诗。由于目的明确,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第二课时1.理解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情。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1.故事导入:古时候,学案1.学生自读诗句。找出诗达标检测一、学习古诗 赠 刘 景 文,品味诗 意(用时:15 分钟)有个叫刘景文的诗人,他 句写了荷、菊两种景物。 很有才华,可 50 岁了还没 2.欣赏荷叶不同形态,你 被朝廷重用,所以整天闷 会想

10、到哪首诗句? 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 邀刘景文到他家做客,俩 荷尽已无擎雨盖) 人边喝酒边聊天,苏轼想 3.欣赏菊花的美,对应的 帮刘景文树立信心,就写 诗句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下了这首诗。 4.欣赏橙黄橘绿图(秋天2.板书课题。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 第 5 页 共 8 页5.说说诗句的意思: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_【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二、 学习古诗 夜 书 所 见,领悟诗 情(用时:20 分钟)三、 总结全文 (用时:5 分 钟)3. 学生自读诗句,诗 中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色? (课件出示)4. 反复诵读,体会意 境。1. 引导学生思考:作 者

11、 看 了 什 么 ? 听 到 了 什 么?古诗描写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2. 课件出示一、二句 诗,引导学生交流,假如 你 是 一 个 漂 泊 在 外 的 诗 人,读了这两句诗,你是 什么样的心情?3. 出示三、四句,引 导学生思考:哪些是作者 想到的?为什么会想到这 些?1. 引 导 学 生 感 悟 写 法。5. 读、背古诗。1. 总结两首古诗的内 容。2. 积累古诗。学生积 累古诗。节)。5.读背古诗。1.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后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儿童挑灯捉蟋蟀。 6.这首诗中作者听到了_ 2.结合第一、二句诗谈感 _受,理解诗意。 看到了_ 3.齐读第三、四句诗,理

12、 _表达了诗人的_解诗意。 _之情。 4.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5.读背古诗。第 6 页 共 8 页【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课堂上会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 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 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 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古诗三首教学片段师: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作品,需要我们细细去揣摩,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味。(课件出示 一、二句诗句)从这两句诗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生: 诗人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板书

13、:看:梧叶)师: 是什么风?生: 凉凉的秋风。师: 这风是怎么吹?发出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生: 呼呼的吹过,好冷啊!师: 用哪个词来概括?生: 寒声。师: 文中说到的风声,用的是哪个词?生: 萧萧。师:你觉得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叶发生的是什么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更冷了)谁能第 7 页 共 8 页【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教学设计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生: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师: 诗人只是感觉身体寒冷吗?还有什么?生: 还有心寒。师: 为什么心寒呢?生: 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师: 你从哪看出诗人不在家乡呢?生:“客”字。师: (学生找“客”的意思)是啊,作者一人漂流在外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 孤独寂寞。(课件出示:诗句表达的意境)师: 在这样的意境中,他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赏析: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从景入手,先让学生感受到景的萧瑟;再仔细体会这些景 是如何“动客情”的,让学生将这样的景与“送寒声”和“动客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