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905124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主题学习围绕某一学科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问的既定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内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1 【学习内容】 昆明的雨 豆汁儿端午的鸭蛋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些文章都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物、事和自然风情,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文章选取体现了散文的多种样式,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表达人生思考、或描绘风土人情,但均是内心独特的感受,语言质朴华丽等特色依主旨、文风而定,师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必将有新的收获。 【学习目标】 1.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

2、2.领悟的喜爱与想念之情。 【学习设想】 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生活、人生的有益启示。” 汪曾祺的散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顾盼有情。学生阅读时,往往忽略这朴素文字后暗藏的款款深情。因此设计本课时,就把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为突破口,运用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设置教学环节。整堂课引领学生去“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学法,感悟一种情怀,得到一点启发”。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积累有关“雨”的古诗词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不少散文

3、,本单元再学这些散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要在七年级的文学教学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语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赏析语言。 【课前调动】 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 接下来要进入的是我们今天的飞花令比拼,今天的主题字是“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 出示目标: (齐读) 二、初读感知 1.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用文中一

4、两个词语来说说吗? 2.思考: 昆明的雨给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 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对昆明的雨是一往情深。其中是喜爱、留恋、怀念,是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感叹与惆怅,更是在表达怀乡的情愫。因此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 三、品读悟情 读完文章,我们发现汪曾祺的散文有美景,美食,美事,还有什么美?

5、 我们来听听名人对汪曾祺的评价: 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着深情的。 王安忆评汪曾祺散文 1.品读,合作探究 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 “平淡有味”的语言。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河东新凤凰,我是朗读者】· 我们组选择的语句是: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 【分享凤凰美,共品读书味】 小组发言人分享讨论结果: (请用最美的语言为你们喜欢的句子写一句颁奖词) 【走进多彩凤凰 聆听

6、不同声音】 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提示及课文旁的批注(本文没有)。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用心设计了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2. 方法指导伴前行 为何要写这篇文章呢,表达对昆明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7、。可怎么样才能写出这些情感呢?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清·刘熙载 说说你的理解,以小见大,我们要表达一个大的主题时往往借助一个小小的事物来作为载体。 下面,我想问,雨季之精神写不出,以什么写之? 师:对,用雨季中的景、物、人写之。 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 我们通过学习昆明的雨后,了解到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及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品读这类散文的方法】 批注聚焦淡而雅,一圈一点文里行。 凡人俗事有寓意,家常俚语藏深情。 (设计意图:教师的责任在于扶,

8、在于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应避免面面俱到,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四、拓展阅读 下面就让我们用同样的学法品读两篇文章。 浏览两篇文章,读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回读批注, 找出文中“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对生活的感受。 1.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2.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静心默读相关语句,并自主批注赏析,老师巡视在学生之中,用心观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批注理解,不恰当的地方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及时关注学情,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3.全班汇报,分享收获 (设计意图: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独特的经验的链接。

9、好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就是思想”。通过前面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品味语言的方法和步骤,此环节采用小组学习,班内交流,给与学生充分展示和合作交流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流程) 五、读写创造 【视频欣赏: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临沂人的家乡味是什么呢? 模仿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

10、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总结升华 图书编者想借这些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呢? 初读选文感觉文中的菌子、鸭蛋、豆汁平淡无奇,可细细读来却发现字里行间饱含浓浓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2 班会过程: 一、引入:这世上是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呢?当然不是,那有哪些类型的人呢?(有好人,有坏人;有说话算话的人,有说话不算话的人;有爱国家的人,有背叛国家的人;有认真工作的人,有对工作不认真的人;有对别人友好的人,有对充满敌意的人。) 那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呢?(指名) 板书:我们要

11、做什么样的人 二、爱国。 我们对待国家应该怎样?(指名)板书:爱国 爱自己的国家是必须的,我们总不可能不爱生我养我的国家而去爱别的国家吧? 那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呢?大家讨论一下,问一下你的同桌。(指名汇报) 1、我们目前能做的是什么?心中有国家中国的好。哪个能说好在哪里?(扶贫建设、免费读书、住校吃牛奶鸡蛋) 2、长大了可以怎么爱国呢?(如果有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国家来欺负我们国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家发生了大灾难:比如地震、洪水)保家卫国 还有很多。 三、敬业 知道什么是敬业吗? 目前我们还没有工作,我们应该做什么?(学习) 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读好书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 那这些你觉得怎

12、么才能做得好呢?上课、自习、在家、作业、预习、复习、卫生、风纪评比. 四、诚信 你知道什么是诚信吗?是“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那我们因应怎么做呢? 如果我叫你答应给某个人带一瓶牛奶,你路上口干了,怎么办? 你说了今天要还我的钱,又还不了了,应该怎么办? 五、友善 什么是友善呢? 比如,遇到一个客人狠他一眼,比如遇到一个陌生人瞪他一眼,比如对同学老是打骂,比如对家人不关心,比如对老师不尊重. 当然,对于敌人、仇人、坏人可以友善吗?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敌人、仇人、坏人吗? 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总结: 那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大家说! 师总结:我们要做这样的人:爱国

13、、敬业、诚信、友善! 请大家背一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注:粗体为板书内容。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3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情归故乡第三单元诗意故乡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策略、语文学科课程性质及特点,在浓浓思乡情的主题学习一课中,努力丰富主题学习的内涵,着重体现人文主题、文体主题、能力与方法主题这三方面的特点。 1、人文主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教材中的古诗词三首还是丛书中望月怀远、乡愁四韵等诗词,都具有“思乡”这一统一的人文性主题。 2、文体主题:在主题学习内容的选取上,根据教科书文体的特点(诗、词),有针对性地

14、选取了情归故乡中第三单元诗意故乡来进行主题学习。因此,本节课的主题学习不仅人文主题是一致的,文体主题也是一致的。 3、能力方法主题:在学习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本课以学习表达方法为核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然后发挥丛书资源优势,借助第三单元经典诗歌在自学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同时,巧妙引领,尝试练笔,学习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使学习扎实而富有实效。 【教学目标】 1、学会四步读诗法。 2、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3、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

15、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诵读入情境 1、(课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听着这缠绵的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说感受)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多年前的苏轼就曾这样写道(生共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距今1200年前的王建这样书写着自己的思乡情(生共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距今1300年前的宋之问在归乡途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共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距今1600年前的沈约站在这高台上,这样写道(生共读)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解诗题,想画面,悟情读,初步学习

16、了三首古诗词(课件出示三首古诗词),体会了诗人浓浓思乡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 2、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师酌情指导朗读) 二、精讲点拨悟方法 1、师: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浓浓思乡情,那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思乡的事物,并想一想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班级交流:引发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4、小结写法: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借事抒情;长相思景事融情。 5、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

17、感方法,这是读诗的第4步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词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解诗题,想画面,悟情读,思写法。 三、拓展诵读学方法 1、情归故乡这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就收录了许多思乡、念乡的名诗名篇(课件出示诗意故乡单元目录),并区分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 2、现代诗歌部分。 A、乡愁四韵 师:时至今日,有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接下来,我们走进乡愁四韵,来探寻一下他们表达思乡情的方法。 (1)生自读乡愁四韵,找出寄托思乡情的具体事物。 (2)总结写法:通过四种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浓浓的乡愁。 (3)师:你们了解这首诗的余光中吗?(师介绍余光中生平) (4)一道浅浅的海峡挡住了余光中的归乡路,却没有阻挡他的思乡情,他把自己缕缕乡愁融进了一首首小诗中,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诗中,再来读一读这首小诗。(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乡愁四韵) (5)尝试练笔:你能试着仿照乡愁四韵的句式,书写一下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吗? (生练笔,并交流练笔,课后可继续完善练笔) B、现代诗歌拓展阅读 (1)试着用刚刚学过的读诗四步法,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小组共学。 结合本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来交流后两个步骤:悟情读和思写法。 (2)小组内合作共学一首诗歌。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所选诗歌,并小结诗歌写法。 (4)师配乐与学生共读现代诗歌中精彩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