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48115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基于财政金融体制变革的研究关于金融风险, 目前的定义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 一是将参与主体局限于金融机构,认为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 因客观环境变化、 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是将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局限于金融体系内部,认为是因经济原因或金融本身制度缺陷、运行紊乱等原因导致的金融领域一系列矛盾激化、不确定性增强,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造成的破坏性威胁。金融风险更为广泛的含义应该是:各经济主体在参与金融活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其资产、信誉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的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风险, 另一类是在经济转轨的过

2、程中, 由于制度转化和相应的摩擦、 错位等因素导致的。 对于一般市场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其本身是不可避免的, 化解手段也只能是进行分散和通过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管及时防范风险的升级。 而对于制度性的金融风险, 就需要运用经济政策调整制度结构,从制度构建和完善的角度予以处理。转轨经济中的金融风险更多地表现为新旧体制的磨擦、错位和真空,使政府、财政、企业和居民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在利益驱动下, 各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都把矛盾和风险推向外部,主要是推向国有商业银行。 在转轨时期破产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 企业经营的危机最终转化为对银行债权的侵蚀, 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其实质是银

3、行承担了经济转型的成本。如果银行不能消化不良资产, 就可能动摇银行的信用基础,导致银行的支付能力不足。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触即发, 而且比转轨前更难以控制。 在中国的渐进转轨过程中, 财政与金融地位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的演化既是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力量, 同时也反映着市场化改革中来自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这样一个市场化过程是一个传统财政职能不断削弱、金融效率不断提升相伴随的过程。 但是,随着金融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经济效率不断通过金融效率体现的同时, 经济风险通过转嫁或转移也在金融领域累积下来,金融风险成为危及经济安全的主要风险。因此转轨中金融风险产生的

4、原因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 ( 2)政府主导经济运行和经济改革的制度安排; (3)国有 2内容握要企业改革滞后导致的企业风险转嫁:(4)金融替代传统财政职能所积累的体制性风险转嫁;(5)体制转轨中金融内在脆弱性的放大。 在一定条件下金融风险的累积会引发金融危机, 对一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危害。各国政府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都十分重视。 我国目前金融风险集中的体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坏账、 股市投机气氛过浓、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回收率低、运营成本高以及保险、养老社保等潜在风险方面。1997年前后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周期以及国外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内在矛盾显现, 金融风险有加剧和恶化的趋势。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家开始进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安排,财政政策体现在向银行定向发债直接化解金融风险和政府投资拉动经济、防止波动过大的间接方式这样两个方面,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连续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等措施。总体来看,这些政策的实施在防范、 化解金融风险、 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防止互逆调节的出现方面仍然有改进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