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一)百家争鸣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64068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一)百家争鸣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一)百家争鸣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一)百家争鸣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一)百家争鸣新人教版必修3.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跟踪检测(一) 百家争鸣 、选择题 1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的 什么思想 (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解析:选 C 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 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 (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兼相爱,交相利” 解析:选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体现,故 A 项正确;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韩非提出,故

2、 B 项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 故 C 项错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 D 项错误。 3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解析:选 C “人无于水监 (照镜子 ),当于民监”大意为:统治者不要把水当做镜子, 而要把人民当做镜子。这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 C 项。 4 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

3、辉煌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解析:选 D 墨家是战国时期产生的,法家不注重个人修养,儒家长期在中国古代政治 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故 A、B C 三项皆排除。 5 “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 粗大的骨胳、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材料反映的这一思想流派的核心主张是 2 ( ) A 以法治国 B 克己复礼 C 无为而治 D 兼爱非攻 解析:选 C 由“回归大自然”,可知是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是儒家思想; C 项是道家思想; D 项是墨家思想。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上述

4、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 ) A. 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解析:选 B 结合所学,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如庄子主张“齐物”,即人与天地万物为 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故 B 项正确。 7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 法家的思想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对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把握,关键是要抓住各派思想的核心 主张。 题干中“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强调的是“以法治国”, 是法家的思想主张, 故选 D。 8 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

5、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 A 荀子 B 韩非子 C 庄子 D 墨子 解析:选 B 依据材料中“法”“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的思想,故 B 项 正确。 9 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 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重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 孟子 B 庄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解析:选 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战国时期”和“兼爱和非攻”,可判断出这一学 派为墨家,故 C 项正确。 10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

6、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 动”中。早在战国时期, 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 就倡导“节俭”“节 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 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A 项是法家思想;B 项 3 解析:选 B 由“兼爱”“非攻”“节俭”“节用”可知是墨家的思想主张,创始人是 墨子,故选 B。 1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 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 ( ) A. 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 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C. 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 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解析:选 C 材料

7、中“其学皆应时而生”说明诸子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出现的, 故选 C。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 项错误;诸子并非都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B 项 错误;诸子学说是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 D 项错误。 12.【加试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 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 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 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 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 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解析:选 C A 项明显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没有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B 项错误; 子贡作

8、为当时的一个知识分子,在当时起到“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的作用, 故选 C 项; D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13【加试题】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 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 相互吸收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 茂的时期 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 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A. B. C. D. 解析:选 D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故错误,排除 含的选项,D 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4家

9、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 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 (孔子弟子 )曰:“孝弟 ( 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4 材料二 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 以伦理为纪纲,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妇和顺; 家雍睦 (和睦 )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 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 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1) 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 (2)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 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 (1) 问,据材料信息 归结根本:孝弟 (悌)也。其余思想主张可从治国理论上归结。第 (2) 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二 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 答案: (1) 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 以德治民或德治 ) ;实施仁政。 (2) 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