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00232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指的是农历_月初_。2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果树。指条技。 B.桃符,春联的前身。3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示词语:热闹  喜庆)_4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选一选,打上“”。畅饮屠苏(   )  夜晚赏月(   ) 开门迎日(   )  更换桃符(

2、   )2.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忆江南江南奸,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_。能不忆江南?(1)请将这首词补充完整。(2)'谙'的读音是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词还可以叫长短句。B.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C.“旧'的意思是破旧,'曾”的意思是曾经。D.词每句的字数不一定相同,这是和诗的明显区别。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1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无人过”一词让我们体会到了_。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一写你

3、对这句话的理解。_4.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第   、   句诗中可以看出。(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   、   、   、   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面对本诗的

4、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5. 阅读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赠刘景文_擎雨盖,_傲霜枝。_君须记,_橘绿时。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擎:_   君: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行诗句的意思。_望洞庭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  )A.唐代诗人李白 B.唐代诗

5、人刘禹锡 C.宋代诗人苏轼3“白银盘”指的是_,“青螺”指_。4诗中“_”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_、_的美。5诗中“和”的读音是(_),意思是(_)Ahe   Bhuo   C和谐 D温和,温暖6诗的前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与_。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1默写古诗。2诗中的“西子”指_。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和雨天的景象。5诗

6、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突出了西湖的_。6在诗中,诗人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7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_”。6. 古诗欣赏。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读一读,理解其中的大意。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怜:_ 深:_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 景,第二句是_景。(选择“动”或“静”填空)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_5后两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_7. 课内阅读。桑

7、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1给加点的字标注正确的读音。雨干时(_)眠正着(_)2把诗句补充完整。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眠正着。()A.睡觉B.某些动物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动的生理现象(2)草满花堤水满溪。()A.堤岸B.提防4诗中表示“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意思的诗句是_。5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 这首诗描写了桑茶坑道中所见的儿童牧牛情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B. 这首诗表达了对牧童的强烈不满。8. 阅读古诗并答题。元 日_一岁除,_入屠苏。_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

8、补全古诗。2元日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月_。3我会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1)一岁除(_) A.去掉 B.过去(2)曈曈日(_) A.初升的太阳 B.太阳正当日头4诗中写了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红日高照,渲染了一种_的节日气氛。5“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更贴春联,请你摘抄一副对联,表达对新年的祝愿。_9. 读古诗,完成练习。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鸟:指江鸥。花欲燃:花红似火。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它们的颜色分别是_。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2根据意思写出

9、相应的诗句。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_之情。10. 阅读后回答。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_11. 完成下列练习。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_。乱入池中看不见,_。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首诗描写了一群_的采莲少女形象。12.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10、0;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嚯嚯”,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1)形容秋天的词语:可以说“   的秋天”,至少写5个。(2)找出一个排比句。(3)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4)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13. 课外阅读。暮江吟白居

11、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全诗描述深秋时候从   到   的景色。(2)诗中点明时间的诗句是:   ;表现颜色的诗句是:   ;表现形状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   。14. 古诗品鉴。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1本诗写于_之际,从诗句中可以了解到此节日的习俗有_,_。2“归心归望积风烟”这句诗

12、中,连用两个“归”有什么好处?_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溪  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文中的比喻句是_,这句话把_比作_。2这首诗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和_。4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一幅水墨画。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画上“”。15.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填空。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代诗人   。后两句诗的意思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  代诗人   。前两句诗的意思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