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02993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隸屬於政治者(即屬現實層面)超軼乎政治者(即屬理想層面) I 軍國民教育當時中國的經濟十分落後,有很大的迫切性。蔡元培與北大精神一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滿清時代有所謂欽定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 實;蔡先生以為忠君與民主政制不合,而尊孔與宗教自由相違, 只保留尚公、尚武、尚實三項,並分別改稱為公民道德教育、軍國 民教育及實利主義教育;還自創了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兩項,建 立起他的五育並舉的教育綱領。/軍國民教育(即強兵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即富國主義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民主主義教育) /世界觀教育(即價值教育)美感教育(即藝術教育) 仍然需要,中國當時受盡西方列強的軍事欺凌。

2、II實利主義教育III公民道德教育-上述兩者俱須以公民道德教育為基礎若國家兵強國富,則容易流於窮兵犢武和貧富懸殊。-公民道德以民主主義的道德觀為基礎,主要是法國大革命以來所標 榜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為主要內涵,後三者與儒家講的義、恕、仁 可相提並論。IV世界觀教育-公民教育並非教育的最終目的,只及於人類的現世的幸福。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建立本體世界的價值,此為世界觀教育。-他反對以宗教作為世界觀教育的方法。後者常將現象與本體世界割截開來,以為前者是罪惡的根源而加以排斥。-使人進入本體世界的方法在於美感教育,二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V 美感教育-他受康德的影響,以為美感是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介乎現象與

3、本體 世界之間,而為兩者溝通的橋樑。-T藝術以現象為材料,能使人除美感以外而沒有雜念。二美感教育是使人進入本體世界的必要方法。二自由主義的教育主張 -他在具體的學說方面,充分體現了西方自由主義者的教育思想。I 教育獨立論他以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被教育者發展自己的才能,完成自己 的人格;而不是將被教育者視為工具而達致其他目的。.特別強調 教育須獨立於政治與宗教。-他以為教育須獨立於政治的主要理由是:/教育-要求個性與群性的平均發展政治-要製造特別的群性,抹殺個性/教育-講求遠效,故有所謂十年樹本,百年樹人。政治-講求近功,故政黨掌權往往不出數年便要更迭。-他以為教育須獨立於宗教的主要理由是:/

4、教育一是進步的、開放的宗教一是保守的、封閉的/教育是兼容並包的(他稱為公同的)宗教一是排斥異己的(他稱為差別的)-他還提出能使教育獨立的具體方法。:1. 教育部及其他有關教育的政府組織,不得干涉學校的內部事務。2. 學校中不得有宣傳教義的課程,不得舉行祈禱儀式。3. 以傳教為業的人,不必參與教育事業。II 尊重個性的教育-他以為當時的舊教育與新教育的最大差異處,在於前者非以吾人教育兒童,而吾人受教於兒童之謂也。(他在別處提出類似的說 法,並加以解釋:昔之教育,使兒童受教於成人;今之教育,乃使 成人受教於兒童。何謂成人受教於兒童?謂成人不敢自存成見,立 於兒童的地位而體驗之,以定教育之方法。)i

5、. e.以學生為中心而非以教師為中心,即非預設一目的而強迫學生受 教,而是因應學生的個性而因材施教。他又說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i. e.應尊重學生的個性而施教。-教師教學不應採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而應採用啟發式的教育方 法。三大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I大學教育的理論1 大學宗旨:強調研究、重視德育-他深受當時德國的人文主義的教育的影響,而後者的主要觀點,一 方面是強調大學除了教授已有的知識外,還必須提倡知識的研究。他在就任北大校長的演說中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另一方面,是重視道德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蔡先生雖有正確的大學理想,但在具體實踐上,他對大學的研究

6、知 識的宗旨有較多的建樹。-他曾多次強調要把握上述大學宗旨的重要性,並視此為推行大學教 育改革的首要工作。他在多篇文章中,勸勉北大學生要認識大學宗 旨,並揚棄以前以升官發財為入大學的目的的想法。2辦學原則: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這一點常被後來學者視為蔡先生的大學教育最重要的觀點,甚至有學者以此來表示北大精神的最重要內涵。蔡先生說: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各國 大學,哲學之唯心論與唯物論,文學、美術之理想派與寫實派,計 學之干涉論與放任論,倫理學之動機論與功利論,宇宙論之樂天觀 與厭世觀,常樊然並峙於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 為大也。(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1918年11月)

7、又說:對於學說,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 並包主義,無論為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 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致公 言報函並答琴南函,1919年3月)當中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八字常被學者用來概括蔡先生的大學 理念,甚至用來表示北大的精神。II 大學教育的實踐1院系改革:廢大學院、立研究院-當時的研究院(稱為大學院)是性質獨立的研究院,而數目亦極少。 t蔡先生以為設立附屬於各大學的研究院,並大大增加其數量,是 中國大學現代化的重要工作。他解釋在大學設研究院的主要理由,如下:1. 設研究院能使教員學問進步。2. 阻止人才外流。3. 研究所更能推

8、動學術研究的自由2 學科設置:重視文理、溝通各科-他說大學的性質主要在於研究,特別著重研究學理,.強調學與術的分別。學指學理,術指應用;此觀點針對時人重術而輕學的缺點。-T重視研究學理,.蔡先生最重視在大學設立文理兩科,他主張大 學必須開設文理兩科,否則不能稱為大學。-另一方面,他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故進一步主張溝 通文理。-他在北大撤銷文、理、法三科界限,全校設 14學系,理由為:.文科與兩科兩者中學問每有相關之處。學科之間彼此交錯,有些學科簡直無法以文、理科來區分。3教員聘請:重視學問、網羅眾家-他在北大延聘教員,最能體現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T他 最重視的是教員的學詣,故

9、只要有研究學問的能力和成就者都盡量 聘請。二當年北大的教員人才輩出,盛極一時。-從文化思想的角度看,包羅了中國現代文化三大思潮的代表人物:/自由主義:胡適、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沈兼士、咼一涵等-馬列主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保守主義:辜鴻銘、劉師培、黃侃、黃節、陳介石、陳漢章、崔 適等-從學科的角度看,許多教員都是該學科的學術權威:/文科:除上述等人外,還有馬叙倫、陳垣、馬裕藻、李希祖等法科:馬寅初、陶孟和、周覽、陳啟修等理科:夏元瑮、李四光、顏任光、何杰、俞同奎、翁文灝、鍾觀 光、李書華、外籍教授葛利普等他用人唯才,故偶然有破格聘用教員的情況,e.g.聘梁漱溟-他聘用教員雖著重

10、自由原則,但卻並非草率隨意,而是十分嚴格。 他組織了一個以教授為限的聘任委員會,協助校長聘任教員。-對於學術水平低劣,不適合教大學的人,不論其背景,一律裁減。4 行政管理:教授共管、大學自治-實行教授治校,是他關於大學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他長北大以後,便逐步建立教授治校的體制。/第一步:設立以教授管理的評議會作為全校最高立法權力機構。第二步:組織各系的教授會,主持各系(門)教務。-教授治校的好處,在於令每一學系,甚至全校校務均以民主的精神 和原則來管理,令各教授在學系甚至在全校中都有更大的管治權。-另外,教授治校還有一好處,就是由懂得教育的專家來治理大學, 避免了以往由外行領導內行的嚴重缺點。四略評蔡元培的教育思想I 長處1. 提出全人格的現代化教育理念2. 充分體現自由主義的教育理想3. 現代大學教育的尊基者II 局限1. 其五育思想有其限制2. 其大學教育思想有其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