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13530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 摘要 唐宋诗词因其隽永绚丽的色彩意象享有“诗是无形画”的 美誉。 在认知隐喻视阈下, 从时间、 空间、 情感和女性四个维度考 察唐宋诗词色彩隐喻,指出经由色彩隐喻,诗人可能世界和现实世 界的缝隙得以弥合;借助相似色彩隐喻认知过程,读者穿越时空隔 阂在可能世界与诗人取得心灵上的共鸣,感悟诗词的审美张力,达 到对诗词唯美玄妙意境的深层理解。 关键词:唐宋诗词 色彩意象 认知隐喻 可能世界 现实世界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一 隐喻及其认知机制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 传统语 言研究把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对其探讨多从修辞角度

2、出发。认 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 手段。隐喻不仅是借助语言符号传递思想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人类 对事物进行思考的一种工具。从生成机制上看,隐喻是在人类经验 的基础上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映射的过程,也即从“始源 域”向“目标域”的结构映射过程, 其中前者是隐喻认知的基础, 为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东西,而后者为陌生的、抽象的东西。在这 个意义上,隐喻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从熟悉的事物到不熟 悉的事物的映射,从具体的概念到抽象的概念映射。经验主义认知 观指出,人类通过身体经验不断亲身感知周围世界,并在已知经验 基础上对获得的新经验进行组织。隐喻的功能正是在人类从熟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