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二3.1学案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30237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必修二3.1学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必修二3.1学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必修二3.1学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必修二3.1学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必修二3.1学案汇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富源六中高一年级(历史)导学案编制日期: 学案编号:3.1 主备: 审核: 审批: 班级: 姓名: 小组: 卷面评价: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难点: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解“一化”与“三改”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在右边的空白栏中以备课堂上集体讨论、突破。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3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背景(1)社会主义改造条件的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 的 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2)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 与 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过程(1)工业化建设:到 年,“一五计划

3、”的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新建一批重要的工业部门。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三大改造到 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1966年)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1)初期的正确探索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中共八大的召

4、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 ,即集中力量把中国从 变为 。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探索建设道路上的失误产生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党产生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 的思想。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 运动。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党对“左”倾错误的纠正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5、,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 ”的八字方针。结果:到 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2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 、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8 000多公里,除 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 、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 已经实现自给,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三、 “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局面的出现:在“ ”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2)周恩

6、来的调整: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4)国民经济的再度混乱:由于“ ”的阻挠,刚刚出现的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2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 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受“文革”的影响,中国拉大了与 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预习自测: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7、”,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3.1958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这反映出当时(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加快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制度C、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D、为发展生产力,急需改革生产关系4.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提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C、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5.1956年

8、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先后建成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石油已经全部自给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等十几个基础行业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A、 B、 C、 D、6.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八字方针“高指标、瞎指挥”A.B.C.D. 探究案【问题探究一】阅读下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

9、.9请回答:(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哪些正确的实践,又有哪些失误?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答案】:D【当堂测评】A凝血系统被激活 D凝血系统活性大于纤溶系统活性1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有(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五”计划的完成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苏联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借鉴 A B C D 10、系统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0、”。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作为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该诉讼判断发生在财务报告对外报出日后,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应追溯调整20*3年报告。更正分录如下: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3下列措施中,针对“大跃进”运动恶果而实行的是( ) A 进行整风运动 B推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6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

11、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 C开展“反右倾”斗争 D. 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4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天朝田亩制度相似的共同点( )问:病人发生的最主要病理过程是什么?有何依据?发生机制如何?诱因是什么?A、所有制形式引起农民不满 B、超出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解析】:C、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D、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因增持对子公司的股权增加资本公积3 200万元;5. 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民群众具有无限创造性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6. 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奠定了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民主革命的胜利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决策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8. 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A、 B、 C、 D、课堂小结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