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38358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滴水穿石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水穿石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官渡区古镇一小Guan Du Qu Gu Zhen Yi Xiao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官渡区古镇一小伏婉艳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 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 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句平实却蕴含深 刻的道理,我在备课之时,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内心深处铭记文本所传达的思想 观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其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新课标的理念来说,老师角色在课堂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导入课文时,我先请学生 谈谈自己的理想,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后设置一个

2、情景一一为学生实现理想提供一把“金钥匙”,这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接着,老师故意装傻, 提出“小水滴怎么可能把坚硬的石头弄成这样? ”引导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因而阅读 文本的积极性大增,纷纷用文本上的句子来说服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读为主线,我采 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知一一感受一一感悟”。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课文 的内容,再通过同桌读,小组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中索要 阐述的水滴穿石的的道理。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知道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再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滴水穿石 的本意,最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

3、、“日雕月琢”,并进行评价, 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涵。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滴水能够穿石的道理,并进一步体会第 二自然段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在完整朗读的基础上,自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事迹进 行精读,从他的事迹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并进一步通过朗读体会这种精神课文是 怎样进行描写出来的。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们懂得自己应该具有这种 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拓展练习,让学生把课内 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说说自己所了解到还有哪些人物也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并收集一些相 关的名言警句。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从本课的教学中,

4、我体会到:1、把课堂主动权教给学生,老师“傻” 一点儿,学生就回 报给你意外的惊喜。说实话,在上课之前,我很担心本班学生不会自己去理解课文。可是, 像这样文句浅显而含义深刻的课文不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理解,从而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实在是可惜。因而,我做好了上砸课的准备,大胆上演了一出学生“教”老师的戏,没想到, 效果比我设想得还好,这让我进一步坚定了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信念。2、文本是学习的官渡区古镇一小Guan Du Qu Gu Zhen Yi Xiao载体,组合文本则是教者智慧的体现。在设计教学之初,我心中很矛盾,照理课文的第三自 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文本所例举的人物使学生学习的榜样,是

5、作者所倡导的表率。可是, 如果没完全弄懂滴水穿石的精神,人物的品质领悟就会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思索再三,我 把教学重点落在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之上, 还打破了文本的文序,把第四自然段提上来学习, 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滴的精神。结果实践证明,学生在深入了解了滴水穿石 的精神之后,对文本所例举的人物精神很自然地就理解领悟了, 重点段的学习因此水到渠成。 学生在老师的稍稍点拨之下,人物品质就“树”了起来。这堂课的不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够(没能很好的把握好) 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个别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仅 仅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这是由于课前没有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和 学生读书面狭小。其次,学生回答问题,读书还不是很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 高,再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重复其他同学的话时有错误,不能连贯的表述自己 所要表达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