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30465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2: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5版)i.i适用范围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鲜 叶或其加工制品(毛茶等)为原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 作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花茶、袋泡茶、紧 压茶(不含边销茶,下同)等产品时,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 的检验。茶叶的中证单元为1个:茶叶。其食品品种类别编号为 1401。生产许可证 产品名称须注明审证单元即“茶叶”。同时,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茶类名称,即 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一类或几 类。生

2、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具体品种明细。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本细则适用以下分类和定义:绿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红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 产品。黄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白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乌龙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 的产品。黑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其中,紧压型黑茶纳入“紧压茶”审查和管理。花茶: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香花普制、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害

3、 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桅子花、桂花、白兰花、柚子花、代代花、珠 兰花。紧压茶: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压制成型、干燥等加工工艺 制成的产品。袋泡茶: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加工制 成的产品。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2生产许可条件审查1.2.1 管理制度审查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以及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 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规定,对企业建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情况进行审核。

4、主要审核以下制度:1.2.1.1 人员要求管理制度( 1)制定生产、质量、技术、检验等各部门职责及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及其任职资格规定。( 2)制定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3)制定定期进行食品质量安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计划。( 4)制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2.1.2 采购管理制度( 1)制定采购制度,有原辅材料供应商评价办法,保证采购的原辅料、包材等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2) 制定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有不合格原辅材料拒收、 报废、 返厂等处理办法,按照制定的验收标准,对进厂的原辅料、包材等进行验收、记录以及接收或拒收。1.2.1.3 生产过程管理制

5、度( 1)制定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2)制定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器具的维护保养、检修制度。( 3)制定停产复产记录与复产前生产设备、设施安全控制制度。( 4)制定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5)制定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6)制定不合格管理制度及纠正措施。( 7)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管理制度。( 8)鼓励企业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 安全控制。1.2.1.4 安全防护制度( 1)制定厂区环境、生产车间、库房等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制定生产人员安全操作与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3)制定虫害控制制度。( 4)制定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器具的清洗清洁制度

6、 5)制定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 6)制定原辅物料及半成品、成品周转、储存、运输管理制度;储存条件应 符合相应标准规定。1.2.1. 5 检验管理制度( 1)制定检验制度,包括过程检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管理规定。通过自行检验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原料和产品进行检验。出厂产品应当符合产品标准,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2)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制定检验室管理制度,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人员按规定检验方法检验,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保存完备。( 3)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制定检验设备管理制度,建立检验设备台账,按要求对检验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

7、并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档案齐全。( 4)委托检验的企业应与具备相应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签订有效委托合同。( 5)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制定产品留样制度,按要求保留样品。检验样品保留至保质期满或二十四个月以上。1.2.1.6 信息记录管理制度制定信息记录管理制度。记录信息应当覆盖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保证记录的信息完整。应至少对以下生产信息建立完整的记录系统,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记录保存期不少于 2 年。( 1)原辅料采购记录:包括供应商评价记录、合格供应商名单、采购记录、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供应商证明。( 2) 生产过程及安全防护记录: 包括人员培训及考核记录、 人员健康查体记录、

8、人员卫生记录、厂区环境卫生记录、车间环境卫生记录、除虫灭害记录、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检修记录、设备设施清洁记录、投料记录、各关键控制点监控记录、过程检验记录、物料出入库记录、成品出入库记录、不合格原辅物料处置记录、不合格产品处理记录、停产复产记录;( 3)成品检验记录:包括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检验留存样品记录。( 4)产品追溯记录:包括成品生产记录、成品销售记录、产品召回记录、退货处置记录、消费者投诉受理记录、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收集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 5)鼓励建立电子信息记录制度,对原辅物料查验、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及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等全过程记录形成真实的数据信息;1.2.1.7 产

9、品追溯、召回制度和投诉管理制度( 1)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销售都有记录,信息详实程度能够实现原料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并可追溯到每个环节的责任人;( 2)建立产品召回制度,确保出厂产品在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时及时发出警示,必要时召回;对召回的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和处理情况;( 3)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投诉;( 4)鼓励建立产品信息网站查询系统,提供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 验报告等信息,方便网上查询。1.2.1.8 文件管理制度( 1)应有企业产品所执行的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检

10、测方法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并 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有生产所用原辅物料、包材的现行有效的标准。( 2)应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工序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3)制定文件管理制度: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销、印制及 保管的管理制度。1.2.2 场所核查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及其实施条例、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规定,对照企业提交的中请材料,对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核查。主要核查以下内容:1.2.2.1 厂区环境和布局核查内容( 1)厂区周围无明显有害废弃物、粉尘、有害气体

11、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2)厂区应根据加工规模和产品工艺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 等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3)厂区内整洁、干净、无异气味。( 4)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 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 5)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虫害 的孳生。( 6)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1.2.2.2 加工车间核查内容( 1)加工车间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 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2)成品包

12、装车间与其它车间相互分隔,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3)加工车间内部布置应与工艺流程、产品特性和加工规模相适应,各功能区 相互分隔或分离,避免发生交叉污染。( 4)加工车间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的材料建造;结构光滑平整,不易积尘,易于清洁。( 5)加工车间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易于清洁;与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 6)车间门窗应闭合严密。门的表面应平滑、防吸附、不渗透,并易于清洁、消毒。窗户如设置窗台,其结构应能避免灰尘积存且易于清洁。( 7)车间地面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平坦防滑、无裂缝,易

13、于清洁、消毒,有利于排污和清洗。( 8)车间供水设施应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 9)车间应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必要时应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灰尘较大的车间或作业区域,应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 10)车间采光和照明良好。照明光源以不改变茶叶和在制品的色泽为宜。裸露原料、 在制品和成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 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 11)车间内不得存放农药、肥料、喷雾器、防护服、燃料等易污染茶叶的物品,不应存放其它非加工茶叶用的物品。1.2.2.3 仓库核查内容( 1)

14、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2)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干燥、清洁、避光。顶棚、墙面、隔断、门窗、地面等应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无污垢。( 3)包装材料仓库与其它仓库相互分隔;原料仓库、辅料仓库、半成品仓库、成品仓库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相互分隔或分离。仓库内部不同物品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4)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必要时根据储存需要建设冷藏库。( 5)库房内的物品应离地、离墙存放。成品仓库地面应设置垫板,其高度不得低于15cm。( 6)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装,明确

15、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1.2.2.4 检验室核查内容( 1)实施自行检验的,应有与企业生产能力和检验需求相适应的检验室。检验室应与加工车间有效隔离,一般分为感官检验室、理化检验室。( 2)感官检验室环境应符合GB/T 18797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要求。( 3)理化检验室与感官检验室须有效分离或分隔,确保不会相互影响。1.2.2.5 卫生设施核查内容( 1)加工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换鞋或穿戴鞋套设施,或设置工作鞋靴清洁设施。( 2)加工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3)加工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洗手和(或)消毒设施。洗手用的肥

16、皂、洗手液、消毒液应无明显气味。( 4) 应根据需要设置卫生间。卫生间内应有洗手设施。 卫生间不得与茶叶加工、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卫生间应保持清洁状态。( 5)厂区内应有密闭式污水排放设施,能防止污水溢出。( 6)根据需要设置废弃物存放设施。与工作区域和仓库分隔或分离,并经常清扫、冲洗,保持清洁。1.2.3 设备核查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 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GH/T 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规定,对照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对设备进行现场核查。主要核查以下内容:1.2.3.1 加工设备(设施)通用要求( 1)应具备与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设计能力

17、相适应的加工设备,其性能应符合工艺需求。( 2)设备的布局应当符合工艺、清洗的需要。( 3)所有接触茶叶原料、在制品和成品的设备、容器和工具的接触面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作,并易于清洁和保养。( 4)设备台账、说明书、履历、档案应保管齐全。( 5)设备、容器和工具等维护保养完好,定期检修。( 6)计量设备和压力表、温度计等监控设备,应定期检定或校准,并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 7)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等易燃易爆设备与加工车间和仓库至少留有3m的安全距离。( 8)压力锅炉应独立安装在锅炉间。( 9)各种炉火门不得直接开向车间。1.2.3.2 加工设备(设施)及要求企业

18、应具备与其生产品种和产量相适应的以下加工设备:( 1)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茶叶产品的设备:绿茶加工设备:摊(晾)放设备(设施) 、杀青设备、揉捻(做形)设备、干燥 设备、包装设备。红茶加工设备:萎凋设备(设施) 、揉切设备(红碎茶) 、揉捻设备(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 、发酵设备(设施) 、干燥设备、包装设备。乌龙茶加工设备:萎凋设备(设施) 、做青(摇青)设备、杀青设备、揉捻(包揉)设备、干燥设备、包装设备。黄茶加工设备:摊(晾)放设备(设施) 、杀青设备、揉捻设备、闷黄设备(设施) 、干燥设备、包装设备。白茶加工设备:萎凋设备(设施) 、干燥设备(设施) 、包装设备。黑茶加工设备:摊(晾)放

19、设备(设施) 、杀青设备、揉捻设备、渥堆设备(设施) 、干燥设备、包装设备。( 2)以毛茶为原料进行精制加工或再加工的设备:精制加工(毛茶加工至成品茶或花茶坯)设备:筛分设备、风选设备、拣梗设备、干燥设备、包装设备。袋泡茶加工设备:切碎设备、干燥设备、自动包装设备。花茶加工设备:筛分设备、窨花设备(设施) 、干燥设备、包装设备。紧压茶加工设备:筛分设备、汽蒸设备、压制设备、干燥设备(设施) 、包装设 备。如需进行紧压茶切割包装还须有相关切割设备。( 3)茶叶分装的设备:茶叶分装设备:称量设备、干燥设备、包装设备。( 4)其它规定:具备多功能的综合性设备(设施) ,只要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可视为多

20、台相关功能设备。按照传统工艺,用手工和半手工制作茶叶产品的,其设备(设施)配置只要满足产量、工艺需要即可。1.2.3.3 检验设备(设施)及要求( 1)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具备的检验设备(设施) :感官品质检验设备(设施):符合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要求的审评 用具,包括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 等。水分检验设备:分析天平(精度1/1000 g 以上) 、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净含量检验设备:电子秤或天平。粉末、碎茶检验设备:碎末茶测定装置(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的不要求) 。其它必要检验设备:根据企业原料检验、在制品检验和出厂检验等质量

21、监控的需要配备相应符合检验方法标准要求的检验设备。检验样品贮存设备(设施) :根据企业规模,配备与检验和管理所需的样品贮存设备(设施)( 2)检验设备的数量、性能要求。与检验需求和检测方法要求相适应。( 3)检验设备的管理。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做好维护工作。检验设备台账、说明书、履历、档案应保管齐全。( 4)检验结果验证。使用快速检验设备进行检验的项目,应每年与具备相关产品检验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比对试验。1.2.4 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核查1.2.4.1 各类茶叶加工一般工艺流程( 1)以鲜叶为原料加工茶叶产品的一般工艺流程:绿茶加工:鲜叶- 杀青 -揉捻(做形) -干燥 -包装红茶加工:

22、鲜叶- 萎凋 -揉捻(做形或揉切) -发酵 -干燥 -包装乌龙茶加工:鲜叶-萎凋 -做青 - 杀青 -揉捻(包揉) -干燥 -包装黄茶加工:鲜叶- 杀青 -揉捻(做形) - 闷黄 -干燥 -包装白茶加工: 鲜叶-萎凋-干燥-包装黑茶加工: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 干燥 -包装( 2)以毛茶为原料进行精制加工或再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精制加工:毛茶- 筛分 -风选 -拣梗 -干燥 -包装袋泡茶加工 : 茶叶 - 拼切匀堆 -包装花茶加工 : 茶叶 -制坯 -窨花 -复火 -提花 -包装紧压茶加工:茶叶原料-筛切拼堆 -渥堆 - 蒸压成型 -干燥 -包装( 3)茶叶分装的一般工艺流程:分装:原料

23、 干燥匀堆 -包装1.2.4.2 关键控制点核查( 1)原料管理鲜叶、毛茶、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等原料应是自己的合格产品;或来自合格供应商。分装企业的原料,应全部来自获得同类茶叶生产许可证的合格供应商。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 只能选用传统花茶加工中使用的茉莉花、 玫瑰花、 栀子花、 桂花、玉兰花、柚子花、代代花、珠兰花;不得使用其它任何香花。采购原料时应当查验供应商的身份证、许可证、其它证书或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原料必须按照验收标准,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必要时,应对关键项目或可疑项目进行实验室检验。原料运输及贮存中应避免日光直射, 备有防雨设施; 不得与有毒、 有害物品同时装运和贮存。( 2)

24、添加剂管理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加工珠茶等产品时所使用的糯米粉,必须来自获得大米生产许可证的合格供应商;并按照验收标准,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部分名优茶加工中用于润滑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金属表面的润滑剂,只能选用可食用的油脂制品,且来自获得食用油脂制品生产许可证的合格供应商;并按照验收标准,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除此之外,不得添加其它任何非茶类物质;包括各种氧化酶、菌种等。( 3)包装材料管理茶叶包装材料, 应来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合格供应商。采购时应当查验供应商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包装材料应按照验收标准,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做好包装材料的贮藏,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的包

25、装材料。( 4)加工过程控制根据不同茶类的要求,按照相应的加工技术规程等技术文件进行加工,并确定相应的关键控制点。重点控制好关键工序的温度、时间、投叶量等工艺技术参数,避免在制品和成品产生劣变。( 5)卫生管理加工车间和仓库应保持清洁干净。加工设备、工具、容器在每次使用前,必须清洁干净,防止污染茶叶。除按传统工艺进行“渥堆”等情况外,茶叶原料、在制品和成品不得与地直接接触。生产区内不得进入家禽、家畜。( 6)虫害控制应保持建筑物完好、 环境整洁, 防止虫害侵入及孳生。 加工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 ,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排水管道和通风管道出入口应装有防止

26、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施。 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如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进行除虫灭害,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造成污染。( 7)贮存和运输不得将茶叶与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贮存运输。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器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射、雨淋、显著的温湿度变化和剧烈撞击等,防止茶叶受到不良影响。( 8)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及时清除,防止污染。化肥、农药、药剂、燃料等废弃物,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处理。1.2.5 人员核查1.2.5.1 企业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

27、应经相关培训,应掌握茶叶有关的质量安全法规,了解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2.5.2 加工人员( 1)加工人员应经操作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设备,能按照技术文件进行生产。(2) 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出现不适合茶叶生产的疾病时,应该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3) 进入作业区域应穿着工作服;不应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携带或存放与茶叶加工无关的个人用品。1.2.5.3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1)获得茶叶感官审评以及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证书。( 2)经培训,掌握茶叶感官审评和理化项目出厂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获得培训合格证明。1.3 生产许可产

28、品检验1.3.1 抽样和封样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本细则的要求,在企业的成品库内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抽样,并对该产品进行封存。按企业所申报的发证产品品种,每一品种均需随机抽取某一等级的产品进行检验。同一样品种,同一生产场地,使用不同注册商标的不重复抽取。抽样基数应大于或等于10 kg 。抽样以“批”为单位。具有相同的茶类、花色、等级、茶号、包装规格和净含量,品质一致,并在同一地点、同一期间内加工包装的产品集合为一批。抽样方法按GB/T 8302茶取样的规定随机抽样。样品数量为1000g。对单块质量在 500g 以上的紧压茶应抽取2 块。样品分成2 份, 1 份供检验用, 1 份备用。样品确认无

29、误后,由抽样人员与被抽样单位有关人员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当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封样日期。抽样人员应当告知申请者有资格承担该产品发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由申请者自主选择。申请者应在规定时间内把封好的样品送到选定的检验机构。样品运送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压、防晒等工作。茶样罐或茶样袋应清洁、干燥、无异味,能防潮、避光。1.3.2 许可检验项目许可检验项目按产品适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 GB 2763、产品标准、企业标准及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公告的内容进行检验, 详见附表 1.2 。 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标准修订改

30、版时,按最新版本实施。对各茶类的主导产品,企业应当对带”号标记的检验项目至少每年检验2次1.4 其它要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生产和分装按照国家和各省、市、区相关法律法规执行。附表:1.1茶叶生产所涉及的主要标准(参考性)1.2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规范性)附表1.1 :茶叶生产所涉及的主要标准(参考性)序号类别标准代号标准名称1基础标准GH/T 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2GB/T 24615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3GH/T 1070茶叶包装通则4GH/T 1071茶叶贮存通则5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6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7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

31、中污染物限量8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9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0GB/T 27320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食品生产企业11GB/T 18797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12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13GB/T30776茶叶分类14GB19965砖茶含氟量15SB/T 10034茶叶加工技术术语16GB/T 24614紧压茶原料要求17GB 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18GB 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19原辅料标准GB 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20GB 9689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2

32、1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2产品标准GB/T 13738.1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23GB/T 13738.2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24GB/T 13738.3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25GB/T 14456.1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26GB/T 14456.2绿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27GB/T 9833.1 紧压茶系列标准28GB/T 2172629GB/T 22291白茶30GB/T 22292茉莉花茶31GB/T 22111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32GB/T 18650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33GB/T 18665地理标志产品家山余34GB/T 18745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35GB/

33、T 18957地理标志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36GB/T 19460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37GB/T 19598r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38GB/T 19691地理标志厂品狗牯脑茶39GB/T 19698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40GB/T 20354地理标志广品安吉白茶41GB/T 20360地理标志产品乌牛早茶42GB/T 20605地理标志厂品雨花茶43GB/T 21003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44GB/T 21824地理标志厂品永春佛手45GB/T 22109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余46GB/T 22737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47GB/T 24710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48GB/T 2

34、6530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49GB/T 24690袋泡茶50GB/T 30357.1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51GB/T 30357.2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52方法标准GB/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53GB/T 8302茶取样54GB/T 8304茶水分测定55GB/T 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56其它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等附表1.2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规范性)在舁 厅P检验项目 分类检验项目方法标准发证 检验出厂 检验备注1感官感官品质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VV/2标签食品标签按GB 7718的要求检验VV/3常规理化 项目净含量按执行标准的规定

35、检验VV/4水分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VV/5总灰分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V*6水浸出物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V*7粉末、碎茶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8茶多酚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9茶梗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10非茶类夹杂物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11污染物铅按GB 2762的要求检验V*12按GB 2762的要求检验V*13氟按GB 19965的要求检验V*仅限紧压茶14农药残留苯髓甲环晚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15口比虫咻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16草俊麟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临时 限量17草甘瞬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18除虫月尿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19

36、哒蛾灵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在舁 厅P检验项目 分类检验项目方法标准发证 检验出厂 检验备注20J SO尿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临时 限量21多菌灵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22氟氯WI菊酯和局效氟氯秋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23氟氟戊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24甲秋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25联苯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26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临时 限量27氯氟Wl菊酯和局效氯氟秋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28氯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29氯匐菊酯和局 效氯秋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0灭多威按

37、GB 2763的要求检验V*31嚷虫嗪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2嚷嗪酮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3杀螟丹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4杀螟硫磷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临时 限量35澳氟菊酯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6乙酰甲胺磷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7滴滴涕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8 八八八按GB 2763的要求检验V*39微生物菌落总数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40大肠菌群按GB/T22111等执行标#*在舁 厅P检验项目 分类检验项目方法标准发证 检验出厂 检验备注准的规定检验41霉菌及醉母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42冠突散囊菌按GB/T9833.3的规定检验#*43沙门氏菌按GB/T22111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44志贺氏菌按GB/T22111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45致病困金黄色葡锢球菌按GB/T22111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46溶血性链球菌按GB/T22111等执行标准的规定检验#*47其它法律法规和执行 标准规定的其它 检验项目按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 的规定检验V*注:“#表示执行标准中对该项目有质量要求的,应作为发证检验项目;“*”表示执行标准中把该项目确定为出厂检验项目的,应作为出厂检验项目。执行标准中没有指定检验方法的项目,检验机构按按国家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相关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