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双吸中开离心泵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57621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极双吸中开离心泵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单极双吸中开离心泵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单极双吸中开离心泵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极双吸中开离心泵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极双吸中开离心泵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双吸单级中开泵(离心泵)检修作业指导书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动力厂2017 年 3 月目录1 总则 31.1 适用围 31.2 结构简述 31.3 技术性能 32完好标准 32.1 零、部件 32.2 运行性能 32.3 技术资料 32.4 设备及环境 43 设备的维护 43.1 日常维护 43.2 定期检查容 4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53.4 紧急情况停车 64 检修周期和检修容 64.1 检修周期 64.2 检修容 65 检修作业程序 75.1 检修作业网络图 75.2 修前准备 85.3 泵的解体 85.4 各零部件清理检查 85.5 各零部件测量 95.6 各零部件检修 95.7 泵

2、的回装 95.8 调整找正 106 试车与验收 106.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106.2 试车 106.3 验收 11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1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11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1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111 总则1.1 适用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动力厂使用的双吸单级中开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 泵主要用于给水 和输送不含颗粒性物质和杂质、物理化学性质与水类似的液体。1.2 结构简述 泵为卧式安装,泵壳于轴心线水平中开,上部为泵盖,下部为泵体,吸入口和吐出口均 在泵轴线下方的泵体上, 其中心线与轴线垂直, 检修时不需拆卸进、 出水管路和电动机即可 揭开泵盖,取出转子

3、部件进行检修。轴封采用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1.3 技术性能 设备主要技术性能见表 1。表1名称泵型号流量 m3/h级数扬程 m转速 r/min双吸单级中开泵16SA-912601961450双吸单级中开泵14SA 1010801681450双吸单级中开泵12SH-67901901450双吸单级中开泵TS250-200-67060011450双吸单级中开泵KJS400-350-67016201901450双吸单级中开泵150S-78A1601782950双吸单级中开泵200S-95B2801952950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泵本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2.1.2 各部连接螺拴齐

4、全,连接紧固,无锈蚀。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2.1.4 压力表、电流表等仪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2.1.5 进、出口阀门及润滑、冷却系统管线安装整齐,标志明显,油标、油杯等齐全好用。2.1.6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2.1.7 泵体、泵座及附属管线、管件油漆完整。2.1.8 基础、底座完整,坚固。2.2 运行性能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2.2.2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2.2.3 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2.2.4 能力可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2.3 技术资料2.3.1 有泵的总装图或结构图,

5、有易损配件图。2.3.2 有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2.3.3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2.3.4 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包括:a. 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b. 设备运行记录;c. 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d. 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2.4.2 基础整洁,表面无积水、杂物,环境整齐清洁。2.4.3 进出口阀门、法兰接口及泵体各段接合处均无泄漏。2.4.4 轴封处泄漏不得大于:a. 机械密封,初期应无泄漏,末期每分钟不多于 5 滴; b填料密封,通常情况下填料处宜有少量的泄漏(每分钟不超过10 滴20 滴)。3 设备的维护3.1

6、 日常维护3.1.1 严格按泵的操作规程启动、运行与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3.1.2 每班检查润滑部位的润滑油是否符合规定。3.1.3 新换轴承后,工作 100 小时应清洗换油,以后每运行 1000-1500 小时换油一次,油 脂每运行 2000-2400 小时换油。3.1.4 经常检查轴承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35,滚动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75;滑动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65。经常检查电机温升。3.1.5 每班检查轴封处滴漏情况,机械密封,要达到完好标准。3.1.6 经常观察泵的压力和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和稳定注意泵有无噪音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3.1.7 经常保持泵及周围场地整洁

7、,及时处理跑、冒、滴、漏。3.1.8 维修人员应定时上岗,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3.2 定期检查容定期检查按表 2 容定期检查。表2检查项目周 期容判断标准推荐使用仪 器日常检查每天检查各种仪表、压力表;检查水泵出水量;检查机组各部分是否漏 水;轴承温度; 有无异响、异常振动; 进、出水阀门各种仪表工作正常、 稳定, 电流 不应超过额定值里, 压力表指针 应在设计围; 水泵出水量正常; 机组各部分不漏水; 填料压紧程 度适中,通常情况下填料处宜有 少量的泄漏(每分钟不超过 10 滴 20 滴); 轴承温度不应高于 75 ; 无异响、异常振动; 阀门开关、闭合良好红外线测温仪、

8、 点检仪等月检查每月在不拆卸零部件的情况 下对设备外表进行清洗 和泵的小修项目检查, 包 括对轴承温度、 轴封泄漏 原因及电机绝缘情况等 方面的检查;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 机组各部螺栓紧固, 无漏水漏油 现象;轴承温度不应高于 75;轴承 及润滑系统良好, 适当补充润滑 油(脂) 冷却水系统无泄露、堵塞; 检查联轴器橡胶圈损坏情 , 及时 更换;电机绝缘良好红外线测温仪、 点检仪等定期检查半年轴封润滑油情况; 泵和电机对中情况; 检查轴套磨损情况; 检查滑动部件磨损情况; 检查接触液体的各部件 损伤腐蚀情况等;更换润滑油 (脂 ); 联轴器对中要求:径向错位 0.2mm ,端面倾斜 0

9、.08mm ;端面间隙控制在 3 6mm 以;视磨损情况更换新件; 视损伤腐蚀情况修复或更换新 件;红外线测温仪、 点检仪、 百分表 等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 3。表3故障现象原因对策与处理不启动原动机的故障检查原动机部分不满足启动条件按条件顺序逐条检查异物进入到转动部位,滑动部位被咬住清除叶轮、壳体衬套、口环的异物达不到规定 的流量吸入侧塞满异物检查过滤网、叶轮、导流体叶轮破损更换叶轮使用扬程过高再检查泵的总扬程达不到规定 的扬程出口阀门调整不良仔细调整出口阀门转动方向相反按转向标牌箭头方向调整转向转速低查明原因,提高转速吸入空气提高水池水位叶轮、壳体衬套、密封环损坏

10、修补或换件汽蚀检查吸入水位和运转点参数如远离计划运行点时进行修整管路磨擦损失增加寻找损失大的部位,维修吸入侧出现与转动方向相同方向的旋涡设置阻旋板超负荷轴承烧焦更换轴承泵部咬住异物除掉异物吸入侧出现与转动方向相同方向的旋涡设置阻旋板旋转部分已坏拆卸修理转速过高检查原动机转速上升的原因改正之填料函填料过紧松动填料轴承发热润滑油过于不足增添适当的油量润滑油已污更换润滑油油品不对选用合适的润滑油轴承有损伤更换轴承直拉偶合不良检查同心度,调整发生异常振动检查振动原因,清除异常振动和 噪声安装不良,偶合不良检查水平、同心,并修正吸水池水位过低提高水位,消除旋涡汽蚀提高水位,在适当流量点运行轴承有损伤更换

11、轴承异物堵塞、叶轮损伤、转子不平衡清除异物、修复更换叶轮、转子静平衡轴弯曲校直原动机不良修理原动机基础蒲弱增加基础刚性旋转部分已坏拆卸修理泵的固有频率与泵转带相同或接近改变泵的固有频率出水管路的影响检查接头、阀门等,消除不良影响填料压盖处 漏水和发热填料磨损,不正确安装更换填料,正确安装填料压盖过紧或偏松正确压紧填料压盖轴承损伤,轴有振摆更换轴套,消除振摆3.4 紧急情况停车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紧急停车处理:a. 泵突然发生剧烈振动;b. 泵发出异常声响;c. 电流超过额定值持续不降经处理无效;d. 泵突然不出水。4 检修周期和检修容4.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 4。表 4检修类别小修中修

12、大修检修周期,月312364.2 检修容小修检修机械密封,修正及更换机械密封。检查轴承及润滑系统,更换润滑油 (脂) 。清理、检修冷却水系统。4.2.1.4 清扫、检修阀门。4.2.1.5 检查及找正联轴器,调整轴向间隙,更换联轴器易损件。4.2.1.6 消除在运行中发现的缺陷和渗漏,及检查和紧固各部螺栓。4.2.2 中修4.2.2.1 包括小修容。4.2.2.2 检修机械密封,更换零件。4.2.2.3 解体、清洗检查叶轮、密封环、衬套、轴套及各部零件的磨损、腐蚀、冲蚀程度, 予以修复或更换。4.2.2.4 更换轴承。4.2.2.5 测定叶轮的静平衡 (待定 )。4.2.2.6 检查叶轮端面接

13、触情况,测量及校正叶轮间距。4.2.2.7 测量泵轴及转子部件各部跳动量(待定)。4.2.2.8 检查、调整各部间隙,调整转子窜动量。4.2.2.9 校验压力表。4.2.2.10 检修电机。大修4.2.3.1 包括中修容。4.2.3.2 更换叶轮。4.2.3.3 更换泵轴。4.2.3.4 泵体各段检测、鉴定和作必要的修理。4.2.3.5 调整泵体的水平度。4.2.3.6 设备及附属管线除锈防腐。5 检修作业程序5.1 检修作业网络图 修前准备泵解体零部件清洗测量零部件修理或更换组装、 调整试车验收5.2 修前准备5.2.1 修前摸底:对泵的轴承、泵体进行测温、测振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查阅设备检修

14、台 账,对设备上次检修情况、遗留问题进行详细查阅,消除设备缺陷。5.2.2 零部件、易损部件准备齐全。5.2.3 工具准备:机械扒手、铜棒、钢丝绳、塞尺、百分表等。5.2.4 材料准备:干净的破布、煤油、砂布、毛刷、机油等。5.2.5 办理检修工单,作系统隔离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已正确执行后,方可开工。开工前 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容及安全注意事项,在作业安全措施票(KYT)上签字。5.2.6 现场布置:现场铺设胶皮、拆装工器具摆放整齐,检修标示清晰、人员分工明确、 着装整齐。5.3 泵的解体5.3.1 拆对轮防护罩,复查对轮中心(尤其在泵振动情况下必须复查中心,排除中心不正 因素)。测对轮间距、作

15、拆前标记后拆除对轮螺丝。5.3.2 分别拆除电机地脚螺丝、 两侧机封冷却水管、 泵体空气管、 松开机械密封压盖螺丝, 退出机封压盖。电机地脚垫片做好标记,分组保存。5.3.3 拆泵盖结合面螺丝,取出圆锥定位销。用顶丝顶开泵盖,起吊泵盖,放在检修场地 木板上。5.3.4 测量结合面垫片厚度,测量密封环轴向间隙。5.3.5 卸下两侧轴承体压盖,测量轴承体压盖结合面垫片厚度,用撬杠撬动转子,吊出转 子。5.3.6 分解转子5.3.6.1 用扒子扒下对轮,取下平键。5.3.6.2 分别拆下两侧轴承压盖、轴承体,测量轴承压盖垫片厚度。5.3.6.3 用钝扁铲分别踢松并旋下两侧轴承锁紧背母,用扒子取下两侧

16、轴承。5.3.6.4 分别测量两侧轴头至轴套(机封套)背母距离,踢松并旋下两侧轴套背母。拆下 两侧轴套及叶轮。可用紫铜棒打出,拆卸困难时,可使用火焰加热、加热须均匀。(且勿硬 性敲击,以免打坏轴套、水轮)5.3.6.5 叶轮不更换时可不做拆卸。5.4 各零部件清理检查5.4.1 清理泵轴,修理丝扣、键槽,检查泵轴磨损情况。5.4.2 清理叶轮、叶轮口环,检查叶轮叶片的汽蚀、裂纹和口环处磨损情况,汽蚀严重须更换。 如能继续使用可不必从轴上卸下来, 因一般情况下它是很难拆卸的。 如需要非卸下不 可,则要用专门工具拆卸,并需边拆卸边加热。5.4.3 用煤油浸泡清洗、检查滚动轴承,应无磨损、腐蚀、滚珠

17、支架破裂等缺陷;用手转 动轴承,轴承转动应灵活、无异音及振动,否则应更换轴承。5.4.3 清理两侧机封轴套,测量机封定位尺寸,用六方扳手松开机封定位环紧固螺钉,取 下机封动静环及弹簧座。动静环应无磨损、裂纹等缺陷否则更换,弹簧清理干净,应弹性 良好无塑变、锈垢,机封轴套无磨损沟痕,更换机封“O”胶圈及轴套胶圈。5.4.4 清理泵壳体结合面、冷却水槽、密封环槽、机械密封室。5.4.5 清理两侧密封环、间隔套(盘根挡套)、轴承室、疏通冷却水管、抽空气管。5.4.6 清理检查对轮及平键,对轮胶圈无磨损、老化、裂纹,否则更换。5.4.7 清理全部螺丝及修理损伤丝扣;修复零部件碰伤沟痕等缺陷。5.5 各

18、零部件测量5.5.1 泵体与底座5.1.1.1 泵体应无裂纹,液体流道表面铸造光滑、无砂眼和气孔。泵体间接合面接合面及 凸缘无毛刺及碰撞变形。5.1.1.2 底座与基础面应接触严密,底座安装水平度:纵向< 0.05mm/m 横< 0.10mm/m 。5.5.2 泵轴5.5.2.1 泵轴表面不得有裂纹、 伤痕和锈蚀等缺陷, 大修或更换泵轴必要时可作探伤检查。 轴磨损可用电镀、喷镀、刷镀等方法进行修复。5.5.2.2 泵轴与叶轮及轴套配合的轴颈公差用h6,与滚珠轴承配合轴颈用 js6 或 k6 ,与联轴器配合轴颈用 js6 。5.5.2.3 轴径表面粗糙度:装配叶轮与轴套处、滚动轴承处

19、 1.6 ,滑动轴承处 0.8 ,装 配联轴器处 3.2.5.5.2.4 以轴承处轴颈为基准, 用千分表检查装配叶轮、 轴套及联轴器轴段的径向圆跳动, 应不大于 0.03mm。5.5.2.5 键槽中心线对轴中心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06 mm,歪斜不得超过 0.03mm/100mm。5.5.3 叶轮5.5.3.1 叶轮的液体流道壁应清理光洁,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与非 加工面衔接处应平滑过渡。5.5.3.2 叶轮轮毂对轴孔的端面圆跳动应不大于表 5 规定。表 5 mm直径2560>60160> 160400端面圆跳动0.0250.0400.0605.5.3.3 叶轮键

20、槽中心线对轴孔中心线的歪斜应不大于 0.03mm/100mm。5.5.3.4 新装叶轮必须作过静平衡(待定),静平衡允差见表 6。表 6 mm叶轮外圆直径200>200300>300400>400500静平衡允差, g358105.5.4 轴套 轴套与密封接触的外圆表面应无砂眼、气孔等缺陷,表面粗糙度应为 1.6 。5.5.5 轴承5.5.5.1 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应无坑疤、麻点和锈斑,保持架完好,接触平滑,转动无 杂音。5.5.5.2 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壳体孔公差用H7。5.5.5.3 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不大于0.10mm;在轴的膨胀侧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

21、的间隙,应根据两轴承间轴的长度和介质温度,留出足够的间隙。5.5.5.4 拆装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拆装工具或压力机。轴承热装时可用轴承加热器或在 100120的机油中加热后装配,严禁用直接火焰加热及用锤直接敲击轴承。5.5.6 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铀器两轴对中偏差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表 7 规定。表 7 mm联轴器最大 外圆直径端面 间隙对中偏差联轴器最大 外圆直径端面 间隙对中偏差径向位移轴向倾斜径向位移轴向倾斜711063<0.04<0.2/10002243155<0.05<0.2/10001301904<0.05<0.2/10003154005<

22、;0.08<0.2/10005.6 各零部件检修泵壳检修泵体及底座在不承受压力部位发现裂纹或其他可焊补的铸造缺陷时,按照JB TQ369泵用铸铁件焊补进行修补。受压部位有缺陷时则更换泵壳。5.6.2 泵轴检修5.6.2.1 水泵轴的弯曲一般不超过 0.02mm,超过 0.04mm 时需要直轴处理。如果发现泵轴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应更换新轴:a. 轴表面有裂纹;b. 轴的表面有被高压水流冲刷而出现较深的沟痕;c. 轴弯曲超过允许值,并经多次直轴处理又弯曲。5.6.2.2 对于泵轴个别部位有拉毛或磨损时,可采用喷涂或涂镀工艺进行修复。5.6.3 叶轮检修5.6.3.1 叶轮遇有下列情况之一

23、者,应更换叶轮:a. 叶轮表面出现裂纹;b. 叶轮表面因腐蚀、浸蚀或汽蚀而形成较多的孔眼;c. 因冲刷而造成叶轮盖板及叶片等变薄,影响了机械强度;d. 叶轮的口环轮毂发生较严重的偏磨现象而无修复价值者。5.6.3.2 叶轮腐蚀如不严重或砂眼不多时,可以用补焊的方法修复。焊后保温缓冷,以消 除应力,改善性能。冷却后,方可进行机械加工。5.6.3.3 叶轮口环处的磨损情况,如磨损的沟痕较深,可采用超音速喷涂、激光熔敷等方 法堆焊工艺, 最后在车床上找正车除, 找正时应以叶轮轴孔为准, 车好后的口环处外圆与轴 孔应同心,口环处的晃动度应小于 0.03mm。5.6.3.4 新叶轮或经修复的叶轮都应进行

24、静平衡试验。5.6.4 其余零部件如有磨损或变形则给予更换。5.7 泵的回装5.7.1 回装前确认5.7.1.1 确认转子的磨损和损坏等缺陷已经全部修复或更换,并符合本作业规程的要求。5.7.1.2 离心泵所有零部件按要求清洗和吹扫干净。5.7.2 转子组装:5.7.2.1 将叶轮键及叶轮装配到轴上,可采用将叶轮用轴承加热器加热后装入。5.7.2.2 将两侧密封环分别装入叶轮口环上,按拆前定位尺寸对称均匀固紧。5.7.2.3 依次将两侧 O 型胶圈、盘根挡套(注意方向)、轴套组件、圆锁母装入轴,背母 可暂不固紧。5.7.2.4 依次将两侧轴承压盖(带垫)、轴承(套)、装入轴,并用圆锁母背紧。在

25、轴承 外涂抹注黄油后,装上轴承体,压盖对称固紧。轴承安装时须加热安装,自由端轴承压盖间 隙符合要求,加油量为油室空间的 1/22/3 。5.7.1.5 将对轮键及对轮装入轴(对轮加热安装)。至此转子组装完毕。5.7.3 泵体回装5.7.3.1 制作泵体结合面、轴承座结合面垫片,将做好的垫片两面均匀涂抹黄油,平铺在 结合面上。5.7.3.2 在泵体密封环槽、盘根套槽涂铅粉油,将装好的转子吊到泵体上,使双吸密封环 装入泵体槽。5.7.3.3 将轴承体放到泵体两端支架的止口上,盖上轴承体压盖,套上弹簧垫圈,拧紧螺 帽,装固定螺钉。5.7.3.4 用两侧锁母调整水轮与泵壳对中,并固紧。测量并记录叶轮与

26、密封环间距,并与 拆前对比。确认叶轮密封环就位、落到底(可用锤击试验),盘动泵转子,看是否有摩擦现 象。并用塞尺测量叶轮四周密封环间隙是否均匀。 如有摩擦, 例如摩擦出现在密封环的上方, 就要考虑在密封环下加垫;如摩擦出现在密封环的下方,就要考虑抬高转子 ( 即在轴承体与 泵壳的结合止口上加垫片 ) ,调整工作直到盘动转子轻快为止。5.7.3.5 在泵体上旋好双头螺栓,吊装泵盖,装圆锥定位销,对称均匀固紧泵盖螺栓。盘 动转子,看是否有与前不同的感觉。如果盘不动或发滞,就可能是结合面垫做薄了,泵盖把 叶轮密封环压扁,磨着了叶轮。须重新调整垫片厚度。如果没有异常问题,可把抽气管、机 封冷却水管等连

27、接好,盘根填料,机封压盖双手压到位后,对称均匀固紧。5.7.3.6 打开注水阀门,泵体静压试水,盘动转子,检查机封应无渗漏。否则查找原因、 重新定位。至此,泵组装完毕。5.8 调整找正5.8.1 空转电机检查旋转方向,无误后装上联轴器柱销。5.8.2 联轴器找正:径向错位 0.2mm,端面倾斜 0.08mm ;端面间隙控制在 3 6mm以。6 试车与验收6.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6.1.1 将压力表、电流表等仪表安装齐备。6.1.2 清除泵周围一切杂物,清理好现场。6.1.3 检查泵体与电机底脚螺栓、泵体拉紧螺杆及其它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6.1.4 检查轴封。6.1.5 按规定要求加好润滑油,检

28、查冷却水系统是否畅通。6.2 试车6.2.1 盘车两周、注意泵有无异声,转动是否轻便。盘车后随即装好联轴器防护罩。6.2.2 将泵引入液体,排尽空气。6.2.3 按泵的操作规程程序启动,当泵以全转速工作,未发现不正常情况时,则可连续运 转试车。6.2.4 试车运转时间为 4 小时,应达到:a. 运转平稳无杂音,润滑和冷却系统工作正常;b. 流量、压力平稳,达到铭牌能力或查定能力;c. 在额定的扬程、流量下,电机电流不超过额定值;d. 各部温度正常;e. 轴承部位壳体振动不超出本规程表 2 规定;f. 各接合部位及附属管线无泄漏,轴封漏损符合要求。6.3 验收 泵在检修后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检修

29、记录齐全、准确,试车正常,即可按规定办理验 收。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7.1.1 设备上不准放置检修工具或任何物体 .7.1.2 在泵运转中,不在靠近转动部位擦抹设备,不松紧带压部份螺栓。7.1.3 保持电机接地线完好,清扫场地注意不要将水喷洒在电机上。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2.1 检修前必须按规定办理有关安全检修手续。7.2.2 切断电源、并挂上“禁动脾”。7.2.3 关闭进、出口阀门或加堵盲板与系统隔绝,放掉剩液。7.2.4 设备的拆卸、清洗,更换的零部件以及检修工具要整齐摆放,做到文明检修。7.2.5 检修人员必须遵守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本企业的安全检修规定。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7.3.1 试车应有组织地进行,并有专人负责试车中的安全检查工作。7.3.2 开停泵由专人操作,操作者必须持有该岗位的“安全作业证”。7.3.3 严格按照泵的启动,停止程序开停。7.3.4 试车中如发现不正常的声响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停车检查原因并消除后再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