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导学案原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90750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导学案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水导学案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水导学案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水导学案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水导学案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导学案原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案年级咼二年级学科语文教材选修1课题山水田园诗四首课型讲读课课时2课时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重难点分析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2、背诵宿建德江学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

2、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一一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一一借景抒情,白描 语言特点一一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简介“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知识(一)、“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 写。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

3、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还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 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八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 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二)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至唐代王孟

4、的诗歌中田园和山水开始合流。这类 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多用白描手法。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句子并不多,但是在王孟的诗中,秀丽的山水则作为田园的背景不断出 现如果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更偏重守拙抱朴的生活态度,那么王孟与山水结合的田园诗则更多士大夫清高闲逸的 情调。这是因为王孟虽然描写田园,向往田园,但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王维一直半官半隐, 孟浩然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可以说王孟其实一直是在远远地观望田园,却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这是王孟和陶 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孟浩然之生平(689 740),四十岁以前

5、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 断了做官的念头,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1) 主要内容: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宿建德江隐居山林的逸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客居在外的愁思:(2) 艺术风格:清幽淡远 三、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 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 古

6、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四、基本解读1、这首诗写诗人的 羁旅愁思。(主旨) 全诗的诗眼是 愁”字。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意思: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指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 “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 近观,给人既辽 远又逼真的感觉。

7、诗文大意: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落黄昏,更给游人平添一份新愁。从船上望去,原野空阔苍茫,远处的天空比树木还低。月明中天,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于船上俯视, 江月与游子是如此的接近。五、思考讨论(清)黄叔灿唐诗笺注中说: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请思考1、这一联的写景“妙”在何处?“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解读:原野空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水清澈,故觉月近于人。2、这一联的“诗外味”是什么?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诗。一个“低”字寄寓着诗人 沉闷抑郁的愁思,一个“近”字暗含着诗人 孤独寂寞 的心境。诗中虽不见一个“愁”字,但无处不有羁旅之愁

8、。这两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阔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明月和他是如此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籍。探鉴赏终南望余雪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祖咏(699 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 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x、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 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 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

9、忧民的小诗。二、基本解读: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夜幕降临,长安城中却倍觉寒冷。三、思考讨论1、 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2、 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 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

10、, 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 出了结句中的“暮”字。3、“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 景色,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 忧虑。鉴赏田家杂兴八首一、作者简介储光羲(约706 约762),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山。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 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遇赦后不久即卒。全唐诗编诗四卷。二、基本解读“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11、“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 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三、鉴赏要点主旨: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的快乐。 艺术特色: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知识点回顾:白描 白描,原是

12、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在诗歌中,指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 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鉴赏终南山一、作者简介孟郊(751 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 (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孟郊秋怀二、基本解读“南山塞天

13、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 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其实诗人说的是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

14、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 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 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

15、清风。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 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三、鉴赏要点1、诗歌主旨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 之景,表达诗人 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 情志2、艺术特色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 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 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