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文章.doc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130999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长福老师文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蔡长福老师文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蔡长福老师文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蔡长福老师文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蔡长福老师文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我所认识的安徽民间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2记我的师傅民间中医蔡长福老先生5马鞍山拜师记14民间医生蔡长福和他的弟子们24中医学子求访仲师之徒蔡长福记27雾海苦渡遇恩师29蔡长福老师讲稿(井岗山)33六经为病尽伤寒马鞍山拜师学习汇报38读伤寒先明六经才能入门:六经图谱缘起43足太阳膀胱经大论43桂枝汤的威力45蔡长福中医歌诀整理46蔡长福中医太阳经六十七穴歌诀(一)56蔡老谈话录57蔡老问答录60蔡长福辨阳虚和阴虚61蔡长福六经指掌诀63蔡长福常用药性歌63常病最早有三64温经解表发汗法之病案65蔡长福先生太阳病恶风奇案一则68蔡长福治疗不孕症一例69民间医生蔡长福治疗肩周炎经验70蔡长福治疗乳

2、腺疾病略例72用蔡老麻附细辛逍遥方治乳房胀痛一例73初悟表证74仿效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治呃逆一案75蔡长福治疗甲沟炎一例75蔡长福老师快速治疗晚期食管癌1例76恩师蔡长福先生腰腿痛医案集77蔡长福老师病案选80感冒长期携带而不自知82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在乎医者匠心独运83蔡师漫谈乐极生悲84先天易饿后天能食86蔡老自己是怎么保健养生的?87江南蔡氏经方医馆开业公告88蔡长福先生对伤寒杂病论病因病机研究的概貌89我所认识的安徽民间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 温兴韬今春有幸前往仰慕已久的经方圣地-南阳,参加2011经方医学论坛,那天早晨从宾馆乘坐大巴前往会场,不经意间听见车上

3、有人在谈论经方,语出不凡,令我吃惊。回头见一位长者正侃侃而谈,其对经方大义的认识准确深刻令我敬佩,其临床思维的独特令我叹服。因时间仓促,不便上前问候请教,又不知这位老师是何方高人,心中深感遗憾。但他那简短却精辟深刻的论述着实让我感受到他的境界和魅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恰似九五年我在南京第一次听恩师黄煌教授讲经方时的感受,再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振聋发聩!当晚,我与同行的几位设法找到老师的住处,此时房间内已挤满求学问诊的同仁,好不容易挤进去。见面才知道这位蔡老师带着两位弟弟及一侄子同来参会。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正想寻找我,相识之后,老师对我的桂枝汤一文鼓励有加。并不无感叹地说了一句:“真没想到现在还有

4、人会用桂枝汤。”老师对我的喜爱已是溢于言表,庆幸自己在圣地得遇良师!感恩仲圣显灵,更感谢恩师黄煌教授及宛西制药提供的宝贵机会。交谈中得知老师对经方六病的认识非常深刻,特别强调掌握六病的重要性,方证了如指掌,对方后的加减剂量记的分毫不差,我在叹服的同时更觉惭愧惶恐。我平时亦很重视六病方证,曾写下:不明六病难解伤寒,熟谙方证自有活法;六病之外无奇疾,方证之中有活法。但同老师相比,我的认识肤浅太多。言谈之中,蔡老师流露出对恩师黄煌教授的崇敬,不仅对黄老师的学术成就高度赞赏,特别是对黄老师那全身心的无私的倡导经方普及经方发出由衷的赞许,认为黄老师非常了不起,说中医的振兴,经方的振兴非黄老师莫许!老师是

5、第一次出来参加中医学术会议,平时与外界联系较少。这次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南阳,是老师多年来的夙愿!见有这么多经方爱好者,便一改往日的消极情绪,重新振作起来。当天的一则医案更是令大家叹为观止!参会的广东省中医院一位中医博士,请老师为其患顽固性失眠等症的父亲治疗,老师以见不到病人为由婉拒,但拗不过博士的再三恳求。当博士接通其父的电话,老师与其交谈后,从其所诉的症状及声音,便认为病情很重,当时为其开了两剂小柴胡汤。当时博士对何以用小柴胡汤很困惑,难以理解。更令博士惊愕不已的是,老师判定患者必然舌苔全无。第二天,博士告诉大家,其父当晚服药一剂即可安睡。此前其父连续服用大名鼎鼎的李可老先生以重用附子为主的

6、方剂达数月,病情反日渐加重,尤其病初尚有舌苔,服药后竟然舌苔全无。那天中午,博士在南阳宴请蔡老师一行,席间被老师精辟而丰富多彩的论述震惊了,几度失声痛哭,恨自己学医不精,令老父久遭疾病折磨,真的枉为博士,愧为教授。老师被该博士的诚恳所打动,遂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六经图相赠。这六经图是老师几十年心血凝结而成,是学习经方的门径。老师有感于当下中医特别是经方的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故此次南阳之行特携带自己心爱之作,以觅知音,寻找可传之人。在返程的列车上,我完全沉浸于对老师的思考,反复思考回味老师对六病方证的认识、对一些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认识与治疗思路。我无法想象,老师何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为一名

7、大师级的经方家?虽没有著书立说,却有真知灼见;虽没有标新立异的理论,却有卓越的临床疗效。这让我很自然的联想到孙思邈的一句话: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经方真的有口授相传的一宗吗?为何唐以后绝少有人提及?又何以在这个时间段显现出来?难道这一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吗?果真如此,则对经方的传承发展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原来在南阳会议的半月前,我接到一陌生的电话。这位先生自称是在网上见到我的文章而感兴趣,交谈之中得知他擅用经方,但又从未参加过经方及其它中医学术会议,对经方界的情况了解甚少。当时他对我说他的哥哥是经方天才,如何如何,我因不了解真实情况而未置可否,只是向他介绍恩师黄煌教授与经方沙龙的一些情况,及即

8、将召开的南阳经方会议,他表示愿意参加。不想他们叔侄四人竟如约参会,这才引出了经方史上的一段佳话。回到家,蔡老师先后两次打来电话,与我交谈经方,并对我表达出无限的期许。我原本打算在女儿上大学后,到外面拜访名师。何曾想到大师就在眼前,不期而遇。当即带领众经方同仁上门拜师!此后我偶于周末到老师处侍诊学习,耳闻目睹老师那深厚的经方理论与精湛的临床技能。前几年我曾写下:“独持经方、专研方证”为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何曾想到老师多年来正完全秉持这种精神。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经方的学习、研究、临床应用,除了早年务农外,其它的业余爱好一样不会。老师所以能对经方的运用得心应手,与他心无杂念密不可分,诚

9、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老师的用药谱较窄,大多是经方上的药品,特别是遣方用药完全遵循经方的精神。常常痛斥时方医那许多颓废的理念与平庸的疗效。他认为真正掌握经方的人是不需要用太多的时方。言下之意是指那些虽被称为经方家而常常用时方者并未真正掌握经方,只有像范中林等少数纯正经方家真正得经方三昧。老师与我谈及他中年曾遍游大江南北寻访名师,期间虽遇到一些经方医,但境界水平却不能让自己折服。更多的是些时方医,简直难以沟通交流,常常为找不到知音而苦闷。他曾听说在皖南泾县、青阳一带民间有经方高人,但一直未能访到,引以为憾。老师对六病的认识非常深刻,尤其对太阳病及少阴三急下有更独特深刻的认识。认为很多老年病

10、人,出现气喘胸闷等症,常被认为是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其实很多是肠道积滞,用承气类方往往一两剂即愈。老师多年来,抢救此类危重症成功者难记其数。老师年轻时,一次从外地回家,见祖母病危,已被家人放在门板上,准备后事。老师询问病由并诊脉,只一剂小承气而愈。一患者瘫痪多日,四肢软弱,脉微无力,语音低微,多日不大便。认为其肠道有宿食,胃气被抑。以小承气汤重加生姜,患者服一剂即可活动。另一患者,顽咳难愈,咳则眼突,声如撞钟,不欲食,用小承气汤立愈,随之欲食。多年来,我用木防己汤治疗心功能不全很有心得,但对去石膏加茯苓加芒硝汤缺乏认识。老师的论述让我即刻领悟。非常有意思的是,前些天我去合肥开会,会后与在铁四

11、局医院任内科主任的二弟兴禹谈论此事,不料二弟听后竟拍案而起。说多年来,屡屡有顽固性心衰久治乏效转到这里,他在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非常注重通大便,病情往往迅速改善,这已成了他治疗心衰的秘法绝招。他在西医院,按规定西医不得开中药,所能用的无非果导、麻子仁丸、硫酸镁等,但却收到异曲同工之效。这又佐证了,我近年广泛运用厚朴七物汤治疗顽固性心衰、心肌病等获效的原因。老师曾治一重症喉炎,被医院误诊为食道癌,症见:骨瘦如柴,发音进食极为困难,被抬到诊所。根据其以往的生活习性及当下的脉证,认定是少阴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在诊所内煎汤喂服,药下咽不久即觉咽胸舒适,开始说话,并欲进食,随之食面条半碗。家人连连

12、跺脚,大骂此前的庸医无能,险些误了老人性命,更后悔没早点来请蔡老先生治疗。老师还说,一些异常怕冷的人,貌似虚寒证,往往并非是寒,反有大热证,这一点,我在临床亦有体会。王孟英医案伏热篇张养之案,正是一则最典型的医案。老师不仅在临床上有卓越的疗效,在经方理论上亦有很深的建树。他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编成流畅的歌诀,便于学习记忆。老师很重视对经方病理的认识,认为经方的病理正蕴含在那些看似简易却更能准确反应疾病本质的脉证组合中,不领会经方的病理是难以学好经方的。经方大师曹颖甫亦言:“不明病理者不可与论伤寒”。老师并不因循守旧,而能与时俱进,对现代疾病谱有很深的研究,根据经方理论创制了一些疗效确切的新方。我深

13、深体会到老师是位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经方大家,与那些仅仅掌握某些单方验方的民间医生不可相提并论。老师屡屡告诫我等,一定要重视医德,无德不可为医。他常说:“走东学,说西学,圣人之理摸不着。你有德,你得。你无德,你得此书不知觉。”在随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将老师的心得与经验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与临床疗效。如我原先治小叶增生疗效参半,即使有效而疗程也较长。还是在南阳的车上,曾听老师说:小叶增生,其胸痛而两臂难以抬举,麻黄附子细辛汤服之汗出而愈。我原先根本想不到用此方可治小叶增生。近来治一女胸痛颇甚,伴心悸,恶风等症。B超示两乳小叶增生。据其脉证用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七剂,复诊诉

14、述服药一剂胸痛大减,复查B超,两乳结节减半。这正如九五年我在南京学习,见黄老师用葛根芩连汤治鼻咽癌、用白虎汤加味治崩漏一样,大大超出自己平时的想象。如今,我深深体会到,很多疾病治疗乏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临证思维僵化,更多的被时方思维约束,不能真正从方证着手,未能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也让我对宋陈自明的“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老师虽然隐没于民间,虽然身处市井之中,却有范文正公的情怀。对中医的现状与未来及民众疾苦充满深切的忧患之情。立夏之夜,老师领着我漫步雨山湖畔,详述自己几十年来充满艰辛的经方之路。老师早年跟随自己的姑父-蚌埠民间经方家学习经方,特别是其大师兄境界很高,终日

15、手不离伤寒论,对伤寒论的很多条文悟的非常深透。曾治愈多例西医确诊的白血病人,后却遭到西医专家的诽谤侮辱,由此而厌倦尘世遁入空门,郁郁而亡,此事也重创了老师的心灵。老师是师承出身,没有医学院校的学历,又因性格刚正不阿,多次错过获取执业医师证书的机会。故而在行医过程中屡屡被查抄罚款,弄的生活无以为继。多少次险些弃医务农,却因无法割舍对经方的挚爱而忍辱负重,默默坚持探索经方、实践经方、传承经方。先后将自己的几位弟弟及子侄等人培养成为优秀的经方医。老师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将他的经验学说特别是有关桂枝汤的认识应用整理成书传承下去,以期有助于后学。但我深知自己学力浅薄难以胜任,期盼高明有识之士来发扬光大

16、老师的宝贵经验。我在回来的路上有感而发口占一绝。 初夏拜师感怀初夏江城樟木香,雨山湖畔论经方。经纶满腹知音少,谁信良师市井藏? 2011-7-13记我的师傅民间中医蔡长福老先生(一) 7月8日至13日,我在马鞍山从师学习6天,总的感觉是:就像一个穷人忽然面对满汉全席,既大开眼界,又一次吃得太多太饱,一下子根本消化不了。 下面把这次马鞍山之行,我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能够理解的东西,写下来(还有很多东西我还理解不了、体会不到,所以写不出来)。这次只写一个大概,以后会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临床体会以及案例慢慢地写。一、蔡老的临床水平高 1)我7月8号到马鞍山,蔡老7号刚从昆明回来。蔡老为什么去昆明

17、还有一段故事: 3月31日上午,昆明一个病人Q先生因胆囊多发性结石和胰腺多发性结石,来找蔡老看病。Q先生自述,他胆结石十几年了,近一年又得胰腺结石,一旦急性发作,痛得头顶床、屁股撅起,口水不断湿透枕巾,就这样蜷缩着连续剧痛几个小时,疼得恨不得跳楼。西医给出的最终方案是,切掉胆囊,切开胰腺拿净结石后,再在胰腺上做一个拉链,随时拉开清理结石。Q听着头皮都发麻,问有多大把握?答:没把握。吓得他提上裤子就跑了。来看病时,Q腹胀胸闷得腰只能直挺着一点不敢弯。蔡老看过后,开了一付胃疸汤加味的方子,当时煮了就让Q喝了。下午Q再来,说他的病好了,什么感觉都没了,非要请蔡老去吃小肥羊(Q已经很久不敢吃肉了,早

18、馋坏了)。Q先生在昆明事业做得很大,为治病辗转于各大医院,无论西医名医还是中医名医看了不知多少。为答谢,Q请蔡老去昆明玩。蔡老到了昆明就没闲住,每天十几个人等着看病,其中一个老干部是肝癌合并直肠癌晚期,已经化疗29次,医院表示已经不治。患者脾已经硬得像石头一样,大到脐以下,腹大如鼓,饮食俱废,大小便不下。蔡老推辞不治,家属央求给开个方,诚恳表示治不好也无怨无悔。蔡老诊脉后,发现左脉沉弦有力,右脉细软无力,舌胖大苔厚腻中间脱落,尿少黄臭,心下软两侧胀硬。蔡老开了一剂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合小承气汤方:柴胡60 黄芩30 白芍50 枳实30 大黄20 厚朴40 栀子15 茵陈30,煮三遍吃两天。两天后

19、患者自己走来了(来看病时,是几个人架着来的),说现在像好人一样,肚子不感到胀了,并描述服药后的反应:第一天晚上,不停地放了一晚上屁,第二天晚上拉了一晚上大便,屁放完了大便拉完了,就像好人一样了。他拉着蔡老的手说:可惜见到你太晚了,但也不遗憾了。“为什么呢?”蔡老问。老干部答:我总算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了。蔡老说,这个病人经过29次化疗,把体内阴精津液都熬干了,内热极盛,病人虽虚,却是一个实证,所以用此方清热养阴降气、通下泄热保阴,又用大量白芍养阴,再合上茵陈蒿汤清泄湿热,吃了以后,就把他满肚子的气和大便都排下来了。2)再说一个我亲眼看到的病例:7月12号上午来一个女病人,我问病情,她说病很多,

20、让蔡老先给号号脉。蔡老号脉后,一气说了十几个症状,说得病人直点头称是,满面笑容,最后病人说还有一个病没号出来。什么病?她说:甲减。大家都笑了,告诉她西医的病号不出来。3) 蔡老对许多病都有独特的思路:1、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多年吃泻药减肥,导致无论吃多少泻药大便都下不来了。来时带一大杯番泻叶水,不停地喝,频频跑厕所,腹胀难忍可就是大便不下来。蔡老用大剂理中汤,一剂大便即通,拉下大便多得吓人,用女孩自己的话说,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多大便。我问什么道理?蔡老说,长期用泻药,导致中焦虚很了,失去运化能力了,所以大便不下。2、与上例异曲同工的还有一例是尿不出尿来。一个病人,尿少而热,越吃清热解毒、利尿的

21、中药越重。蔡老同样用理中汤加茵陈治疗,吃了就好。我急问什么道理?蔡老说,中焦已败,导致胃热下行,所以尿少而热。3、一人患季节性哮喘,来时气喘吁吁,几乎要憋死,蔡老用大剂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60 炮姜80)当场煮药,让他立即一次喝完,喝完马上就不喘了。蔡老说,此人肺气极虚又受寒,炙甘草大补肺气,炮姜温肺,所以效如桴鼓。4、一个外地病人剧烈咳嗽得只出气不进气,就要憋死了。蔡老在电话里一听这种咳嗽,让吃小承气汤。药喝完,一放下杯子,病人就不咳了,马上可以吃饭了。蔡老说,这种咳嗽是气撞于胸,是腹气不下行而往上行造成的,用小承气汤把腹气往下一降就好了。综上所述,正如蔡老常说的:伤寒没有不效的方,就看你会

22、不会用。蔡老用方大多是伤寒金匮的方子,还有十几个自己创造的方子他把这叫做法外之法、方外之方。蔡老的常用药就几十味,基本不出伤寒金匮的用药范围,后世的药用得比较少。昆明之行,蔡老和两个弟弟(蔡氏经方三兄弟)在南京机场合影(二)二 蔡老的脉诊水平高古人作诗,苦心孤诣地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蔡老诊脉也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把病人说哭的,有把病人说笑的,还有把病人说惊的。这次蔡老去昆明,给一位女士诊脉,诊完后说:“你不想活了?”。话一落地,举座皆惊,女士急问:老先生,你怎么说我不想活了?蔡老说:“你吃减肥药15年了”。女士大惊,说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我很疑惑地问蔡老,你有可能知道她吃

23、减肥药很多年了,但怎么敢说正好15年呢?蔡老说:当时精力高度集中,脑子里闪过的念头就是15年。有一个老奶奶来看病,蔡老诊脉后说:“你命苦啊!”老奶奶问:我怎么命苦了?蔡老说:你是不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觉得有人上你的身?老奶奶一听,眼泪唰就下来了。原来,老奶奶从年轻就守寡,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她害怕晚上睡觉,只要一闭眼睡觉,就觉得有人上她的身上,行夫妻之事,感觉和真的一模一样(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所谓鬼上身)。这个事情,三十多年来,她从没给任何人说过,也不敢说。让蔡老一点破,她多年委屈的泪水就再也忍不住了。我问蔡老,怎么诊出来的?蔡老说,她的心脉极虚,再看她的神情,就知道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蔡

24、老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街摆桌子给人诊脉,诊一个50块钱。开始大家都观望,到后来都排起了长队,这样一直干到天黑才完,连续几天都是这样。蔡老给我讲了当时的几个案例:1)一个妇女诊脉后,蔡老说:你月子里不是掉到河里就是掉到井里了。果然,这妇人月子里去河边打水,一阵头晕就掉河里了。2)蔡老给一个男人诊完脉后说:你的命根断了。那个男人脸刷地就红了,急问你怎么知道?事实是,这人骑自行车下陡坡,刹不住车撞车后,把阴茎挤断了。补充说明:此文发到论坛里后,引起一片质疑的声音,认为太过玄虚,所以我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1、其中一位质疑:真神,摸脉可以摸到病人月子里不是掉到河里就是掉到井里。 当时我问蔡老,你怎么能

25、摸出病人月子里掉了河里了呢?蔡老说,她月子里受了大寒(这个容易诊断出来),当地水塘又多。哦,我一下就明白了,蔡老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根据她月子里受了大寒的诊断,可以推测她月子里掉水里了,当地水塘多,所以可以进一步推测她不是掉了河里就是掉到井里了(南方妇女要到河里或井里打水。月子里的妇女气血虚,容易头晕,打水时,一旦头晕就容易掉下去)。2、即使病人不自述病情,医生脉诊时,除了从诊脉本身获取大量的信息以外,还要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体型,以及听病人发出的声音来获取信息,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总结起来,最终就能得出一个诊断。 古有越人入虢望齐侯之色之传奇,现在有许多疾病仅仅通过望诊或听诊就可基本断定(许

26、多中医都有这个本事),再加上脉诊,医生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的疾病。病人感到神奇,但其实并不玄虚。 本文第一篇讲到一个例子:蔡老仅凭在电话里听一个病人剧烈咳嗽的声音,就让吃小承气汤。药喝完,一放下杯子,病人就不咳了。蔡老说,这种咳嗽是气撞于胸,是腹气不下行而往上行造成的,用小承气汤把腹气往下一降就好了。这个病例不但没有问诊、没有望诊,也没有脉诊,仅仅通过闻诊就可以准确诊断和治疗如果不把思维过程和根据说清楚,会不会也说是玄虚呢?3、伽利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你信吗?伽利略那时代所有的人都不信。但是,只要你懂得杠杆原理就会信,否则你不但不信,还会认为伽利略是一个骗子、疯子。一个中医

27、诊脉高手通过脉诊,并结合望诊、听诊所获得的对疾病的认识,就好比获得了一个支点,通过这个支点,可以推断、引申出许许多多东西。至于能推断出多少东西、能推断地多深、多远、多么地不可思议,那就要看这个中医的水平了。 蔡老在昆明给病人诊脉(三)三 蔡老的理论造诣深 蔡老不但治病水平高,中医理论造诣也很深;不但熟知中医经典,还对经典理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么说吧,你可以问伤寒、金匮方面的任何问题不论任何条文、方子还是什么症状、什么病、或者六经,只要你开口问,蔡老都能讲一大套他自己的看法。蔡老回答问题,一般先引用一段他自己编的歌诀,再详细解释,我没见他引用后世的名家对伤寒的解释。蔡老的理论都是来自于他几十年

28、的经典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总结,完全为了指导临床看病,绝不是为了写文章、升职称或者为了博取名声做的表面文章。年轻时,蔡老也像许多摸不到中医门的中医一样,走过很多弯路。他说,那时候他到处搜集秘方、验方,搜集了整整一箱子,后来才在他的大师兄的引领下,走上了仲景之路,走上了六经辩证之路,看病再也不是凭借秘方、验方碰运气了。蔡老把他对中医经典的见解和自己临床的体会编成了上千条歌诀,每一句、每一段歌诀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总体上说:1)蔡老特别重视外感病,认为所有的病,不是外感病就是外感病不解所变化出来的。整部伤寒论,包括金匮要略,讲的就是外感病及其变化,所以蔡老说“伤寒论深不可则,浅就在皮毛”。有许多一般认

29、为与外感关系不大的病,蔡老也认为是外感造成的,比如情志病,比如失眠。蔡老认为,失眠要从三阳病论治。2)蔡老看病,全从六经上着眼,认为世上的病,三阳病多见,三阴病少见;三阴病好辨,三阳病难辨;单纯的外感病少见,大多是半表携带。在三阳里,认为太阳最重要,太阳是三阳的外壳,人体的外罩;在三阴里,认为太阴最重要,太阴是三阴的主宰。李可老重视三阴病,蔡老重视三阳病,两人一北一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长久地受压迫而又执着不懈地追求中医真谛的民间中医。3)蔡老特别重视桂枝汤,认为六经病都要用到桂枝,为此编了一付对联:“月中桂枝月中贵,桂在人间贵上贵”。4)蔡老特别强调治病要给邪以出路。以上的介绍并不全面,因

30、为我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听蔡老介绍他的理论,只是感到内容非常丰富而独特,但目前我还理解得不是很透,所以这里只能说一个大概。有许多具体内容等我学会了、理解了、最好再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介绍给大家。2012年7月12日,在马鞍山雨山湖畔,蔡老和弟子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部分来学习的博士生们一起合影。(四)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走过几十年坎坷的中医之路,师傅马上就要走到“从心所欲”的年龄了,一身的本事不但没有赢来鲜花和掌声,没有获得敬重,只有汗水和泪水常常陪伴左右。蔡老从师学习的时候,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洗衣、做饭、带孩子、下地干活,吃饭要等到师傅一家吃完了才能吃些剩饭,常常吃不饱。学医是干完活之后

31、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蔡老一边行医一边学习,小日子过得还算自在。但是,九十年代医师法实施以后,原来合法的诊所被取缔,并屡屡被查抄罚款,最重的一次一个方子被罚款几万,弄的生活难以为继。多少次伤心绝望地想放弃中医,却又难以割舍那种悲愤、伤心啊就象是被锯掉双腿的卞和抱着和氏璧坐在楚山下痛哭,怀才不遇反被冤屈。蔡老性格极其倔强,越受打压越不屈服。他花了整整六年时间,闭门不出,结合他的临床经验和体会,钻研仲景学说,一有体会就马上编一句或几句歌诀,快速写在一张纸上,随手贴在墙上,然后再反复地看,反复地琢磨写得对不对、合不合适,一旦觉得不合适就再改。蔡老如此痴迷,导致食不甘味、卧不安寝。蔡老告诉我说,

32、那段时间,他常常写到半夜不睡觉,累极了就和衣迷糊一会,但脑子里还在想中医,一旦有新想法马上就爬起来,写在纸上,就怕忘了,写完吐口唾沫,“啪”,就贴到墙上,倒头再睡。7月12号晚上,是我这次马鞍山之行的最后一晚,蔡老带我们几个还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来学习的7个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行12个人,到一个大排档吃饭。之所以到这个大排档,是因为这个大排档对蔡老非常有意义。当年,他闭门研究中医的六年时间,无数个夜晚是在这个大排档吃的晚饭。蔡老说,当年他常常干到半夜觉得饿了却没饭吃,半夜饭店都关门了,只有这个大排档干到凌晨2点钟。蔡老要一碗两元一碗的水饺,再喝一口自己带的酒,就是一顿,吃完了迷迷糊糊回去睡觉,否则睡

33、不着。在那六年里,蔡老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晚上不睡觉,早晨不起床,也不开门。有时病人在门口排成了长队,他也不开门,病人叫门急了,他先打开一角窗帘,偷偷地看看外面有没有卫生局的人,确认没有他才敢开门。蔡老只有初中毕业,中医临床和理论能达到今天这个水平,总结出了上千条中医歌诀,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汗水和泪水凝结成的,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一些题外的话:本文的前两部分发到两个中医论坛上以后,引起了激烈地讨论,有赞扬的,也有很多质疑、甚至谩骂的回帖。看了以后,我觉得有些东西堵在心口,憋得难受,所以在这里说几句题外的话:几十年来,蔡老身处民间底层,是深受体制压迫的人。几十年来,他几乎

34、是孤身一人孤独地行走在中医的羊肠小道上,行走在悬崖的边缘。一直走到了去年,他已经身心俱疲,想要放弃了。去年他到南阳开会的目的,就是希望寻到知音和同伴。一旦再寻不到,他说,就去拜拜仲景墓,自此告别令他伤心的中医。在南阳经方会议的最后一天,蔡老遇到了知音。特别是去年黄煌老师请他去南京作客,受到了黄老师及其弟子的礼遇,更使他备受鼓舞。蔡老几十年练就的一身本事和苦心孤诣搞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欣赏,所以感到非常孤独,一旦有人欣赏或者愿意学习,他就会很高兴的传授。只要你提一个中医问题,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半天,整个人出于亢奋状态,晚上一谈就谈到1112点以后,听者脑子已经装满了,听不进去了,他还在讲。对于来访

35、的中医学子和同行,蔡老不但管教,还管吃。我去的时候,正好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的7个在读博士、硕士和一个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来学习。5天来蔡老不但管教教导和鼓励这些学子学好真正的中医,还管吃饭或者去饭店吃(大部分情况,是蔡老请客),或者在诊所做饭。这几天,可把蔡老累坏了,所以我希望将来有愿意跟蔡老学习的同行,不要一次来太多的人;来了以后,尽量不要给老人的生活造成困扰。(五)五 世上只有高明的医生但没有神仙灵枢经把医生分为上工、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就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治十个病人能治好九个,中等的能治好七个,再差一点的能治好六个。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仙,不可能治好

36、所有的病。正如医圣张仲景说言:学好了伤寒杂病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蔡老采用伤寒六经辩证治病,疗效虽然很高,但同样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蔡老治疗了许多很重的病,常能立竿见影,但大部分病的治疗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反复治疗才能治好。有时一诊没效,二诊还要调整方子。就是那些吃一两副药立即大见成效的病人,也不能说就全治好,常常需要后续治疗,比如我在本文第一部分里所举的昆明的Q先生和患癌症的老干部。我作为临床医生推崇蔡老,不仅仅是看疗效,更重要的是:蔡老治病从诊断到辩证,从立法到处方用药,都是根据伤寒论的六经辩证的理论,讲得清清楚楚。我听了,自然受益匪浅,我写本文只是有感

37、而发。有的外地病人,抱着很大的希望,千里迢迢跑到马鞍山找蔡老看病,一旦没效,一腔希望马上化作满腔的怨气,在网上到处发泄(我完全可以理解病人的心情)。而那些更多的、疗效好的病人,也许会当面表示感谢,但却很少上网公开表示感谢也有在网上发帖或跟帖表示感谢的,但不会反复发帖跟帖。在这里,对久受病痛折磨到处求医的患者,我想告诉你们:真正的医生(骗子除外)是真心想给患者治好病的,一则出于良心,二则出于自尊,三则也为了饭碗。另外,中医门派众多,各有高招,各地都有能人。有许多大医院或者名中医没治好的病,也许哪天碰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医就给治好了。所以不要灰心失望。当然,有些病没有治好,除了医生的原因,还有很多

38、情况是患者不听医生的劝告,导致病因不除造成的。俗话不是说嘛,三分治七分养吗?(参见:病因不除病难治好最后,我想告诉患者朋友:一个中医生,要学满五年还要临床实践多年才会看病,此后还要终生不断地学习,才能持续地提高疗效。您看,各个中医论坛里全国各地的中医,每天都在交流、探讨治病的经验他们中间不但有很多年轻的中医,还有很多中年、老年的中医。我们不断地努力,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治好病。但是就算我们终生学习,一直努力到死,也有治不好的病。当我们给您治好病时,您的一声谢谢会让我们心感温暖,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当我们努力了,却没有给您解除病痛,您不高兴了骂我们一句也可以理解,但不要把我们当敌人。让我们一起

39、携手来对抗我们共同的敌人疾病。(六)六 结束语本文前两部分在两个中医论坛里发表以后,没想到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肯定和质疑的观点激烈交锋。有些网友质疑我的文章是在“神化中医”、“吹喇叭”、“抬轿子”、“做广告”、“吹牛”、“狗肉上不了大席”.,这使我想起最后我说说撰写本文的初衷,也好给广大中医同仁和中医爱好者一个交代。这要先从我与蔡老相识、相知与拜师说起:1、相识:去年南阳经方会议的最后一天上午,全体合影完后,不参加后续活动的少部分人乘一辆中巴先回宾馆。路上我忽然听到车后有人用很大的声音谈论中医,回头一看,是一位老者,坐在车过道的一个马扎上,正在回答边上一位年轻中医的问题。他回答问题时,说出来的

40、话是一串串中医歌诀。虽然听不清楚(口音重),也没听明白,但我断定此老一定是师带徒出身的民间中医,既然能够出口成章,肯定不凡。我心里马上就产生了结识此老的念头。下车时,我坚请老人家吃饭,因为我下午2点的火车,再不请就没机会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李艳主任医师在车上和我坐在一起,在车上时我俩就谈论,说此老不凡,所以李艳也坚决要请,最后我们一起请蔡老吃饭。期间,我们问了蔡老很多问题,感觉蔡老确实不凡。谈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为赶火车先走了,李艳继续与蔡老谈了很久.。2、拜师:2011年10月23号,我第一次去马鞍山拜访蔡老,与蔡老谈论中医一天以后,就被蔡老的学问所折服,提出要拜蔡老为师,蔡老推辞说:我就是一

41、个土郎中,你是正规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怎么拜我为师?咱两还是以友相处,有问题共同探讨吧。我坚持要拜师,最后蔡老才同意。在回来的火车上,我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一方面很兴奋,另一方面很愤怒。兴奋的是,我有幸拜了一位师傅,从此在歧路丛生的漫漫中医之路上,有了一位领路人;愤怒的是,这么一位真正的、纯粹的老中医,几十年来不但不受尊重,反而饱受摧残。回来后,我有感而发,就写了马鞍山拜师记。3、写本文的初衷: 1)希望蔡老能广为人知,人才不被埋没,由此或许能影响到某位有力人士,能帮助蔡老搞一个合法行医的证件,使他老人家在晚年能够安心地治病救人;2)使更多的中医同仁能够了解蔡老的学问。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涉及到蔡

42、老的东西现在面世的很少、大家无从了解的问题。蔡老本身是一个“土郎中”,从没有想过要发表文章、专著等东西,所以几十年来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并没有留下医案、医论之类的文字资料大家想看这些东西,现在确实拿不出来。蔡老把他大部分的学问总结成了上千条的中医歌诀,不是为了发表,只是用于指导自己的临床。蔡老那些歌诀,由打字社全都做成了图像文件,足足有几个G大,很难上传。现在问题是,需要有人来帮助蔡老分类、整理,并详细解释那些歌诀的意义这个人必须热爱中医,熟悉伤寒、金匮、内经,还要有时间能够长期跟随蔡老,如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那就更好了。先整理一些贴近临床的,比如,如何从外感治疗乳腺增生、失眠,如何治疗妇科病,

43、如何治疗肝胆、胰腺、胃肠系统的疾病等等,整理好一个发一个,然后再整理一些理论性强的东西,比如六经辩证、桂枝汤、外感病、半表携带、内热100问等等。3)使患者多一个选择。本文到此就全部结束了,这是我6天马鞍山之行,所看到的、听到的,加上我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并不成熟,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汇集而成的。我不是搞文字的,不会写文章,只是心中有感,不吐不快,就像一个怀着鸡蛋的母鸡,不下出来难受。从14日凌晨从马鞍山回到济南,到今天(22日夜)已经整整9天了。这9天,我几乎每晚干到12点,早晨4点多就睡不着了,好歹把这“六个蛋”都下完了,我也该歇歇了。2012年7月22日晚11点 全文完马鞍山拜师记从10月

44、23日去马鞍山到现在回来几天了,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一方面很兴奋,另一方面很愤怒。兴奋的是,我有幸寻访的到一位民间中医高人,并拜他为师,从此在歧路丛生的漫漫中医之路上,我有了一位领路人;愤怒的是,这么一位真正的、纯粹的老中医,几十年来不但不受尊重,反而饱受打击,几度伤心绝望地欲放弃中医却又实在难以割舍。一 仲景之徒蔡长福,一位默默无闻的民间中医高人,言必称伤寒内经,治病不离六经,方不出伤寒金匮不论治一般的病还是红斑狼疮、尿毒症、糖尿病、肝癌等重病疑难病。用他的话来说,世间就两种病:寒热之变。蔡老学中医之初,也是博览群书,勤学苦练,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件彻底改变了他:这天,他的大师兄来访,他出

45、去倒茶,回来时忽然看到大师兄正在一页一页地烧一本书,近前一看竟然是在烧温病条辨,他大惊,急忙问道:你为什么烧我的书?大师兄淡淡地说:你只要学好伤寒论,就什么病都会治了。自此,蔡老就一心一意苦心钻研伤寒,并且把学习的体会、感悟和临床的经验编成歌诀,讲医或看病时,随口就说出一串串歌诀。比如我见他治一个胃反流患者,摸脉后,问几个症状,随口吟出这么几句:太阴阴邪脉沉迟,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里中汤主悸加苓。这位患者是当地的一个领导,深为胃病所苦,到各大医疗机构求治多年乏效,没想到吃了蔡老几付中药,效果大好,自此对蔡老(也是对中医)刮目相看。图1:蔡老把六经辨证变成口诀,下图是太阳经的图谱图2

46、蔡老非常重视外感病,善用桂枝类方图3:蔡老认为天下多寒病,热病同样也多,临证的关键在于辨清寒热图4:蔡老无论治什么病,都不离六经,都要问问医圣老祖宗注:发了此文后很多博友问蔡老地址:安徽马鞍山育才路105号,育才小学东150米二 伤心中医路蔡老是师承出身,没有医学院校的学历,又因性格刚正不阿,多次错过获取证书的机会,故而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屡屡被查抄罚款,最重的一次开了一个方被罚款几万,弄的生活难以为继。多少次伤心绝望地想放弃中医,却又难以割舍那种悲愤、伤心啊就象是被锯掉双腿的卞和抱着和氏璧坐在楚山下痛哭,怀才不遇反被冤屈。我在蔡老的桌子上看到一摞处方,随手一翻发现上面既没有医生签名,字体也

47、各不相同,我问怎么回事?蔡老说,这是他口述,病人自己写的方子作为医生连方子都不敢写,看看把人逼到什么份上。在蔡老简陋的诊所里,铺天盖地挂满了中医歌诀,而在门口却连一块牌子也没有,曾经有过一块牌子,也迫于压力撕掉了,仅余下一个空落落的架子,还凄凉的呆在那。 在诊所的正中,挂着一张大幅胡锦涛像,上联写:保护中医文化;下联:保护成就中医;横批是:胡锦涛总书记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就是这位中医老人心里几十年来最大愿望吧,也是他从心里发出的呐喊。注:发了此文后很多博友问蔡老地址:安徽马鞍山育才路105号,育才小学东150米民间医生蔡长福和他的弟子们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徐风瑞,经过温兴韬师

48、兄的引荐,今年春天开始跟随民间经方医生蔡长福老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被蔡老师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精湛的临床理论深深折服,于2012年2月19日,正式拜师于蔡长福先生门下。半年以来,数次登门拜访,师徒促膝相谈,我受益颇多。蔡长福老师对于中医精深的理解不断给予我全新的启发。那种思维跨越的感觉,如同飞跃一座又一座秀美的山峰,美好风光一览无余,当我以为这就是美景的极致的时候,前面却又迎来了更加美丽雄伟的高峰!蔡老师常说“六病大道常常开,有缘之人入门来,门里才知经方贵,刻苦钻研莫等待,悟透伤寒与金匮,圣人文章胸中揣,药到病除如桴鼓,一步登天到圣台”。蔡老师认为青春岁月一去不再来,年轻人要激流勇进,趁着年轻要严格要求自己,点点滴滴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