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辨证论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19152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的辨证论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风的辨证论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的辨证论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的辨证论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风的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辅导中风的辨证论治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内容,我搜集整理了相关知识点, 以便一、中风的分期要点中风的急性期是指发病后 2周内,中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 1个月;恢复期是发病2周或 1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二、中风中经络之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 .舌强言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 数。治法:祛风化痰通络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稀莶草。2.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天

2、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苓、山栀、牛膝。3阴虚风动证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疼,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 钩藤。三、中风中脏腑中的闭证(包括阳闭、阴闭)和脱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 小便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象,又有阳闭和阴闭之分。(1) 阳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 脉弦滑数。治法:熄风清

3、火,豁痰开窍。代表方: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 黄连、石菖蒲、郁金。(2) 阴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 盛,苔白腻,脉沉滑缓。治法:化痰熄风,宣郁开窍。代表方:涤痰汤加减。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石菖蒲、胆星、天麻、钩藤、僵蚕。2脱证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 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常用药: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四、中风恢复期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

4、药1风痰瘀阻证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常用药:天麻、陈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地龙、僵蚕、全蝎、远志、石菖蒲、豨 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2.气虚络瘀证主症: 肢体偏枯不用, 肢软无力, 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 苔薄白, 脉细涩或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川芎、地龙、牛膝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3.肝肾亏虚证主症: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 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治法:滋养肝肾。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子、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