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50269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古代xx水道变迁第一节xx河道变迁及其主要原因一历史xxxx的重大改道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 改道。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自战国开始在下游筑堤形成河道。1第一次重大改道: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 ?地理志河(简称 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可称第一次改道。由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 大河故渎”,或主莽河”、主莽故渎”。汉志河 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 一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 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2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

2、,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69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 海。3第三次重大改道:1048年(北宋庆历8年)河决演州商胡堤(今濮阳 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xx走向: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武强东-青县东-静海西天津西入海。东流走向:xx故道:基本与隋唐同。横陇故道:自今清丰县东与京东故道分出-南乐东-高唐西-陵县东-乐陵南-沾化 北入海。二股xx:今南乐西-莘县西-入西汉大河故道-平原西-陵县北-乐陵南-庆云北 一无棣入海。4第四次重大改道: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

3、固渡, 大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干流走向:1128年决口河道(xx):滑县濮阳南邺城西巨野东嘉祥东入泗水由泗入淮。()1168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渡,形成南流: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曹县南-扬山北-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 由泗入淮。()1180年(金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东南经延津北封丘南兰考北 睢县南-商丘南-扬山北-经徐州由泗入淮。5第五次重大改道:1232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构成黄河第五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主要如下:1夺滩入淮。2夺涡入淮。3夺汴入淮。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河一线,至此夺 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

4、已经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1351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是贾鲁河”。xx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扬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 淮。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股并存,其中主要有 夺颍 入淮(大黄河)。贾鲁河(小黄河)。夺涡入淮。夺滩入淮。由曹 县、沛县入运河。曹县、鱼台入运河。6第六次重大改道: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结束了下游 700 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回到渤海湾入海。二有关xx改道、泛滥原因的探讨1 1962年谭其驶先生在题为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 局面的文章中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这里的植被覆盖率直接相

5、关,而植被情况如 何又主要决定于生活在这里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2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少占 70%,加速侵夕fca多占30%o这 一比例表明即使在今天黄土高原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也仍然以自然侵蚀为 主,人类活动导致的加速侵蚀,仅占较小的一部分。第二节海岸线变迁一 xx海岸辽河平原在第四纪海侵后,滨海部分被淹没,未被淹的地方,因排水不 良,形成沼泽。今辽宁黑山以南、台安以西、北镇以东的近海地区空无城邑, 这样情况从西汉延续到唐初。盖县、营口西北、牛庄一线为公元前形成的古海 岸,10世纪后开始向海延伸。二xx海岸距今80005000年的冰后期,全球范围海平面上升,此后气候转冷,海水 消

6、退,海岸线向东推进,形成数条贝堤:1 .距今38003000年前,相当殷商时期2 .下层距今20±10笄,上层距今1080 ±9字,相当于战国至唐宋时期。3 .形成于xx以后。渤海湾海岸线延伸与黄河入海地点的变迁有关。三xx海岸距今50004000年前海水深入陆地约30公里,此后海水后退,形成数条 沙堤、贝堤。自西汉至北宋海岸基本稳定在北起阜宁、南至吕四镇 一一范公堤 的位置。自黄河第四次改道后海岸不断向东延伸。四xx海岸距今60005000年,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为浅海、泻湖、沼泽和滨海低 地,长江口在镇扬以下呈喇叭状,口外一片汪洋,此后岸线不断扩展。第三节历史上长江中游

7、河道与主要湖泊的变迁一 xx的演变过程云梦: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狩猎区,是多种地貌的综合体。范围东至大别山麓、幕 阜山麓,西至宜昌、宜都一线,北至大洪山区,南缘大江。xx:狩猎区的湖沼部分。位于今xx之内。xx的演变过程:江汉平原属第四纪强烈下沉凹地。 先秦时期由于长江、汉江泥沙淤积, 形成荆江三角洲与武汉西侧泛滥平原两处平原,云梦泽限于两处平原之间。秦汉时期荆江三角洲不断向东扩展,汉代设立了华容、云杜县,云梦泽被排挤 到华容以南,东、北为沼泽。 魏晋时期江汉地区发生自北向南的倾斜下沉, 泥沙向南汇集,新扩展的三角洲设立监利县、惠怀县,云梦泽向东移动,基本位于云杜、惠怀、监利以东。 唐宋时期云梦泽

8、主体消失,为一系列小湖取 代。二xx河床的演变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河道,上起枝江,下迄城陵矶,全长 400公里。1xx漫流阶段:第四纪以来河梢淹没湖沼之下,并随新构造运动向南掀动荆江漫流向南移 动、汇集。2xxxx分流阶段:形成以江陵为顶点的陆上三角洲,主泓道向南偏,三角洲上的夏水、涌水 成为分流水道。3xx统一河床的塑造:随云梦泽解体,统一河床塑造完。荆江沿岸县治的设置:公安(三国)、石首(西晋)、建宁(北宋)、监利(南宋),县治自上 游向下游增置的时间与荆江河床的形成一致。三xx的演变洞庭湖区原属地堑式盆地,全新世初普遍上升,湖区为河网切割的平原, 留下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先秦汉晋时期有局

9、部沉降,形成小湖泊与沼泽化现 象。至东汉三国时期洞庭四水 一一湘、滋、沅、澧仍直接入江。华容隆起为荆 江与洞庭湖的分界。东晋南朝时期江水穿过华容隆起进入洞庭湖区,形成广阔湖面。唐宋时期湖面进一步扩大,形成 八百里洞庭”。19-20世纪藕池、松滋两 口形成,通过荆江四口(虎渡、调弦)荆江 45%泥沙注入湖区,泥沙淤积与人 工堤垸,造成湖水萎缩。四xx的变迁鄱阳湖属于新构造断陷湖盆,全新世以来由于赣江泥沙的淤积,已成为河 网切割的平原。留下大量新石器时期遗址,汉代在现在湖区设立过枭阳县。5世纪前后由于湖底下沉,湖面扩大。五xx水系变迁xx水系变迁大致沿着:xx xx冰网化的方向发展。1xx时期:太湖由吴淞江、娄江、东江分流入海,湖泊面积较小。2xx兴盛时期: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加积,使太湖平原不断向碟形洼地发 展。太湖平原地貌的演变,使河流比降发生变化,原来疏通太湖水入海的三江 变成海水倒灌的通道。娄江、东江淤积尤甚,主要导水由吴淞江完成。自此太 湖平原多洪水,且形成众多湖泊。3水网系统的形成:五代xx时期,初步完成了水网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