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7847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沙的特点含反思 设计思路: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简单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常,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支配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时候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分,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别、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乐于探索、交流

2、与共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重点: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别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看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查找宝藏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玩。"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分: 1、爱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分,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

3、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争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 2、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路物: 供应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颜色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三、制作"沙雕"。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

4、果。“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的,而且幼儿又非常喜欢的活动材料。本活动着力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沙”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想说:“传统的”、“廉价的”不一定就不好只要我们擅长挖掘和利用,它们照样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出自:快思老.师!本活动设计留意对“沙”这一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的充分挖掘,留意在教育活动开展的“家园结合”,留意幼儿与“沙”的交互作用,因而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学习也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过程,我都是让幼儿自己玩沙子,通过幼儿动手探索,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用小筐子分别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用吸管吹

5、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查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玩。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小精灵儿童网站通过观看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活动中,我尽量做个“引导者”,引导幼儿留意和观看,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争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引导幼他们依据这些现象去争论、去思索,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满意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可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问自然而然的印入幼儿的脑中。 通过活动我发觉了,幼儿的观看能力是很强的,他们通过了触摸、抓、捏、扒、筛、吹了解到沙:很软、很细、一粒一粒的、不溶于水。这样的活动,孩子快乐,老师轻松。小精灵儿童网站 不足: 有些结论我说得过于急,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假如我能更放手让孩子们玩,教育效果会更大。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