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82171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农学论文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 王维1,王冀川2*,刘丽霞1(1.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新疆尉犁县841506;2.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收稿日期:160107*基金项目:兵团科技人员服务南疆专项(2010GG62、2014BA053)。*通讯作者:王冀川(1968-),男,硕导,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水分生理生态研究。E-mail:emailprotected。摘要:在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开展甘草种子处理及膜下滴灌不同肥水试验,结果显示,用80%硫酸处理种子的发芽率达89.7%,是较好的生产用种处理方法;合理灌溉,保证一定投肥量,并优化灌水量及

2、不同年际间养分分配比例是节水节肥高产的关键。关键词: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滴灌;肥水运筹;产量甘草是多年生植物,其种子的种皮外层有胶状物质,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缓慢,因此人工种植时需要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皮障碍,促进发芽1,人工种植还需了解其不同时期及年份的水肥需求特性,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灌水与施肥技术措施,提高甘草生产管理水平。第二师三十四团自2010年推广种植甘草,目前已发展到0.13万hm2。本文着重研究不同甘草种子处理方法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水肥运筹对甘草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提出甘草种子处理最佳方法及肥水运筹的技术参数,为南疆甘草种植提供指导。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乌拉

3、尔甘草,种源地甘肃。1.2试验方法1.2.1种子处理试验设置机械破损种皮处理(使用330型立式碾米机,将1 kg甘草种子连续加工2次,第1次1 h,第2次30 min)、80%硫酸处理(100 g甘草种子加入80%硫酸溶液40 mL,充分搅拌后静置35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3遍)、湿沙埋藏处理(种子放在纱布袋中,埋于含水量为15.5%河沙中15 20 d,埋深30 40 cm)3种处理方法。1.2.2不同灌水量试验设置丰水(4连荒地 - 5,10.25 hm2,3年总滴灌量为14 400 m2/hm2)、适水(9连15 - 1,12.44 hm2,3年总滴灌量为10 650 m2/hm2)和

4、亏缺(9连19 - 5,10.85 hm2,3年总滴灌量为8 100 m2/hm2)3种处理。具体滴灌量及灌溉次数见表1(不包括播前灌)。1.2.3不同施肥量试验于2010年进行甘草不同施肥量试验,共设4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各处理具体施肥情况见表2。甘草采用覆膜滴灌1 膜2管 6 行的种植模式,膜上等行距20 cm,膜间60 cm,穴距12 cm,种植密度为28.5万/hm2。播深3 cm,膜上覆土0.5 cm。生长期共人工除草5次。生长期调查各处理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种性状等。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发芽率的影响处理后的种子分别随机选择300粒,重复3次,置于发芽皿中

5、,上下覆盖滤纸,放于发芽箱中,保持湿润,恒温20 光照条件下进行发芽。结果如表3。可以看出80%硫酸处理的甘草种子,7 d后发芽率达89.7%,烂种率7%,发芽率最高,烂种率最低。说明甘草种子使用80%硫酸处理方法最为合适。机械碾压处理的发芽率也达到了73.6%,生产上采用机械碾压可以实现高效、大批量种子的处理。 2.2不同灌水量对产量特征的影响对不同灌水量处理甘草根部特征调查表明(表4),随种植年份增加,根系生长加快,对水分亏缺的影响也在加剧,如亏水处理第1年根长较适水处理减少13.8%,较丰水处理减少17.2%,第2年分别减少17.6%和23.5%,第3年分别减少21.6%和35.1%;单

6、株根重较适水处理、丰水处理3年减少率分别为11.8%和14.7%、21.1%和26.3%、23.8%和34.9%。说明亏水处理对甘草根系生长具有累加影响效应。丰水处理对根系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最终产量也最高,但与适水处理相差不大(产量仅增加3.85%)。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上看,适水 亏水 丰水,说明适水处理不但产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丰水处理产量虽高,但水分浪费较重,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对产量(y,t/hm2)与灌水量(x,m3/hm2)间关系方程y = -3.728 9 × 10-7x2 + 0.009 5x - 40.530 5和水分利用效率(WUE)(y,kg/h

7、m2/m3)与灌水量(x,m3/hm2)间关系方程y = -3.581 5 × 10-8x2 + 0.000 8x - 3.034 6进行求导得出,总灌水量为12 782.5 m3/hm2时,产量最高达20.40 t/hm2,此时的WUE为1.738 8 kg/hm2/m3;总灌水量为11 604.6 m3/hm2时,WUE最高达1.788 5,此时的产量为19.88 t/hm2。2.3不同施肥量对根、冠生长的影响 对不同施肥处理甘草根、冠生长调查分析表明(表5),随种植年限增加,甘草生长中心逐渐向地下转移,根冠比增高;从各施肥量处理的根、冠生长指标的变异系数(CV)看,施肥量对根干

8、重和冠干重影响较大,即施肥量主要影响甘草总的物资积累量(生物产量)及对根、冠的分配比例(根冠比)而影响最终产量。施肥量过少,在甘草生长第1、第2年为保证植株良好发育,根系生长较冠部稍快,根冠比较高,但在第3年,由于养分缺乏的累积负面效应,根系生长减慢,产量积累不足;而施肥量过多,冠部生长旺盛,影响物资向根系转移,根干重下降,影响产量形成。在各处理间,随氮、磷、钾配合施用量的增加,单株平均总干重、根长和根粗增加,并以处理3达到最大量,再增加施肥量各指标又有所减少,说明并不是施肥量越多,根系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对总投肥量(x,kg/hm2,其中N P2O5 K2O = 1 0.87 0.39)与产

9、量(y,t/hm2)之间关系建立方程y = -2.649 8 × 10-5x2 + 0.028 6x + 12.499 49(R2 = 0.880 1),求极值得到总投肥量538.8 kg/hm2时,产量最高达20.2 t/hm2。本试验中,处理2和处理3之间差异不大,因此推荐总施肥水平为390.0 587.3 kg/hm2,其中N 172.5 258.8 kg/hm2、P2O5 150.5 225.0 kg/hm2、K2O 67.5 103.5 kg/hm2。3小结(1)甘草种子使用80%硫酸处理发芽率较高,是目前塔里木垦区甘草种植种子处理较好的方法;(2)水分亏缺对甘草根系生长具

10、有累加影响效应,丰水处理产量虽高,但水分浪费较重,用水不经济,只有适宜的灌水量,才能实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协同提高。对建立的水分生产方程解析得到,实现单产19.88 20.40 m3/hm2,推荐3年总灌水量为11 604.6 12 782.5 m3/hm2。其中,3年间按38.0%、30.1%和30.1%的比例进行水量分配,第1年滴灌6 7次,灌水量共4 410 4 860 m3/hm2,每次灌水量690 735 m3/hm2,第2、3年滴灌5 6次,灌水量共3 600 3 950 m3/hm2,每次灌水量650 720 m3/hm2;(3)不同施肥量主要影响甘草生物量积累及物资在根、冠的分配比例。施肥过多、过少均对植株产量潜力的发挥不利。对肥料生产方程解析得到,实现产量20 t/hm2以上,塔河下游地区推荐总施肥水平为390.0 587.3 kg/hm2,配给第1年、第2年、第3年的比例分别为52.4%、27.0%和20.6%。其中N P2O5 K2O比例按照第1年1 1.45 0.37、第2年1 0.58 0.47、第3年1 0.31 0.35。生产实践中,可根据测土结果和甘草养分吸收特征,参照以上试验结果,科学制定施肥量。参考文献 1李兴莲.胀果甘草种子处理试验初报J.新疆畜牧业,2001(2):31-3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