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机制讲解.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3227382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血机制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凝血机制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凝血机制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凝血机制讲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凝血机制讲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血机制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血机制讲解.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凝血功能 2016.6.29,生理性止血,生理情况下,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一方面必须保持流体状态下不发生凝固;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创伤,即可通过正常止血机制达到止血目的。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与血小板反应、凝血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正常情况下,凝血和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平衡失调即导致异常的出血或血栓形成。,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一、止血机制 (1)血管因素 (2)血小板因素 (3)凝血因素,二、凝血机制,凝血系统 1. 凝血因子: 凝血酶 I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A、B肽 Ca2+、 XIIIa纤维蛋白聚合体 纤维蛋白单体,II (凝血酶原)依赖V-k X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AT-I

2、II 肽段F 1+2 蛋白C 蛋白SIII(组织因子)IV(钙离子)V (不稳定因子) Xa的辅因子,VII (稳定因子) a. 决定PT(prothrombin time)值 b. V-k依赖, 肝功能 c. 输注新鲜血浆可纠正 VIIVIII (抗血友病因子)IX (血小板复合因子II),依赖V-kX (stuart-prower因子),依赖V-k,XI (血浆凝血致活酶前体)XII (Hageman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PK (激肽释放酶原)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K+XIIa XII PK 激肽释放酶 XIIa,2. 凝血途径内源性: XII XIIa 外:

3、组织损伤 XI XIa VII IX IXa IXa.IV.VIII VIIa.III.IV PF3 PF3 X Xa APTT 肝素,第一阶段,凝血活酶形成期,Xa (凝血酶原) IIXa.V.Ca2+ PT(prothrombin time) PF3 TT 凝血酶IIa (thrombin time) I 纤维蛋白单体 Ca2+ . XIIIa XIII 不可溶性多聚体,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期,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期,(聚合成可溶纤维蛋白),抗凝系统,正常的抗凝功能,细胞清除,体液灭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抗凝血酶III(AT-III),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凝血酶

4、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外,对Xa、Xa等凝血因子亦有抑制作用,裂解VIIla和Va,凝血的启始环节受到抑制,纤溶系统,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以保证受损血管再通,纤溶系统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多聚体 碎片 X Y E D-二聚体 多肽 A、B、C D D,早期FDP,实验室监测,由于机体的止血凝血机制十分复杂,参与止血凝血反应的因子极多,所以反映止血凝血功能的监测项目也很多。,1、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指离体静脉血发生凝固所需用的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正常值5-10分钟凝血时间延长见于因子V

5、III、IX、XI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VWD)、严重的因子II、V、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性亢进、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凝血时间缩短见于高凝状态。,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Ga2+后,观察血浆凝血所需的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的。筛选试验 正常值:3545s。 A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有诊断意义,其临床意义与ACT相同,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Ga2+和组织因子或组织凝血活酶,观察血浆凝固的时间。PT是主要

6、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缺陷的筛选实验正常值:121s。 PT是较正常对照变化3s以上有诊断意义。延长II、V、VII、X单独或联合缺乏:纤维蛋白原减少(尤其低于1g/L以下时):血循环中存在抗纤凝物质:纤溶亢进。缩短示高凝状态。,4、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rinogen,Fbg)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正常值2.04.0gL Fbg降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血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病等。Fbg增高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等,5、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

7、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主要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凝现象。正常人为16-18s较正常对照组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TT延长见于血循环中FDP增多、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含量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等。若TT延长能被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纠正者提示血浆中类肝素物质增多,6、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和D-二聚体检测(D-dimer,D-D) FDP正常值16mgL。FDP20mgL有诊断意义。FDP增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溶栓治疗、尿毒症等。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是继发性纤溶的标志,正常为阴性,阳性是诊断DIC、肺栓塞等的辅助条件。,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