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2351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习题 一,基础知识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互相轩邈猛浪若奔 任意东西 蝉则千转不穷 (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2、_。 3.写听觉感受的: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 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二、阅读理

3、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风烟俱净:_ _?望峰息心:_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 6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 听觉:_ 表达效果:_ 7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5、, 10、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11、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12、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语段阅读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6、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B 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 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饮酒

7、(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是,抓住了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花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花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6、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7、从写景方面看,甲文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三)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四)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五)?尽,完 走完 ?停止 消失 ?至 叫 (六)山水小品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1.C 2.B 3.?形容词作动词 消失 ?使动用法 使平息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9、穷,猿则百叫无绝。 5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7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10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2望峰 窥谷 七、1 D 2知了长久

10、不停的叫,猿猴接连不断的啼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5、 奇(清急) 水 异(高险)沉迷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安宁、闲适 6、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7、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 3.写听觉感受的:_。 参考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

11、,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参考答案: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

12、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造饮辄尽( ) ?箪瓢屡空 ( ) ?短褐穿结( ) ?衔觞赋诗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每有会意: ?造饮辄尽: ?环堵萧然: ?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 ,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造饮辄尽_ _ ?衔觞赋诗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的形象,赞美了他_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

14、,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 _ _参考答案 22、五柳先生传 1、略 2、?对书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 ?就 ?冷清的样子 ?安然自若的样子 ?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 3、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4、传记 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5、?往、到 ? 酒杯 6、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5、; 五柳先生传 习题精选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 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他是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

16、权贵的“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 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 【参考答案】 1、?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 往,到;希望、愿望。 ? 安然自若的样子。 ? 冷冷清清的样子。 2、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3、? 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 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4、不求甚解

17、 5、不汲汲于富贵。 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回答者:fufujiang - 魔法师 四级 12-24 19:35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 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他是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 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18、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 【参考答案】 1、?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 往,到;希望、愿望。 ? 安然自若的样子。 ? 冷冷清清的样子。 2、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3、? 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 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于富贵。 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

19、箪瓢屡空,晏如也。” 7、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五柳先生传练习 一、自主练习 ?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性嗜酒而家贫( ) ?造饮辄尽( ) ?曾不吝情去留( )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 ?颇示己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衔觞赋诗( ) ?无怀氏之民欤( ) 2、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 A(欣然xn 吝情ln 萧然xio B(嗜酒sh 短褐h 俦 chu C(辄zh 屡空l 衔觞shng D(好读书 ho 宅边zhi 以乐其志1 3. 解释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20、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衔觞赋诗 衔觞: ?亦不详其姓字。 详 : ?亲旧知其如此。 旧: ? 或置酒而招之。或:_ 置:_ ?颇示己志。 颇:_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 4. 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5. 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6. 填空。 ?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 ,

21、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 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8. 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性格: ?生活: ?志趣: 二、阅读延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

22、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9.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造饮辄尽( ) ?衔觞赋诗( ) 10. 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1. “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12.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13.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14. 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

23、么, 五柳先生答案 ? 略 ? C 3 ?处,地方 ?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 ?朋友,伴侣 ?口触酒杯,指饮酒 ?详细地知道?旧交,旧友。?备办,置办?很?冷清 4. 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 5. B 6 ?东晋 诗人 渊明 五柳先生 陶渊明集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兹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7. 略 8.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9. ?往,到 ?酒杯 10.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 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安贫乐道 13. 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

24、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14.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马说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外见( ) 食马(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韩愈,字_,_代著名_家,他的著作收在_里。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安求其能千里也_?其真无马邪,

25、其真不知马也_?不以千里称也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才美不外见 _通_ 含义:_?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_含义:_ _通_ 含义:_?其真无马邪 _通_ 含义:_7.翻译下面的句子

2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安求其能千里也,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其真无马邪,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食不饱,力不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才美不外见( ) ?不以千里称( )?其真无马邪(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

27、于槽枥之间( ) 2、解释加点的词?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策之不以其道 道: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4、“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5、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既克,公问其故。 8、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9、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文。 10、用“?”标出下面句

29、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是马也( )?食马者( )?策之不以其道( )?一食或尽粟一石(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1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1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

30、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 8全文的主旨句是: 。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能够

31、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5(本文采用“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32、 “千里马”指 _; “伯乐”指_ ; “食马者” _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_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17(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

33、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18(分别概括123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

34、,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23* 马 说答案 一、1., ;, , , , , ,2.?只是 ?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可是3.?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二、(一)

35、5.?有时?它,代千里马 ?等同,一样6.?见 现 显露(或表现) ?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邪 耶吗,表疑问7.?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吃?,喂 ,喂 ?,吃 ?,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参考答案: 1、?材ci:同“才”?石:dn 十斗为一石;?见:xin 同“现”

36、;?称: chng称号?邪:y同“耶”; ?祗:zh同“只”;?骈:pin两马并驾,2、?或:有时?等:等同,一样?道:方法?安:怎么3、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4、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5、其真不知马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10、?安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11、?此、这?同“饲”,喂养?鞭打(驱使)?有时12、C13、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

37、像均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

38、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

39、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8(

40、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

41、酬的愤懑心情。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马说练习 1、给下列加点

42、的注音 ?祗辱( ) ?骈死( )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或尽粟一石 : ?虽有千里之能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 : 3、翻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