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35823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河交通学院学课论文(论文)题目: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 完成人:谷玉乐班级:14级车辆工程一班学制:4年专业: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指导教师:XXX完成日期:2016年5月29日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摘要把平板的表面形貌简化为半椭圆形微缺口,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表面粗糙度下应力场进行分析,以得到不同表面粗糙度FL时平板的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并预测出 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平板在不同存活率下的疲劳寿命,讨论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了表面应力集中系数与微缺口中心间距、表面粗糙度之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相同存活率下,表面粗糙度与平板的对

2、数疲劳寿命 呈二次曲线尖系。尖键词表面粗糙度微缺口应力集中系数疲劳寿命1、引言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指标(1)7-8 °由断裂 力学可知,表面粗糙度值愈大,表面的沟痕愈深,纹底半径愈小,应力集中越 严重,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就愈差。因此表面粗糙度增大,会降低零件的疲劳强 度。这一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尖注。在实验方面,Noll比较了低碳合金钢的表面分别在研磨、机加、热滚压和 锻造这四种表面加工条件下,其应力-寿命尖系曲线。发现在高应力水平下, 所有试件的寿命相近,在低应力区,寿命差异十分显着。在应力幅值接近屈服 强度的80%寸,研磨试件的寿命是锻造试件寿命的20倍。

3、在数值计算方 面,Andrews将表面粗糙度作为微观缺口,研究缺口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文 献5采用试验测试和有限元的方法,建立实际表面形貌的有限元网格,将 表面犁沟视为微观缺口,研究裂纹萌生部位与缺口应力集中系和应力场的尖 系。由此可见,要确定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要建立表面粗糙度与表面 应力集中 系数的定量尖系。本文对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模型进行唯象统计分析,旨在建立微缺口中心间距、粗糙度Rz与应力集中系数Kt之间的定量尖系,进而分析存活缺口疲劳寿命与表面粗的尖图1模型尺寸及受载示意图糙度2、计算模型Fig.1 Dime nsionan系。分析计算用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来完成。

4、表面形貌被简化为半椭圆形微缺口。如下图1所示:在边长L为1mm平板的上边缘中间处有一组长短半径 分别为a 和b的半椭圆缺口 ;短半径b即为缺口深度,长半径a变化范围为10至50?m b/a在0.21 范围内变化。多缺口中心间距d (下文简称间距)取15倍缺口宽度2a o结构两边受均布 拉伸载荷P,大小为100MPa材料为LY12CZ铝合金,其弹性模量E=68GPa泊松比卩=0.3。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先分区,再用不同划分方法和单元大小来刻画不同部分,以实现计算速度和质量的统一。划分时远离缺口部分选择二次减缩积分单元CPS8R缺 口附近的部分采用尺寸为1微米的二次完全积分单元CPS8来进

5、行计算。在缺口附近部分采 用自由划分法,其他位置采用结构划分法;同时选择四边形单元。a为20?m,b为10?m单微缺口的模型网格划分最后结果如图2所示,缺口部分细节如图3所示。图2单微缺口网格划分图示图3单微缺口的局部细化网格Fig.2 Finiteelementmodel Fig.3 Localmeshofmicro-notch3、应力集中系数受影响分析3.1半径对单微缺口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建立单微缺口长短半径变化的多个模型,得到缺口处应力集中系数。如图4长短半径为20?m10?m的缺口部分Mises应力分布。在此用Mises应力作为局 部最大应力 即可较为准确的求出缺口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值

6、。图4单微缺口 Mises应力云图分布(局部)Fig.4 Misesstresscounterofmicronotch将图4所得的? max?201.1MPa和载荷P=100MP与净截面名义应力误差足够小,可以不考虑)代入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式中即得到此时 K-2.01什1】。该结果与式(1) 中取入T, n=2, ?=a2/b (缺口底部顶点曲率半径),Rz=b的单缺口情况得到K=2相比,可 看到两者相差不大,说明模型单元网格划分是合适的。同理通过长半径a取值从10?m到50?m,R=b=10?m且b/a逐渐减小时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得到表1所示结 果;其中在b/a=0.5时增加计算b=5?m和2

7、0?m两组数据,确保以b=10?ma可变来实现b/a变化的正确性。表1不同缺口长短半径比时的KtTab.1 Kwithdiffere ntratiobetwee ndeptha ndbreadthb/a12/30.52/51/32/71/42/91/5a/?m1015102040253035404550Kt3.042.362.032.012.031.811.681.581.511.451.41图5K与b/a矣系曲线图Fig.5 b/avsstressc oncen trati on factor从图5中可以看到缺口短长半径比与K的尖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相尖系数 达0.998以上的线性尖系式Kt

8、 =1 2.044b/a(4)将式(4)与式(1 )进行对比,式(4)的结果可为(1)式中n加修正项所得。在式(1 )的基础上,建立修正公式:Kt = l 2.044,:(5)将b/a=0.5时b=5?m和20?m代入式(5)中,得到结果与表1中有限元解比较,发现两组误差均不超过1%此外将b=2?m,a=10?mffi b=50?m,a=50?mB勺两种 极限情况代入(5)式得K=1.4088和3.044,与采用相同单元尺寸的有限元算法得到的1.395和3.147误差也仅为1箱口 3%这些说明式(5)准确,但该公式只适用于一定尺寸下单微缺口的情况,对多微缺口的状态需要进一步修正。3.2多微缺口

9、存在时的K及其受表面粗糙度影响根据单变量分析法,只改变缺口的中心间距d,研究反映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即单微缺口 应力集中系数(K单)和缺口间距与缺口宽度比值(d/2a)对多微缺口状况K影响。首先分析缺口个数n对&的影响。取缺口中心间距d为40至200微米范围内某值不变,在实体上边缘中心附近有a=20?m,b=10?m勺2至4个连续微缺口,缺口分布为靠中心 对称分布,见图1右所示。建立模型计算得到多组K,数据见表2所示,并绘制相应曲线图6 °表2不同数目缺口时的KTab.2Kwithdiffere ntnu mberofnotches缺口数目Number n应力集中系数 Stre

10、ssConcentrationFactorKtd=40d=80d=120d=160d=20012.0112.0112.0112.0112.01121.8451.9201.9481.9881.99831.8031.9021.9341.9851.99841.7891.8951.9321.9862.009图6缺口数目n和K尖系图示Fig.6 Numberofnotchesvsstressco ncen trati on factor从表2中和得到的图6结果可以看到多个缺口的存在可以降低单缺口存在时的应力集中系数;一定范围内(从表中看是 d取200?m即5倍以内时),缺口中心距增大,K逐渐变大,超出该

11、范围K,受间距影响就很小(8倍缺口宽度后几乎不受影响);缺口数目增加时K减小;且缺口中心间距足够大(比如图中d取120?m为3倍缺口宽度时),缺口的数目的增加对K的影响很小,这些正是后面选取合适间距做计算的依据。此外,从曲线趋势上可以看到:缺口数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恒定间距多微缺口的K值趋于稳定,为此在定量分析时就应该保证足够多的微缺口数以较好模拟表面的粗糙特征,以得到准确数据。故选取10个相同的等间距微缺口,分布如图1右所示;采用对称分析左端轴线约束, 右侧五个缺口均匀分布的模型,其他条件与前面相同。缺口宽度为2a。a=10?m b=5?m不 变。计算得到下面不同间距时的K,见表3所示。表3

12、不同缺口间距下的KtTab.3 Stressc oncen tratio nfactorwithdiffere ntspacebetwee nno tchesd/?m304050607080901001.522.533.544.551.8231.8631.9141.9311.9501.9651.9772.017考虑多微缺口时应力集中系数Kt与同条件单微缺口的K单有下面尖系Kt=: Kt 单(6)式中K为多微缺口时的应力集中系数;?为比例系数;K单为单微缺口时应力集中系 数。因此将所求得Kt与式(5)中a=10?m b=5?m的单微缺口 K#=2.022进行合适拟合,得 到如图7所示的线性尖系,

13、即得到与d/2a有尖的系数参量?,进而最终得到多微缺口的应力 集中系数经验公式。图7K与缺口间距尖系拟合曲线Fig.7 Spacebetwee nno tchesvsstressc oncen trati on factor结合式(6)得到相尖系数达0.987的连续相邻多微缺口与单微缺口应力集中系数尖系Kt =0.869 0.025 (3)心单(7)将公式(5)代入就 2a得到表面粗糙度对应力集中系数影响的最终修正公式Kt =0.869 0.025 (#) (1 2.044 Rz) ( 8)选取间距d为90?m长短半径a,b分别为15?m,5?m半椭圆缺口( d/2a=3)来检验。用有限元方法

14、得到Kto=1.671,与公式(8)得到的KT.587的误差不超*eqv/OOKt ( 11)过5.0%,说明该经验公式是适用的。4、疲劳寿命预测在分析多微缺口疲劳寿命之前应该首先确定危险缺口。对a=10?m b=5?m的左右五个缺口均匀分布的对称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三组不同间距下由外向内 五个缺口处的应力集中系数K按图8中编号给出顺序缺口的K变化数值如表4 所示,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图8缺口编号及Mises应力云图(d=50?m)Fig.8 NumberandMisesstresscounterofmicro-notches表4多缺口不同间距下KtTab.4 Kfornotcheswith

15、differe缺口编号Numberd=30?md=50?md=80?m11.8321.9141.96521.6731.8151.94631.6381.8341.92841.6131.7621.93351.6231.8121.925图9不同缺口的Kt变化Fig.9 Thechangesofdifferentnotches从表4和图9可以看到对于表面多微缺口 状况,最外边1号缺口处的应力集中程度最 高,显然为危险缺口,分析缺口疲劳寿命应 该重点分析这个最可能破坏处。根据上面的分析,将加工后LY12CZ铝合金的表面纹理组织简化为宽度等于50?m冲心间距与宽度的比d/2a为3的连续多微缺口模型。研究不

16、 同粗糙度艮时缺口 的疲劳寿命。在式(2)和式(3)基础上,文献12根据实验给出存活率(Sv )分别为95% 99.9%的LY12CZ铝合金切口件疲劳起始寿命表达式N =3.30 1013 iveqJ78 -1371-78 严 95%S/ ( 9)N =3.02 10131:匚 心03178 严 99.9%Sv ( 10)由公式(3)所给的当量应力幅厶二eqv可得在疲劳载荷为R=-1,100MPa时有式再根据式(8)及模型在不同粗糙度Rz下的应力场,结合式(9)、式(10)和式(11)就可以得到微缺口在存活率为95% 99.9%寸的疲劳寿命如表5所示。处理后得到粗糙度Rz与缺口疲 劳寿命对数尖

17、系曲线如图10所示。表5各个模型的疲劳寿命Tab.5 FatiguelifeofmodelsR/?mAtJeqv/M P aN(95%)/cycleN(99.9%)/cycle101.331336211419151.521522065861201.721723274377927460251.911911254313514568302.10210629256316164图10粗糙度Fz与缺口的疲劳寿命尖系Fig.10 Roughnessvsfatiguelifeofnotch从图10可以看到,粗糙度艮增大,缺口的疲劳寿命减少。存活率一定时,表面粗糙Rz与缺 口的对数疲劳寿命之间有二次曲线拟合尖系

18、式2log N =11.625 -0.378Rz 0.00615RZ 95%S ( 12)2log N =7.959 -0.135Rz 0.00179 Rz 99.9%S/ ( 13)式(12)和(13)的相尖系数均在0.98以上。对连续椭圆多微缺口化的表面纹理,将Rz=23um (弋入式(12)和式(13),可得到缺口在不同存活率下的疲劳寿命分别为1528797 (95%S),632280 (99.9%S)。与Rz=23?m时采用上面相同算法所得到的不同存活率下缺口的疲劳寿命1643383 (95%S)、649575 (99.9%S)进行对比,其相对误差分别为7% 3%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5%

19、可以看到,用二次曲线来拟合缺口的表面粗糙度与缺口的对数疲劳寿命尖系,其相对误差很 小,通过验证平均值在5%左右。因此,用二次曲线来拟合表面粗糙度与缺口的对数疲劳寿命尖系比较合适。即可以认为,表面粗糙度与缺口的对 数疲劳寿命呈二次曲线尖系。5、结论通过把平板表面纹理形貌特点连续相邻多微缺口化,采用有限单元方法计算得到不同表面粗 糙度下的表面应力集中系数K进而对缺口疲劳寿命进行了具有一定存活率的估算。最后模拟分析 有以下结果:1) 多微缺口可以降低单缺口存在时的应力集中系数,且外沿缺口应力集中 程度高。一定范围内,缺口半径保持不变时,缺口中心距的增大, K逐渐变大, 超过该范围即有K达到单缺口水平

20、而不再受影响。2) 缺口数目增加时,K减小,当数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K停止变化;缺口中心间距越大,缺 口的数目增加对K的影响将减小。3) 建立了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应力集中系数之间的经验公式 (8)。4) -疲劳寿命随表面粗糙度增大而降低。在相同存活率下,表面粗糙度与表 面微缺口的对数疲 劳寿命呈二次曲线尖系。6小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制作的论文,我深刻的发现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对比较低,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参考文献1吴松青表面粗糙度应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2. 张东初,裴旭明加工工艺对表面粗糙度及疲劳寿命的影响中国机械工程,20033. 郁大照,陈跃良,多缺口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研究强度与环境2002,4庄茁,张帆,岑松,等.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实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魏建锋,郑修麟,吕宝桐LY12CZ铝合金切口件的P- S- N曲线表达式及寿命估算机械工程材料,199714级车辆工程一班谷玉乐2016年5月2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