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36325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养猪先进工艺、环境调控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环境调控的管理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陈顺友 吴梅芳 熊远著 邓昌彦 叶培根 帅启义(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430070)【摘要】 通过五年的攻关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适合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实际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先进管理技术与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解决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岀栏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死亡率高和生产成本高的“四低两高”矛盾。以加速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的攻关目标为如下五个方面:(一)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二)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相配套的设备、设施技术集成体系;(三)建立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生产技术

2、管理的规程和指标评价体系;(四)开展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的应用;(五)根据猪群的繁殖与生理特性的不同,针对养猪生产车间建设的特点,实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最终提高我国规模化养猪产业化技术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关键词】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环境调控技术 计算机应用科学管理【前言】根据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任务的要求。开展了社会适存规模量以1.5、1.0、0.5、0.3万头养猪系统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瘦肉猪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技术与资源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经过采用单位申请、部门推荐、专家考查,最终由省政府项目管理办组织评审

3、认定。选择在华中农业大学、黄石市江北农场畜牧公司、黄石市花湖农场畜牧公司、鄂州蒲团养猪场、浠水长流畜牧公司、仙桃九合垸畜牧公司、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公司等八个单位列入试验示范场。将毗邻的江西丰林企业集团畜牧公司、武汉市信达畜牧公司、九江五里乡养猪场、宜城市小河畜牧公司等几个单位列为技术辐射场。利用兴建或者技术改造方式,分别建成了生产与管理科技含量高的不同规模的养猪场。经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一专题报告。1、确立的攻关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通过攻关研究,要求达到提高规模养猪生产水平。使商品猪170日龄达到100公斤体重,岀栏率160%以上,经产母猪年产2.0-2.

4、2胎,能繁母猪年提供商品猪 18-20头。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在我国原有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集约化养猪适度的规模、适宜的生产工艺流程、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的研究。在生产工艺模式上,采用先进性兼顾适用性原则。在技术模式上,利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集成与专题创新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规模含量上,采用以1.0万头为主,辅之于0.3、0.5和1.5万头为单位;在推进产业化方面:采用专题研究单位攻关示范基地 湖北省k中南 全国逐次展开。2、专题执行情况评价2.1、研究岀了一套规模化养猪的核心管理技术养猪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企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率低,但是规模化养猪是一个新兴

5、的现代工厂化产业,企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指标量化评价与市场经济预测分析技术,科学的企业组织本项目来源:“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一一湖北瘦肉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两个专题,编号:9600301 02 (5)。由湖北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共同承担。此报告主体研究内容为华中农业大学的部分。运行技术。2.2、规模化养猪企业规范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专题组在充分调研湖北规模化养猪场的已有生产管理技术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养猪系统技术理论,系 统地制定了四套规程:制定了规模

6、化养猪场建设工艺技术参数对于建设不同模式的养猪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制定了规模养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照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成为实施科学化管理的依据;制定了规模 化猪场企业管理技术规程、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规程,将管理与生产的要素有机地结合。通过以上四套规程的研究, 从而使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标准 化,规范化,并且正在着手申请将上述规程提升为行业标准。2.3、养猪生产市场波动规律的预测研究根据我国养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特点建立预测模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猪-粮”二因子比价关系,提岀了反映养猪生产市场变化的预警信号:红灯区(差)=5.74、黄灯区(中)=6.61、绿灯好)=7.73。以基

7、本母猪占肥猪岀栏量的比例为基础,研究养猪生产市场变化的预警信号,“基本母猪/肥猪岀栏量”:养猪企业6.0 6.5%,社会宏观生产量7.0 - 7.5 %均为常态量分布,若岀现非常态量比例上升(比率增减时)将预示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比例下降的趋 势,提示养猪生产的扩张或萎缩。综合运用上述敏感参数,可以掌握养猪生产的规律性,指导宏观养猪生产、适时地进 行生产调整,化减市场风险,并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规模化养猪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研究方面,选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将各变量逐步导入,建立规模化养猪场的成本分析模型,建立该猪场的模型:Y= a?Xb1 ?X2b2?X3b

8、3?X4b4?%b5?X6b6式中,Y全年总收入;X(i=1 6)获得总收入的各主要生产要素成本;a,bbbe为待定系数。将所列表中的资料输入计算机运算,由计算机最终得岀的生产函数模型为:0.311.115 0.2080.088 0.0920.08Y= 0.57 ?X1 ?X2 ?X3 ?X4 ?X5 ?X3R2=0.92831 (多重可决定系数):其表示该猪场总收入升降变化中,有92.83 %的原因由这7个因素的变动来解释。模型中弹性值 bi的大小序列为:饲料(b2 = 1.115 )兽药(b3 = 0.208 )燃油费(b5= 0.092 )合并项费(b6=0.08 )工具材料(b4 =

9、0.088 )和工资(b1= 0.31 )根据弹性理论:当 b 1时,表示成本有较小增加进,收入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应该增加该成本投入;当0vbv 1时,表示收入增加程度小于成本增加程度,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增加成本仍可使总收入增加;当bi0时,表示收入随着成本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分析判断并且形成最优化的成本结构。2.4、规模化养猪企业指标不同生产方式技术经济评价针对我国养猪生产的实际,深入研究不同规模量养猪指标评价技术,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规模化养猪不同规模量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规模量项目、0.3万头0.5万头1. 0万头2.5万头投资额(万200300600900

10、元)生产工艺工厂化工厂化现代化现代化设备设施较先进先进先进先进技术配置较合理合理合理合理劳动效率较高较高高高环境调控一般较好好好适应能力较强较强强强产品质量较好较好好好社会贡献较大较大大很大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大市场风险大生产风险大生产风险大考核办法:繁殖力、岀栏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利润率、FC+ R适度规模量(QR =P - VC(FC固定成本、R盈利、P单位收入、VC变动成本)。2.5、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的研究规模化养猪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表现为产品具有活性与可塑。对生产工艺、管理方法、环境条件、疾病的侵扰、饲养方式等多因子具有敏感性和互作效应,直接影响产品产岀的质量和数量

11、。因此,要管理好现代规模养猪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对各类信息的有效综合和快速准确分析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九五”期间,专题组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猪场管理技术的嫁接作为提高规模化养猪企业管理的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 出了如:美国亚卫公司的 Pigmap,广东省农机所的PPIMS及中国农业大学的“金牧”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并且,建立 了技术与产品推广的网上操作系统。还为大型规模场培训技术人员13名;在很多示范猪场配备了计算机。应用覆盖于生产管理、育种管理、饲料配方管理、疾病诊断、财务分析等八个方面。3、研究建立了规模化养猪新生产工艺模式我国养猪业是由传统式、分散性、副

12、业型的原始的生产方式转变过来的。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课题立项以后社会畜牧业产业化的兴起,一批几千至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随之建立起来。在湖北省千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建有 300多家,预示着传统的生产工艺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规模养猪生产的要求,需要按工业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建立更加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配套更加先进的设施设备,创造优良的气候环境。为此,专题围绕建立现代工厂化养猪为特点的养猪新工艺进行了攻关研究与试验示范。3. 1规模化养猪新生产工艺模式及工艺参数的研究规模养猪一般实行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肥猪育成和肥育等几个环节,将几个环节有机衔接

13、起来,形成流水式生产线,按一定的“繁殖节律”组织生产过程。现代五段式生产工艺流程是随着工厂化养猪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要求规模化猪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按标准的工厂化模式装备。对原有的规模化养猪场,又必须分步骤地按现代新工艺进行改造,即对母猪妊娠、产仔哺乳及保育等关键环节进行工厂化工艺改造,建立部分工 厂化工艺流程模式。位回周6170日龄,体重达100KG上市将不同规模猪场生产技术指标与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一致,制定出系列化技术指标参数。确定建设规模化养猪场的技术档次、技术经济标准的起点标准。表1规模猪场生产技术指标参数项目参数项目参数妊娠期(日)11435日龄8.0哺乳期(日)3570日龄25保育期(

14、日)35175日龄100断奶至受胎(日)714繁殖周期(日)155167每头母猪年提供活猪数母猪年产胎次2.16初生时(头)22.5母猪窝产仔数(头)11.535日龄(头)21.84窝产活仔数(头)10.43670日龄(头)19.1成活率()71175日龄(头)18.8哺乳仔猪92.5公母猪年更新率(%33保育猪93母猪情期受胎率()90生长猪98公母比例1:25肥育猪99圈舍冲洗消毒时间(日)7初生 180日龄体重(kg)繁殖节律(日)7初生时1.2周配种次数1.2 1.4为了把不同规模猪场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要求具体化,从而使全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合理的猪群结构与比例。则根据新工艺流程图

15、,设置年出栏0.3万头、0.5万头、1.0万头、1.5万头规模养猪生产过程参数。表2、不同规模猪场新工艺模式猪群结构参数猪群类别生产母猪(头)200300600900空怀母猪5070140210妊娠母猪102160320480分娩母猪4870140210后备母猪20265278公猪10122436哺乳仔猪40060012001800保育仔猪43865413081962肥育猪990150030154500合计存栏2058309862119294全年上市商品猪343251481038415444为了保障流水式生产工艺的运行畅通,对影响生产工艺运行的栏舍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不同规模的猪场常年存栏

16、的各类猪群结构和繁殖节律, 为猪场确定岀各类猪群的工艺单元数。 规模化的工厂化养猪一般是实行“周日制” 生产作业。将繁殖节律定为 7日,根据这一节律,沿用表 2的数据可知各阶段存栏猪群头数。表 3列岀了万头规模化猪 场的栏舍配置标准。表 3 、 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相衔接的群体周转速率与栏位配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第五阶段-A -B-C种公猪车间配种妊娠单体妊娠产仔哺乳车间保育车间生长肥育车间车间限位车间* 每批存栏524126(出生20或515周数35日龄)(3670日龄)(71170 日龄 )* 每个栏位消毒维修 备用1111 1周数* 每个栏位实际52-(4+1) 52*

17、(12+1) 52- (6+1)52* (5+1) 52* (15+1)年利用批次10.448.58.53.3* 常年存栏量或25140320140140套栏位 /年10000 头/年存栏量 / 批1200头/批3030 头/批* 每头猪有效利4.6 X 2.12.2X 0.62.2 X 0.62 X 1.82X 1.85.5. X 3.3 18用面积M2/头.窝"101.321.323.63.618!20头/栏1M2/头* 每个车间规格50X 6=30050X 8=40050 X 8=40050 X 8=40050X 7=35050 X 7=350面积与结构* 每个车间栏位数 25

18、75X 2=15075 X 2=15025 X 2=50同左5* 兴建或技改车间 1123310栋32 、在国内率先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Auto-CAD 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工艺设计在系统考察比较了国内外规模化养猪设施设备技术与产品的基础上,专题组重点围绕单元式猪舍、楼房猪舍,装配 式猪舍等新型猪场建筑模式进行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并创新性地将计算机CAD会图技术用于猪舍建筑设计,研制设计出13套不同的生产模式,推广 CAD系列图纸15套。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系统设计在国内同行业具有先进性。它的特 点是:可以代替手工会图所需的技巧,而且有着手工会图所不及的先进性,仅需通过会制猪舍的立体图便可

19、以转换成不 同方位的侧视图、俯视图以及主视图;且会制精确、简单、修改容易;并且,可以与其它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互相利用 得到彩色立体效果图、彩色平面效果图等等。避免手工会图繁琐复杂又不精确直观,弥补手工制图的缺陷。采用这项技 术对规模化猪场的建设具有实践意义。成功地为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猪场、黄石市江北 农场畜牧公司万头规模化养猪场、武昌鱼集团养殖场、国营五三农场高湖猪场、天门青山畜禽公司灰市猪场、天门健康 集团猪场进行了兴建与改造的技术设计。CAD技术显现了如下的主要优点:3. 2. 1、 CAD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现代养猪场规划设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322、有效地提

20、高了设计图的技术密度和实际效果,从不同的方位显现出总体与局部的技术构件, 图象清晰、线条均匀;3 23 、突破了采用人工的方法,所无法能够完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翻转处理以及各个部分着色技巧,提高了 设计的能力和范围。324、由于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的主导作用,与之相配套的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表达整个技术活动的形象化。 专题研究出的新产品设计先进、结构合理、品种配套、美观适用、操作方便、充分克服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不 足之处,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共向社会规模猪场开发 4000 多套(台)。共指导参加攻关协作的猪场、及辐射猪场 30 多家进行设备、设施配套与选型,为规模化猪场开展新工艺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21、与装备保障。33、进行“单元式全进全出”养猪生产新工艺模式的研究“前未岀空,后已进圈”的针对流水式养猪生产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养猪效益的特点。同时又能够克服过去那种不间断式管理方式造成的养猪车间不能彻底空栏消毒的弊病。易于将前一批猪群的疾病遗留给后一群,很容易在整栋猪 舍蔓延不断。见如:仔猪下痢等消化道疾病及母猪围产期疾病难于控制,甚至多种疾病交叉感染等。在少数农场养猪场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借鉴国外最新技术成果,研究推岀分单元化“全进全岀”的养猪生产新 工艺,收到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基本上消灭了仔猪黄白痢、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及母猪产道炎、乳房炎、无乳症等疾病。 分单元“全进全

22、岀”养猪工艺同传统工艺及流水式工艺生产水平的结果对比详见下表4。表4 华中农业大学单元式“全进全岀”生产工艺与一般猪场生产效果对比项目传统工艺*流水式生产工艺*单元式全进全岀*母猪年产胎次(胎)1.82.22.2 2.4母猪年产活仔(头)182222 23仔猪断奶育成率(%85 8790 9292 93.5仔猪保育期育成率(%9597生长育肥期育成率(%959597每头母猪年岀栏商品猪数(头)14.5 14.917.9 18.319.0 21.5万头猪场所需种母猪头数(头)万头猪场所需养猪操作人员(人)671690546 559526465仔猪消化道疾病发病率仔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713030商

23、品猪上市形式高较高低一般高低集中均衡均衡注*鄂东某猪场1999年生产数据。*湖北黄石某猪场1999年生产数据。*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 1999年生产数据3.4、规模养猪“繁殖节律调控”技术研究“分段饲养、同期发情、同步分娩、全进全岀”是现代规模化养猪工艺流程和高效率运行相配套的核心技术。科学适宜的分段饲养,可以提高生产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猪群的生产潜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实行科学的早期断奶技术,实施“繁殖节律调控”技术。3.4.1、本项研究从综合考核养猪生产效率的角度,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设定的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岀栏猪头数为评价指标,分别在华中农业

24、大学试验猪场、国营人民大垸二猪场和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三猪场为地点开展试验。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母猪”和“杜长大”商品猪为对象的试验,结果以“长大”二元配套系种猪为对象的试验结果见下表5。表5、不同断奶日龄对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项目35d42d49d产仔窝数(窝)10109总产仔数(头)122115107总产活仔数(头)121113101窝平产仔数(头)122± 1.4811.5 ± 1.8411.89 ±2.26窝平产活仔数(头)12.1 ± 1.4511.3 ± 1.8911.22 ±1.7270日龄育成数(头)1131029570日

25、龄育成率( )93.3990.2794.06断奶至发情天数(d)3.6 ± 0.483.5 ± 1.083.44 ± 0.73断奶至配种天数(d)5 ± 1.054.5 ± 1.084.78 ± 1.09一次发情受胎率()9010088.89次胎窝平产仔数(头)11.67 ± 1.2210.5 ± 1.1811± 1.93次胎窝平产活仔数(头)11.56 ± 1.4210.1 ± 1.4510.88 ±1.64繁殖周期(d)154160.5167.78年产胎次2.372.27

26、2.18从表可以看出,湖北省的种猪场仔猪断奶适宜日龄为42天,商品猪的断奶适宜日龄为 35天,比通行的断奶日龄提前7-18天,通过推行适宜早期断奶,可使母猪年产胎次增加 0.1-0.2胎,年提供商品猪增加1-2头。3.4.2、1999年秋季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选择空怀经产母猪56头,按对等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 30头,以FD 600催情素诱导发情,对照组 26头不作处理,自然发情。结果试验组母猪在注药后3 6d发情率为86. 7%(26/ 30),同期对照组发情率为 73. 08%( 19/26),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 05)。另外,选择临产英系大白母猪66头。随机分为两组

27、,试验组36头,用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分娩;对照组30头,自然分娩。结果试验组在用药后24.08± 9.18小时开始分娩,两天内有 94. 44%( 34/36)母猪分娩。试验组白天分娩比例,平均妊娠期、胎衣排出期分别为 80.56%、114.47 ± 0.70d、24.92 ± 31.99min,对照组分别为 53.33%、115.27 ± 1.70d、41.97 ± 42.68min,差异均达到显 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可使母猪分娩高度同期化,对新生仔猪无不良影响,经济效益显著。3.5、开展了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推

28、广应用针对武汉地区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夏季高温湿热、冬季低温湿冷,对养猪生产的干扰大、损失大。采用了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3.5.1、从建筑设计上考虑屋面、墙体的隔热和保温性能;从管理的角度,考虑车间内合适的存栏密度。3.5.2、冬季供暖一一科学地按照猪群的繁殖与生理的特性不同,对极差温度的耐受性不一,冬季产仔哺乳车间和仔猪保育车间采用热风炉或者热水循环供暖,舍温可达1820oC。局部采用电热板辅助。3.5.3、夏季采用不同的防暑降温方法一一产仔哺乳车间降温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包括湿帘和轴流风机。试验结果:当舍外温湿度分别为32.3 oC、58.9%。运行45分钟后,舍内温湿度分别为

29、29OC79.1%。平均温度下降3.3 oC,湿度增加20.2 %。氨气浓度下降0.21mg/l。舍内平均风速0.53m / s。滴水降温系统:包括滴水和正压送风。在猪只头部周围滴水,然后通过正压送风,使母猪头颈部的风速达到 0.6 1.0 m /s。由于传导和蒸发作用,带走母猪大量体热,有效的缓解母猪热应激,母猪体温下降0.5oC,呼吸频率降低16次/ min。使母猪感到凉爽、舒适、呼吸平缓。在应用过程中,当舍温29oC以下时开启风机实行负压通风,舍温超过29oC开启滴水降温系统,舍温超过32oC开启湿帘降温系统,这种降温方法较为稳定有效。3.5.3、单体妊娠车间降温“滴水+纵向正压通风”。

30、经示范场应用测试,当舍内温湿度分别为36oC、65%时,滴水和不滴水呼吸频率分别为65.5次/min和128次/ min,舍内平均风速达 1.24m/s。3.5.3、仔猪保育车间降温集中细雾降温系统。该系统在猪舍进风口处布置喷雾装置的蒸发降温方式,通过细雾滴喷入猪舍进风口空气中蒸发吸热使之降温。在保育舍试验结果:当舍外温湿度分别为33.2 oC、57.4 %时,运行20分钟后,舍内温湿度分别为29.3oC、79.3 %,温度下降3.9 oC,湿度增加21.9 %,氨气浓度下降1.208mg/ L,猪舍内平均风速为 0.71m/s,在 高温天气风速适宜。3.5.4、空怀妊娠车间和生长育肥车间降温

31、该舍为传统的开放式猪舍。应用局部环境一一射流控制喷雾降温系统。由送风系统、喷雾系统组成。对各猪栏局部环境加以控制,在每个栏位设置气流喷孔,由气流射流在栏内猪活动区域,形成气流场。再由喷雾系统向气流中加 入细雾滴,依靠水雾蒸发吸收种猪体热和周围环境热量。为猪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经运行测定,降温系统控制区域内,平均风速0.79m/s,控制区内平均温度比控制区外下降3oC,可降低呼吸频率 15.09次/ min,体温降低0.13oC。并确定31oC为该系统开启最低温度。4. 开展技术组装配套,顺利完成攻关任务通过近五年的科技攻关,专题充分应用现代养猪新理论、新技术,将单项技术进行整合配套,将传统技

32、术与现代技术进行嫁接,将现存技术与创新技术进行组装,取得了明显进展,达到了攻关目标的要求,完成了攻关任务,表6列岀了与本专题签订协议试验示范场的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表6、8家攻关示范猪场攻关指标完成情况单位 规模100公斤出栏日龄出栏率()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头平年岀栏商品猪头数省畜牧所0.5万头172206.02.1320.17华农大0.5万头166.21782.019.79五三农场1.5万头170182.32.1921.44江北农场1.0万头175199.42.2517.44京山种畜场1.0万头165172.02.0618.24大垸农场1.0万头178205.02.0519.18花湖农场1.

33、0万头181194.02.3119.38总口农场1.0万头170188.32.222.35合计或平均8.0万头174.13196.882.1720.57攻关目标5万头1701602.118效果比较+3.0万头-4.13+36.88+0.07+2.57从表6可以看出,本专题8家示范场除商品猪达100公斤日龄比攻关指标尚差 4天外,(比“八五”末期提高 10 公斤,相当于缩短饲养期 15天)示范规模、岀栏率、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年岀栏优质商品猪头数等四个指标均达到或超 过攻关目标,其中岀栏率与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头数两个反映养猪水平的综合指标大幅度超过攻关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 水平。5 通过五年的攻关取

34、得的重大科技成果5 1湖北规模养猪新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针对湖北及我国大多数养猪地区的实际状况,建立了“全程工厂化养猪新生产工艺流程”和“部分工厂化养猪新生产工艺流程”模式两种,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 参数及相关设施设备配置模式,研制设计岀了先进的规模养猪生产模式、CAD系列图纸及“金刚”系列工厂化养猪新设备产品。运用的技术模式先进实用,产品配套性好。5. 3规模养猪规范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项成果包括对规范规模化养猪企业建场与生产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四套技术规程:规模化养猪场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与控制规程、规模养猪企业生产技术操 作规程、规模化猪场企业管理技术规

35、程;及规模化养猪企业指标评价技术模型与方法、等级评价标准等。可以作实现规模化养猪企业科学管理,形成管理规范的理论依据。5. 4公开发表研究论文、报告 35篇6 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现代生产工艺的规模养猪科技试验基地与生产线由于本专题的试验示范场新生产工艺技术应用成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参加“九五”攻关课题的规模猪场进行了大面积的生产工艺改革。表统计了参加“九五”攻关示范猪场新生产工艺技术应用情况。从以下表7可以看岀,五年多来的专题攻关 14家攻关试验示范场共投入 4129.90元的建设资金为建立新生产工 艺流程进行了大面积新、改扩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达74816.17平方米,投入工厂化

36、养猪关键设备 6813套(台),相当于新建10个万头猪场。从表可以看岀,本专题研究紧密结合规模养猪生产实践,研究成果物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明显,平均年新增产值16750万元,年新增效益2900万元,按实施应用了三年计算,已累计新增产值5亿多元,累计创纯利润8000多万元。实践证明上述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先进实用,贴近我国规模化养猪实际,是规模化养猪业急需的关键技术,深受欢迎,容易推广应用。目前,我国的规模化养猪生产已占整个养猪生产的15%20%,并以年1%以上的速度递增,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养猪业发展总趋势,因此,上述成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表7、“九五”期间攻关示范猪场新工艺设施设备配套情况(万元

37、、M、套、头)单位工艺类型投资建设面积限位栏产床(栏)保育栏)年新增规模省畜牧所全程工厂化装 配猪舍1463510.535280807700华中农大全程工厂化装 配猪舍1202122.8726084846700五三农场全程工厂化楼 房猪舍5128000384144569500青山畜禽全程工厂化楼 房猪舍12030042402408600花湖畜牧全程工厂化楼 房猪舍300130060016016015000省良种场全程工厂化113072241471741205800江北农场全程工厂化50080004501201208000仙桃畜禽全程工厂化370193102352502008700总口多经部分工

38、厂化211.9381.81442600大垸多经部分工厂化70146323050345000蒲团合营部分工厂化50300080803000九垸农场部分工厂化50300080805000京山种畜全程工厂化35050002251801505000浠水长流部分工厂化20050005001201205000合计4129.974816.17376717621284956000成果已在湖北、河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安徽等省地48家规模化猪场推广应用,总规模达到56万头/年。 按牲猪岀栏率192.09%计算,较一般生产场高 20个百分点以上,在同等规模的条件下,减少饲养基础母猪群3000头以上,每年可节

39、约成本 540万元以上。7、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7. 1、明确目标,规范管理,是成功实施的关键措施为保证专题的有效实施,专题根据课题组的要求组织制定了专题管理、经费管理、资料管理、成果管理、试验示范 猪场管理等有关管理办法和相应技术规程及考核验收标准。在猪场选择上,严格执行高标准,并实施流动管理。同时, 根据我省实际,在试验示范猪场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每个猪场必须投入一定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与更新。经统计19962000年全省14个试验示范猪场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4729.90万元,新建改扩建猪舍面积 74816.17万平方米。在专题实施上,明确任务,落实到人,研究专题分别由省农科院畜牧所和华中农大

40、承担,各专项研究内容分解落实到专人负责实施。16个试验示范基地猪场,由华中农大、省畜牧所和省畜牧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三个单位根据省科技厅的要求和试验示 范的需要,对每一个猪场都分别派岀了12名技术人员长期帮助其开展研究工作。7.2、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技术集成,能加快攻关目标的实现为了加快攻关进度,提高专题研究水平,一方面,我们针对湖北省规模化养猪新生产工艺流程建立的难点,先后 组织专题示范基点40多人次到北京、广东、浙江、湖南等省参观、考察与学习;另一方面,先后三批次选派科技管理骨 干14名到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访问、考察与学习。通过上述措施,使专题组及时掌握了国内外规模化养猪的先进管理经验

41、与新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吸收组装到了专题的攻关技术模式之中,对提高湖北省规模化养猪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 用。7.3、抓推广,促产业化,是专题攻关的根本任务为了促进养猪产业化进程,对养猪业发展真正起牵头和带动作用,专题组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科技成果的推广、辐射,实施全方位服务和“交钥匙”工程,包括8家攻关协作单位在内的 30多家单位,签订了规模化养猪技术协议,为猪场提供总体规划布局、基建工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提供配套种猪,核心预混料和饲料配方、管理规程、防疫规程 以及人员培训等。在示范基点中推行“技术服务站+农户” “公司+农户”等模式进行产业化,采用“三提供一回收”(提 供种猪、提供饲料、提供

42、技术、保护价回收产品)的方式,与养猪户达成协议,并将养殖户联合成立了养殖协会,形成 了 20万头辐射规模。通过以上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养猪业的大发展。通过专题的实施,我们认为: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结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佳途径,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有一定 基础和规模的猪场作试验示范猪场,把技术研究、开发与规模化养殖融为一体,对瘦肉猪产业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个人工作业务总结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

43、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迅速的完成了职业角色的转变。一、回顾这四年来的职业生涯,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参与了新疆库车县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的野外测绘和放线工作、点之记的编写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