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70988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2019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单元测试题B卷姓名: 班级:成绩:第5页共8页一、单选题1 .质量是200g的物体轻放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溢出160g的水,则此物体在杯中的状态是A.沉入水底B.漂浮在水面上C.悬浮在水中D.无法判断其浮沉情况2 .装有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A、B、C三个实心物体分别浸没水中(水没有溢出);发现放入A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小;放入C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大,则A、B C三物体密度满足的条件是()B.p AVp B,p AVpCA.p A&g

2、t;p B,p A>pCC.p A>p B,p AVpCD.p AVp B,p A>pC3 . (2016 雅安卷)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 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 6NB.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NC. 圆柱体的密度是 1.5 x 103kg/3D.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4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容器中盛有液体A,物块M漂浮在液体

3、A中,物块M排开液体的质量为 m1,液体A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1;乙容器中盛有液体 B,物块N漂浮在液体B中,物块 N排开液体的质量为 m2,液体B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2,已知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容器中液体A、B质量相等,物块 M N质量相等。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H'£mJ沁壬: * B甲6D. m1> m2A. plv p2B. pl > p2C. m1< m25 .下列有关压强的情境说法正确的是()A.二把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细管内的水柱上升D.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变大B. 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连通器原

4、理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6 . 一条大河边有一个小河湾,如图。如果把一条小渔船停靠在河湾与河道的交界处,渔船可能会向哪个方向漂去?A. 向河道中漂去B.向河湾中漂去 4A 7乳牛自动喂水器C.D.吸尘器C.在原处旋转D.沿河湾边缘移动8 .如图所示,在一盛水容器内一挂着重物的气球悬浮在水中如图位置当你用手将该气球稍向下移动,松手 后,气球将()A. 在移到的位置继续悬浮B. 上浮到原来位置,再悬浮C. 下沉,直至重物触到容器底上D. 无法判断9 .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可能会出现()A. 两船并行,造成相吸相撞B. 室外有风时,窗帘

5、飘到窗外C. 台风刮过,压塌屋顶D. 汽车驶过,路边的树叶被卷入车底10 .体积相同的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贝UA. F1= F2B. F1 V F2C. F1 > F2D. F1 工 F211 .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盛水的容器,现把两个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物体 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C. 乙容器中物体密度较大B.甲物体的质量较大D.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12 .将同一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水中,如图所示,它所受到的A.向上、向下压力差不等,浮力相等C.向上、向下压

6、力差相等,浮力不等B. 向上、向下压力差不等,浮力不等D. 向上、向下压力差相等,浮力相等二、多选题13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四个装有适量水和盐水的同样的烧杯,对浸在液体中的圆柱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和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B. 比较图丙、丁可知圆柱体上、下面受到水的压力差相等C. 比较图甲、丙、戊说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D. 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是1.1 x 103kg/m314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A.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B. 与物体的体积有关C. 与液体的密度有关D.

7、 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15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有一个装有铝块的平底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终与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 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丁容器中用细线悬挂着一个实心的铝球浸没在水中。已知四个容器中的水 面一样高,P 木=0.6 x 103kg/m3,p 塑料=0.8 x 103kg/m3,p 铝=2.7 x 103kg/m3。对于这一情景,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 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B. 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大C. 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

8、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髙度的数值D. 将悬挂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的大小三、实验题16 .五一假期时,小明同学从一废弃的矿坑里捡回了一块坚硬的矿石,他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测量过程中,他选用的器材有:天平(取大称量为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黄测力计(量程为0 5N)、细线、水.(1) 小明同学首先进行估测,他感觉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还沉,于是他没有直接用天平来测矿石的质量你认为他不用天平的理由是 .(2)小明借助杠杆来测量矿石质量,他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平衡螺

9、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3) 小明同学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按照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读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 m=kg. ( g=10N/kg)(4) 接着他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他的做法是: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取出矿石;用量筒往烧 杯中加水,直至达到标记位置为止.B.在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时,他先加了100mL水,接着又取了 5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水面达到标记位置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V=cm3,矿石的密度 p =kg/m3.17 .某同学用自制的一个机翼模

10、型,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他把机翼模型固定在一根铁丝上 ,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当他接通电风扇对机翼模型吹风时,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B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根据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 实验时,机翼模型的上表面的空气流速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机翼模型的下表面的空气流速;(2) 这个实验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3) 如图乙是某科研部门设计的实验太阳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这种形状的汽车具有的优点是: .(说出一点即可)18 .某组同学利用如下器材和步骤验证“阿基米德原

11、理”.(1) 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2) 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 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3) 在进行步骤 C时看到的现象是: .(4) DE两步可以算出小桶中水的重力,这个重力跟 相等.(5) 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如图不同,这个步骤是 (选填代号即可)四、计算题19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

12、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 1.0 x 103kg/m3.求:(1) 物块受到的重力;(2) 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 物块的密度。20 .如图所示,A是重为6N底面积为4X 10-3m2的均匀正方体,B是装有1.6kg水、底面积为 2X 10-3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质量),A、B置于水平地面上。 g 取 10N/kg , p 水=1.0 x 103kg/m3。第7页共8页(1) 求A对地面的压强。(2) 求容器B中水的深度。(3) 现将一质量为1.2kg的实心物体C分别放在A的上面和B容器的水中(水不溢出),若A对地面压强的变 化量与B中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相等,请判断物体C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漂浮、悬浮、沉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