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33046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汇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的第二课时,学生对生物这门课还不甚了解,再加上这节课上还有实验,所以这节课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乃至这辈子对生物这门课的认识都很重要。对教师来说这节课很关键。一要激发兴趣,二要准备实验。所以这节课准备了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设计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是初中生物课本的第一个实验,学生没有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把探究的方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理解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

2、间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什么是生物,什么不是生物,以及生物的生命现象等知识。但是讲生物必须谈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开始并不知道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态因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很好的掌握,但书本中列举了学生熟知的蚯蚓和土壤的关系以及仙人掌和沙漠的关系,学生应该能够接受。【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

3、的环境因素。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内容。(2)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3)课前观察周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材料用具:纸盒、黑纸板、玻璃板、湿土、干土、冰冻过的湿土(5左右)。(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生物的生存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方面的资料。教学流程表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开门见山引入主题学生拿出自己捉的鼠妇并回忆4人小组讨论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鼠妇生活的环

4、境条件是什么?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14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8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巡回观察指导。学生:

5、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冷环境)。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后一点是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讨论后作出的结论)。教师:巡回观察并提示:实验开始时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学生得出的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

6、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进行情感教育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生活;还有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生观察课本第10页中的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土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

7、和呼吸。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课堂小结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课堂作业学生作业老师点评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二、探究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

8、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4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8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4实验小组: 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

9、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鼠妇的数目环 境l mln2 mind mln4 min0 mln总 数平均数黑 暗潮 湿56789357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75明

10、亮 干 燥54327、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子系统、子系统、对话子系统。l6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ulation test, 3P试验)15题解 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交联纤维蛋白,而后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最后生成D-二聚体,所以D-二聚体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指标。而子宫、肺、卵巢、肾上腺、前列腺等脏器富含纤溶酶激活物,手术或损伤时导致的属于原发性纤溶亢进,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却不增高。3(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答案 B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2。学生68实验小组。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11、2、试根据以下银行取款过程画出数据流图:储户将填好的取款单及存折交银行,经查对储户帐,将不合格的存折和取款单退回储户,合格的存折和取款单交取款登记。处理时要修改储户帐和现金帐,并将存折、利息单和现金交储户,同时将取款单存档。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8() 一定量的羊水、转移的癌细胞、骨折时的脂肪颗粒或其他带负电的异物颗粒进入血液,均可通过表面接触形式激活凝血因子,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冷的环境)。(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湿土、冰湿土。B1-抗胰蛋白酶抑制减轻(2)实验过程:2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合并现金流量表列报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学生:

12、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10上述交易或事项对甲公司20X4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是( )。 教师:巡回观察并提示:实验开始时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后一点是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讨论后作出的结论)。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鼠妇的数目环 境1min2min3 min4min5min总 数平均数温 暖566893467冰 凉5442l1634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

1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的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为什么)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二)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生活;还有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

14、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1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3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呼吁人们为保持生态平衡而行动起来!)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观察课本第10页中的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 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土

15、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针对蚯蚓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作业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板书设计】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非生物

16、因素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2、生物也能影响环境【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它分为_和_。2.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3. 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4. 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二、选择题1. 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探究性实验,我认为应该准备充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对实验技能和方法的训练。不管学生实验做的怎么样只要学生做的有兴趣,就应该及时的给予评价。对于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想法。本节课之前,应告知学生鼠妇在什么地方容易捉住,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生都住进了小区,鼠妇的生活环境在缩小。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捉鼠妇,这正是学生对生物有兴趣的表现,应该给予表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