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篇.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33473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篇) 第1篇: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近期,有幸拜读了我国小学数学领航人吴正宪老师主编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在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吴正宪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正如_学院杨文荣教授所写的书评: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儿童有尊严地生活,这是吴正宪儿童数学思想的一大亮点,也是吴正宪教学成功的根本原因。 吴正宪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一点点地渗透进了课堂教学的细枝末节。下面,我谈谈令我感触较深的几点。 一、教学目标也可以因学生而修改 对于多数教师而言,教参书上所列写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

2、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大多数教师会逐字逐句仔细解读教学目标的内容,然后谨慎地遵照教学目标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但在吴老师看来,只要学生有需要,教学目标也是可以修改的。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参书上所写的教学目标为: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会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直观图,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能巧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通过编口诀,尝试运用类推的方法学_新的知识。 在对学生进行前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56.8%的学生能将9的乘法口诀全部写对,11.4%的学生表达不规范,25%的学生写出了大部分(写到六九或七九),6.8%的学生写出了少部分。

3、从对学生的实际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教学之前,已经能写出9的乘法口诀,不会的只有少数学生。 根据这个实际学情,老师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在学生初步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等方法,发现口诀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找到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规律性,获得探索规律的一些方法,体会自信,增强对探索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调整,更加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正如吴老师所说的,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

4、意识。 二、错误也是一种美 教师对于表现出色的孩子总是喜笑颜开,当看到学生出现的错误,大多数老师都会愁眉不展。但在吴老师看来,学生的学_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如此,吴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很是看重,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经常能绽放别样的美。 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坚持认为5厘米、3厘米和8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而且他用符合条件的三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给大家看。这个时候,吴老师没有直接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先用放大镜领着大家逐个观察三角形的角,让大家发现用小棒摆出来的三角形

5、在衔接处的误差,然后再用课件验证这样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围不成三角形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严谨的求证,这个小男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吴老师的教学智慧令我折服,她不仅欣赏学生的出色表现,肯定学生的些许进步,而且能够深入地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她往往能将一个学生出现的小错误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学_契机,引导大家针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并发现新的问题。 三、隐含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喜欢幻想,爱玩好动,思考问题仍然以直观思维为主。吴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思维特点,总是想办法创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符合孩子

6、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有关周长的数学问题时,吴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叫巴霍姆的人想在草原上买一块地。卖地的人说:你如果愿出1000卢布,那么你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围成的地就都归你。不过,日落之前你必须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否则你的钱就白花了。巴霍姆觉得很合算,就付了钱。他想走出最远的路线,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他就开始在大草原上奔跑起来。故事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巴霍姆该怎样围地呢?他使尽全力,跑的路线长短是不变的,关键是看他围成什么形状。也就是周长一定,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的数学问题。 吴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学生在有趣

7、的故事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已经进入了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中。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她经常会费尽心思创设各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比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童话情境等,这些情境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生喜欢。 四、延迟三五秒 很多时候,老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对教学评价关注的比较少。但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评价可以左右学生的情绪,可以影响教学的进程,也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有研究证明,当老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延长到5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可见

8、老师的等待、延迟评价对促进学生的思考多么的重要。 在教学质数合数时,吴老师创设了用12个小正方形摆不同长方形的情境,学生顺利地摆出了三种长方形。紧接着,吴老师追问:给出的正方形个数越多,拼出的长方形的种数会怎样?好多学生脱口而出:也越多这个时候老师没有做任何表态,只是静静地做思考状,等待着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过了一会,一些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刚才的回答有问题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_欲望;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有是理答的教学策略,说实话,当我刚刚看到“理答”

9、这个词语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理答”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回应方式。教师的理答应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也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理答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反省和深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问与理答”的几点建议,有画龙点睛般的将前面的策略加以升华和总结,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_之后,让我明白了先进的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实践是理念的土壤,只有躬耕于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梳理出有效策略。 年

10、8月第6篇: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研究教材和学生,慢慢进步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终于结束了培训和教学任务两头重的一年, 和想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等都发生了变化, 虽然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 从事事业的新手来说, 这些变化都没有经历过, 但如何面对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有效的教 学目标,实施“以学定教”还是有些难度的。本书中吴老师就支了三招,即把握一个前提 领会课标精神; 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后后三个学期的教学,感受颇深。一、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课程标准是的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义务10 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

11、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一样。 准 并详细到每个行为动词上, 至果然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回想我那前前 这才又闲暇时间静下心来, 每天拜读一下 吴确实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 正宪课堂教学策略 这本书, 回想这一年多的浅短的教学经验,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 能力。 课程目标中对结果目标和过程使用的行为动词不一样, 也有这样的内容。 培训时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讲解, 要学_、要钻研的还有很多。二、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读懂教材, 形成的过程、学生学_知识的方式、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

12、识产生和全面了解知识体教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不仅如此,还需纵 确把握每一个目标行为动词的准确内涵,是制定课时目标的前提。回想过去一年的培训中, 今还是受益良多。 但在平时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是不能准确的运用恰当的动词,向把握知识脉络, 横向沟通知识联系, 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如此才能做到“心中 有数“,进而”教学有术“。而这正是没有经验的我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和未学过 的知识做迁移, 从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_中。在平时挺师傅课的时候是我学_的最好时机, 往往会产生“原来以前的知识可以用在这引出新知

13、的感叹。学生往往对于陌生的知 识产生畏惧感, 而由他们学过的知识来引入, 不仅能巩固旧知, 还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 学_中,让他们产生亲切感,觉得新知识并不难解决,也增加了他们学_的自信。三、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 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 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 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 识。而且现在又提倡“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书中给了三个方法:在班中选择教 学内容进行学生前测与分析, 进行群体研究; 也可有意识地在班中选择个别学生进行观察和 访谈, 进行个案研究;还可以通过作业、课堂观察、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过程进行全面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之前居老师也提到了解学教学过程中想办 研究。 如此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过这个思想, 并做了些实践。 上课之前了解好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是生活经验, 生的学_状况, 确定他们的学_起点, 以这些为前提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法在课前引入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上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读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细细体会吴老师的这三招。 努力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 从 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课,慢慢在教学中成长进步!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读吴正宪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吴正宪教学观摩心得体会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心得体会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0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