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精品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47569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精品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精品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精品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精品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精品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精品教育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受市场经济和个人需求两方面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极快。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在招生、专业调整、机构设置、干部任免、经费使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分别不同情况,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导下,我国高校不断深化改革,自1990 年起,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连年增长 , 1990年 60 万, 2000 年 220 万, 2009 年 629万。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虽然不断扩大,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要求相差甚远。按照美国教育学家马丁?泰罗 (MatinTrow) 的理论观点 :占适

2、龄人口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15 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而超过50则为普及化阶段。尽管在 2009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增至占适龄人口的24%,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标准, 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国家对高等教育每年不断加大投入, 但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 即政府投资、政府办学的模式,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有一定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规模已远远落后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剧。我国高等教育法指出,“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 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

3、发展。 ”这给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 当今世界的竞争, 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竞争中不落后, 必须加快提升高等教育的竞争力的步伐, 而人才的培养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期: 工业化进程尚未定完, 知识经济已迎面而来。 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如果抓住这次机遇,我们完全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即不必经过数百年的传统工业化运动, 而快速跃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样我国就能更早地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如果对知识经济无动一衷, 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迅速拉大。 激烈竞争的国际形势迫使我国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

4、业, 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早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国外和国内的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国外最早的高等教育,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都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国外的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有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不但私立大学在数量上超过公立大学,如美国的私立大学数量占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日本私立高校比例为75,而且有的私立大学(如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美国的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等)与公立大学在学术水平及名誉上相比毫不逊色。我国的公立大学办学时间较长, 学科门类齐全, 基础理论研究水平

5、高, 国内知名的大学是广大中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 不管是中学生本人,还是他们的家长或亲戚朋友,无不为他(她)进入全国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为荣;而私立大学发展时间较迟, 相对于公立大学而言, 私立大学主要以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专业设置为主,以应用技术见长。 我国的私立大学尽管这几年来发展加快,到2009 年,全国共有各类高等院校1983所,其中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334 所,占全国高校总数17%,在校生 446 万人,占全国公立大学在校生的 15%。但是,由于人们受名牌大学观念、 就业观念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大多数人们在通常都喜欢首选名牌大学, 这就给我国民办高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发

6、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二、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可能性美国在 1940 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16,从而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当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按现 值折算为 1004 亿美元,人均: GNP759 9 美元。而我国 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 30 万亿美元,人均 GDP为 1000 多美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家长支付孩子教育的经济实力也随着提高, 再加上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长非常愿意,也十分舍得把钱投到教育。由此看出,在我国民间,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经费资源。为此,我们只要能理顺体制,为有意投资高教者打开绿灯, 为要求接受

7、高等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就能吸引蕴藏于民间的丰富的教育经费资源流向高等教育领域,我国的教育经费状况也能得到彻底改观。民办高等教育以其办学类型多样化、 目标定位准确化, 融资方式市场化等优势弥补了公立大学教育的不足, 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民办高校的培养的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 技术型人才, 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以专科教育为主; 在科类结构上主要有以下几类:财经商业类,如经济管理、外经外贸、金融、财务管理、会计等;工科类,如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机械、建筑、无线电等;医疗卫生类, 如中医中药、 针灸按摩、 护士、五官、妇产等;应用文科类,如

8、专门用途外语、攻关、文秘、新闻、图书馆、法律等。由于大专院校专业结构设立与社会需求存在着差距,为此,仅仅依托公立大学的培养是很难满足人才短缺需求的。 而民办高校的兴起, 正好弥补丁这一缺口, 市场上的需求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三、转变观念,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1、转变就学观念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总认为只有国家正式创办,有著名学者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而人数较少,专业单一,办学不正规,不列入国家正式计划的学校,只能算是培训辅导班。尤其是在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后,许多人仍认为其是赚钱的“学店”,学生根本不会学到什么东西。我国公立大学的优势是能迅速聚集起教育资源推动基础

9、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实现, 它对推动教育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而民办大学有其灵活机制的优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必然选择。为此,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民办大学的发展。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不必遵循公立高校办学模式,而应该体现市场调节的特性。这样有利于保持私立高校的活力。至于质量的问题,在市场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会迫使私立高校自觉地提高质量,而且民办大学会充分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聘请高水平的师资, 提高教育质量,何况政府还要进行质量监督和方向引导。目前一些民办高校之所以收费较高, 是因为政府行为使得高等教育市场发育不足,少量的民办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不能满

10、足社会需求。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市场充分发育,供需平衡或供大于需,价格会自动下调。2、转变就业观念有人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快会造成大学生过剩,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就业”、“稳定”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但以此轻视民办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没有理由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尤其与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失衡、经济政策失调时,就会出现就业不足, 即使不培养大学生也会出现失业的问题,高等教育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不仅能提供经济机会、 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而且它也可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思考、判断和选择能力。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

11、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失业的机会相对较少。多培养一些大学生,他们自己不会失业而且凭着他们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会为别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如果能为下岗人员提供更多的高水准培训机会,则有助于提高再就业率。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大学生如何正确自我定位,转变就业观。 许多人考大学是为了追求劳动强度小,薪资高的待遇, 毕业后稍为重一点的工作怕苦,简单的工作瞧不起,农村乡下没人去,大家都往城里挤。城里轻松的、高薪的工作总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就有人抱怨工作难找, 其背后则是许多工作没人干。 不是大学生过剩,而是要转变观念,应当教育大学生正确自我定位,转变就业观。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有助于淡化大学生群的“特殊性”, 消除其不恰当的“优越感”, 从根本上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目前我国高级人才储备、劳动者素质、科技竞争力,都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的要求。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 高新技术应用和技术结构升级, 迫切需求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为此,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已迫在眉睫,它推动科技的发展,是迈向知识经济的跳板。因此必须当机立断,彻底转变传统观念, 才能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