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33999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共青团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本人来自*,从事共青团的工作,现就xx的共青团工作谈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一、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为工作立足点要在服务对象上“海纳百川”。要树立大青年意识,树立大青年意识最根本的是要拓宽服务领域。突破年龄局限,打破传统上仅仅局限于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年的服务范畴,打破服务对象年龄上限和下限;突破身份局限,突破地域局限,树立开放服务的意识,把来到本地工作、学习、创业的青年都纳入服务对象。要在服务模式上“全新运作”。一是行政推动。细化服务职能,积极顺应政府职能转变,协助政府管理好各项青年事务,承担更多政府授权

2、委托的青年事务。二是事业吸引。积极引导青年创新创业、兴办事业,以事业促发展。三是志愿参与。以志愿者行动为载体,凝聚青年集体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促青年发展。四是典型带动。积极推树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深化“杰出青年”、“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组织”等优秀个人和集体评选,以典型带动全面。五是实践提高。以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等活动,引导青年健康成长。要在服务理念上“文化塑造”。以先进文化引导青年,加强青年文化建设。通过加强青年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团属舆论阵地建设等方式,努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氛围。不断创新青年文化建设的表达方式。用青年喜闻乐见

3、的形式和语言,推动青年文化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整合青少年报刊、网络等团属青年文化事业资源,积极构建富有共青团特色的青年文化产业。二、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创新工作手段要从战略决策上切入。在战略决策面前,共青团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自身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全力支持,全面参与。要从推进品牌上切入。要以“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组织”为载体,深入实施青年文明号、红旗团组织创建,打造品牌共青团,提高社会认同率。要从日常性工作中切入。通过精心筹划和有效拓展,让共青团的身影活跃在工厂、交通、农村等领域,在为党工作有效服务的同时对团的工作和事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反推力。三、拓展建团模式,加强

4、基层团组织建设力度“党建带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路子,将团的工作融入到整个党建工作之中,要争取党委支持,将团的工作纳入整个党建工作体系,一同规划,一同实施。同时要不断完善党团“五项”衔接制度:即坚持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制度,做到党团工作建设上的相衔接;坚持党团干部协管制度,做到干部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坚持“推优”制度,做到党团员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坚持党团校联合培训制度,做到教育环节上相衔接;坚持把团建任务纳入党建任务一起布置和实施制度,做到了目标管理上相衔接,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格局。“动态建团”。要适应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新的劳动组合

5、方式,与生产建制和青年从业流向变化相适应。对团的组织设置进行大胆的科学的改革和调整,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探索以村带厂、以厂带村、社区建团、行业建团等新的团建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真正做到哪里有团员、团组织就建在哪里。要树立“大团建”理念,探索建立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各条战线青年为骨干,以各类青年社团为外围的青少年组织体系,进而广泛地覆盖青少年,大力推进社区团建、非公团建等团建新增长点,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 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农村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朋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农民真

6、苦,农业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2018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位于特哈县西北部,北与xx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通过一段时间在村里,与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感触。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大,一般可以自己采摘,如果要雇人采摘,一般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如果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

7、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一般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都是自己的。如果雇人挖太子参,一般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都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当前农村的这三种主要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事实上这几个产业如果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从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一天3-4元)与雇工工钱(一天35元)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

8、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但是没有龙头企业,农民自身如何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由于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盼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但是却很难很难。虽然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从梨坑村的农业来看,效益不高,但是抛荒地与外出人口并不成比例,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会回到村里种上粮食。之所以放不下这低效的农业,农民们谈起了外出打工的艰辛。由于所受教育不高,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劳动技能,只能是到建筑工地打打小工、踩三轮车,收入来源不稳定,他们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也为我们服务农民指出了方向。在村里与农民

9、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他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党对农民好。农民都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都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贴,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一般情况下住在村里

10、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一些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1、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连6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他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他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当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如何引导好。亟需扶持的农村农民说起眼前之急,一般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映致富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当前电已经没问题,路

11、、水、电视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的确,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由于长年失修,目前路况很差,多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通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村里修路等他们也愿意出钱。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城乡二元格局比较明显,他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他们也对近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希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 大些投入,减少村里自筹资金的比例。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

12、很欢迎,他们也正积极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映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野猪,三怕天灾。的确,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由于病灾引起的。而且由于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生一场大病,一般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他们认为“没得救”的人,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些帮扶机制,让他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一般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允许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有关部门能统一组织一些猎杀行动,减少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仅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产

13、业,而且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特别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更加困难。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除了“三怕”,他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如何调,就是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新品种,如花菇等,但都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他们很希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佚名 2018年)班主任工作体会:多给后进生一些耐心与爱心在校领导的培养与关心下、在老班主任的提醒与担忧下,我于2008年9月1日接了现在这一届学生,开始了

14、我人生中的班主任征程。当我见到我的第一批学生时,我顿时领悟了领导的关心与前辈的担忧所深藏的真实内涵。那是怎样的一批学生啊:其中很多同学穿奇装异服,新潮的发型,桀骜不驯而又抑郁的眼神,行为举止各方面都表现的与他人不同,也可以说为另类,这就是借读生,多数属于后进生。开学之后,一切既在预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的展现在面前:经常迟到,不交作业,课堂上听歌聊天,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等。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最棘手的环节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产生心理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现在就一年半以来的体会与感想做一总结与反思。一、以不变应万变

15、。由于借读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行为规范比较松散随意,因而成绩相对落后,在学习上属于后进生,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各种突发事件自然在所难免。例如:不交作业、迟到、上课玩mp4等电子产品等现象。年轻班主任往往会勃然大怒,难以抑制,当即对他(她)劈头盖脸的一顿责备与怒斥,然后歇斯底里的进行警告。记得我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在窗外进行巡查,发现班里一位女生上课听mp4,我当即进行了批评与警告,情急之下难免用词尖锐。我希望用自己的苦心与严厉能够警醒她的心灵,然而事与愿违,反而激起了她的对立情绪。我事后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补救,努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过错并进行改正。所以,

16、班主任遇事(如学生迟到、旷课、上课说话等)首先要以宽容与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要多了解情况,了解事件的始末,切忌遇事不明因果乱批评一气。当我们在事发时以不变应万变,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对学生的一些行为与想法理解了,我们就可以有备而来,从容不迫,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上可能也就有所改变,从而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使学生的心结从容化解,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二、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学生犯错误时,很多老师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

17、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高一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学生叫赵明智,贪玩厌学,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讲话,给我留下了“顽劣”的印象。我跟他谈话时,他经常保持沉默,事后仍然我行我素。我开始一次次地找他谈话,给他讲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他不是强词夺理狡辩,就是闭紧嘴巴,事后仍然我行我素。他的抵触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寻找一把真正能打开他心锁的钥匙。经过思考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他从小学到中学,因为顽皮而经常被老师批评训斥,渐渐把老师的良苦用心误认为是对自己的责难。所以老师的话根本不放在心上。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教导,而是建立在尊

18、重、信任基础上的倾听,听一听他的理由和委屈,听一听他的愿望和要求。我不再采取批评他的态度,而是找一个能使人心平气和的环境和他谈话,我是倾听者,他是讲述者。我相信自己专注、温和的表情会使他感到安全。偶尔,我会插一句类似“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 等既中立又有引导意味的语言。最后,引导他反思、醒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与发自内心的期望。那一次他流下了悔恨和感动的泪水说“从来没有老师对我这么好过”。以后的学习中言行表现明显好转,慢慢的开始学会配合老师,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班主任工作体会:多给后进生一些耐心与爱心三、心有灵犀一点通。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灵犀来自于什

19、么地方呢?来自于师生双方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来自于师生双方思想的升华。我们这个班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很多学生本质上还是向往着真善美的。不过,有不少同学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的不利影响,心中缺乏判断是非对错、真善美假恶丑的正确标准,却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例如:班上有几个学生认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应该是会吃、会喝、会玩、混得开,这样的人会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而勤奋学习只会无所作为,平庸一生。这些同学由于判断标准的谬误必然使努力方向发生偏差,给班主任和各位老师的班级管理与日常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显然,师生要想走到一起,必须要有一个让心灵相通的灵犀。我认为这个灵犀就是判断是非对错、真善美假恶丑的

20、正确标准。这是长期而艰难的付出耐心与爱心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推人及己,推己及人以达到情同此理、心同此心的意思。为此,教师不仅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更应把自已的体会告诉学生,助其了解自我,剖析自我,产生被理解、接纳的激动之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形成共同的情感体验。其次,将真正的自我表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你是真诚可靠的人。只有表现出真正要与之分担一切喜怒哀乐的情感,学生才会乐于将内心的情感与你分享。在我的耐心和爱心的感染下,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逐渐调整了自己的认识标准,心理与言行不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四

21、、天生我材必有用。后进生由于自己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和身边其他人的认可,缺乏自信和进取心,往往出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因此,很多同学对任何学科学习和集体活动都没有兴趣,态度冷漠。我们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亮点”,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要 尊重学生、肯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断进步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者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的家庭,成长经历,个人的成绩,所犯的过错,只要是有利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就应积极保护。例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杨子婕,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成

22、绩很差,经常违反纪律,对每件事都漠不关心,但舞蹈很有特长。于是我就鼓励她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借机进行表扬、夸奖。从此,她的态度明显端正,言行举止越来越进步。在这一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且任重而道远。以上四个方面无一例外的要求班主任的胸怀,应当像大海一样宽广,都要求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实践证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在心理、言行方面不断好转,成绩有所进步。我想,只要我持之以恒的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交流沟通中去转化这些后进生,就能使学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明显进步,即便只能使他们明辨是非,光明磊落,拼搏进取,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年青是财富,因为敢想敢拼,朝气蓬勃;年青也有不足,因为阅历不丰富。我相信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自己,必能出色的胜任班主任工作,去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p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