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4050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名师优秀教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严春友)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 13* 旅鼠之谜(位梦华)14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 喂出来(星新一) 11、敬畏自然说课稿 一、 说教材,说学生 (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及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 玄思 。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也还没有进行过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把

2、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成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散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的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意,培养语 ,、德育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4、美育目标:感受文章智慧诗意的言语。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

3、者观点。,、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四)教学难点:,、概括要点,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3、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说 教 法:(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讨论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大自然的启示比较,加深理解本文的文体特征。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

4、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论证方法。 (二)、课时安排:,课时。 三、说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主旨。 比较阅读,抓住作品的文体特征。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刘仪伟等解说的世博会的人与自然宣传片)2、学生看后谈感受3、师根据情况适时地导入课题:倒下的是树吗,(宣传片中的一句话),几百年才长成的大树,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来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灭绝。这就是征服自然吗: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可是,海啸

5、、洪涝灾害、黑洞、禽流感、非典等等等等,已经触目惊心地站在人类面前。我们面对自然该如何去做呢,请读严春友的人与自然。 4、板书:课题及作者:设计意图:这篇议论性散文对天地自然的思索涉笔宏大,与学生的生1 活世界相距较远,通过播放人与自然的图片解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个环节唤起学习的探究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细读题目:问?说说“敬畏”的近义词、反义词。?题目中隐含怎样的信息, 2、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学生自由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设计意图:题目是全文的“眼睛”透

6、过眼睛可提前获得本文的相关信息,把握重点) 三、精读课文,探究思考 1、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观点的,(抓住议论的思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启发引导学生) 2、这个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分解成以下三个问题探究:?“敬畏自然”意味着怎样对待自然,?“敬畏自然”是要人类无所作为,?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3、学生探究性阅读,教师适时点拨,适时播放多媒体图片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设计,加快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图片的播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直观、形象) 4、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智慧 人类 敬畏 自然 宇宙 生命 四、揣摩语句,学习语言。 1、你同意下面的看法吗,(多媒体展示问题) 尊敬

7、的严教授:你的敬畏自然写得相当的条理清楚,但我认为你的第8自然段与全文格格不入,建议你把它改成陈述句的语气叙述。你的读者 2、学生讨论发言 3、归纳明确:(多媒体展示)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4、配乐齐读第8自然段,并注意把握语气及重音。(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想让学生把分散在全文的目光聚集到第8自然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到“点”“面”结合的教学效果。) 五、扩展延伸,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大

8、自然的启示一文,与课文比较,分析两文写作手法上的差异。(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启示一文) 老师点拨:大自然的启示是抒情性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课文既有抒情性散文的特点,但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议论的理路。(设计意图:进行文本比较,可以更好的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加以区分阅读。) 六、联系生活,领会观点。,、引深:既然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无法与之比拟,那该如何对待自然呢,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若学生提到人类不应破坏自然,或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自然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

9、。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洪灾、海啸、泥石流、臭氧层的破坏等) 教师小结:大自然的破坏力是人类始料不及的,有时是那样的无奈,人的力量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不爱护自然就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破坏,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阅读体验与实际生活再一次联系起来,领会文章观点,思想得到升华。) 七、布置任务:师:如果我们以为“人定胜天”,破坏了这个家园,我们将无法生存,那么,我们2 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我们是不是要积极行动善待自然,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让心灵走进自然。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准备资料进行下一课时的辩论。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出示辩论题:人类应该征服自然。 ,、资料准备:分小

10、组搜集 ,、辩论方法指导: 辩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立场一定要鲜明,不可摸棱两可。? 说话要有条有理,更要有据可依,才有说服力。? 说话一定要紧扣话题,不要游离于中心之外。? 要善于从对方的发言中寻找漏洞,适时反驳。 ,、分小组辩论,教师点评,评出最佳辩手奖、最佳合作奖等。 5、课外活动:每位同学写一则正确对待大自然的倡议书。 (设计意图:为了让“敬畏自然”的观点走进学生的心灵,组织辩论是最好的方法。学生会在资料的准备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振聋发聩的事实、更多的前沿性的环保理论,同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锻炼。倡议书的写作,

11、更能对所学的知识深入应用,写作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五篇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今天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写了罗布泊由昔日美丽的仙湖变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

12、一个生态环境蒙受人为破坏的个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在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两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力目标:提

13、高学生的读、说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放在探究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难点是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中总结教训。 3、学情分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第二部分: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

14、习课文,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化的学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情景创设法:搜集大量的图片,既有仙湖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3 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朗读,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3、讨论法:利用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在学生学习

15、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4、查阅资料: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鼓励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以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这样一句公益广告: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有这样一首印第安歌谣: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一条鱼被捕,你们才发觉,钱财不能吃。 出示课题。(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融入到

16、文本的主旨中来。) 二、解题: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明确: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如今消逝了。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快速阅读,解决问题。因为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不能包办代替。 三、整体感知: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出示“仙湖”课件。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教师过渡: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水乡,那里水平如镜,花草繁茂,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牛羊。我们仿佛听到林边牧民在放歌,就连那牛羊仿佛也在歌唱,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是

17、一个美丽的仙湖。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学生明确:沙漠。 出示“沙漠”课件。提出问题,思考: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明确:河流改道、人口激增、盲目取水。(目的是通过课件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想象空间,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归纳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过渡:仙湖消逝了。追问: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理解“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上游利益,不顾下游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

18、其心理基础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五、品味语言:1、过渡:“仙湖”消逝了,那号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呀,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我们似乎还听到了胡杨的诉说。出示课件:胡杨。如果你是胡杨,你想说些什么,因为个性化的阅读,主张有创意的阅读,这种设计主要为了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2、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自由、自为、自愿是

19、个性化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体现。此环节能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六、拓展迁移:听了胡杨的诉说,我们痛惜,我们难过。这时我及时小结课文,进一步明确主旨。可是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P95 青海湖解说(略),点击出示:青海湖图片。P95月牙泉解4 说(略),点击出示:月牙泉图片。教师讲解:看着这些画面,听到这些数字,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在这广袤的地球上,又何止青海湖、月牙泉面临如此的遭遇,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关于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布置

20、作业: 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本作业设计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谴责人类的盲目行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总结: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板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杂交文体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全文看,有完整的记叙要素,是记叙文。而内

21、容上主要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因而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

22、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这既是本单元训练目标的体现,又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安排一课时 根据本单元目标和本文内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2(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3(学会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生动地 描摹,得体地表达。4、

2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与课文内容,我又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1.概括旅鼠的三大奥秘,5 整体把握文意。2.领会文章给我们的启示。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为本课的第三个重点,也是难点。 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据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

24、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解读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课文内容,我的教学设想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使他们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

25、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又能使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探索自然奥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思考,激发想像,发展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概括;言说;启迪) (一)、激趣导课:我想可以由旅鼠的故乡北极入手,让学生根据预先查找的资料说说北极,说说旅鼠,说说大自然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 1、学习本文,我认为首先要抓住题目了解旅鼠到底有哪些难解之迷,可以让学生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虽然是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这个奥秘时可以思考:作

26、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了旅鼠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详有略,每一处都交代的十分清楚。第二大奥秘是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 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2、接着可以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这个问题课文没有明确回答,设置这个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从而也了解大自然的智

27、慧是无与伦比的 三、探究思考:主要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二是写法。 内容上重要设置两个问题:1、 旅鼠的奇特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2、“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中国马寅初在建国初期的忧患,美国阿西摩夫在1972年的预见。(为什么设置这两个问题呢,一是对文章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文章并不仅仅在写旅鼠,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给我们不同的启示。二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师: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 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

28、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6 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3、了解写法。因为这篇课文的写法很特殊,应该了解一下。可以先问学生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

29、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用了许多说明性的语言。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四、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动物有奇特的现象,2、“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对此,你怎么看的, 五、领悟创作: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自我介绍。2、“之谜” 14、大雁归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新课程

30、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从写作上来说,形象

31、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

32、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 :品位语言,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关键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学方法:情景探索法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境: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咏雁作品。你能不能说出与雁有关的成语、典故、诗句,借以描绘你心中的大雁,(如:惊弓之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刚才咱们谈的是自己眼中

33、及文人笔下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1、由题目,大家猜想一下此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大雁回来了)提示一下,作者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写此文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呢,通过阅读,大家自会明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7 白。2、速读: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边读边作常规的勾画圈点,同时思考文章围绕大雁归来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a|的越大,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小,越靠近对称轴y

34、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快;(三)问题探究:1、为了观察、研究大雁这些不为人知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做的,请跳读课文,快速在文中抓取信息。2、你认为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爱)在文中有直接的表露吗,再次跳读。3、文中还对大雁的活动作了细致描写,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大雁的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或最能激发想象的一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作批注。 7.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四)、拓展训练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例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

35、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五)整合小结:1、 通过刚才的猜读、速读、跳读、品读,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2、教师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引人深思:我们现在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无拘无束的东西为代价呢,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

36、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15、喂?出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3) 扇形的面积公式:扇形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 n表示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喂?出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题目是“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说,不爱护环境,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

37、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本文故事性强,情节完整,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篇末写到小石头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将要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想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 二、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三、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的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教学

38、时,引导学生把握情节,让学生寻找关键词,以画“情节链”的形式走进文本,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感悟文章的主旨。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丰富的特点,并学以致用,通过续写课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科学的情趣。 四、说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情节较为完整的特点2、学会找关键词, 画情节链,丛而复述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3、拓展学生的思维,大胆发挥想像,续写文章,学写科幻小说。4、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 五、说过程 11.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一)、导入新课: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

39、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幻小说,它充8 (2)顶点式:满了神奇的想像,同时也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开门见山的导入 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入文本。)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复述课文1、阅读课文,找关键词, 画出情节链:庙塌洞现洞深叫声小石头栅栏记者科学家看客警察用绳量用强音测商人买下填洞2、学生复述课文(通过找关键词, 画情节链的方式教会学生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课文:1、在小说结尾,那奇

40、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明确:(设计说明:) (四)、课文延伸:想一想,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小说先渲染新发现的一个洞深不可测,因此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倾泻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废料就要倾泻到人们头上,原先扔进去的机密文件就要扔到人们头上,还有动物尸体和流浪者尸体,还有废物和污水,还有日

41、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科幻小说是一个想像世界。作者的想像奇妙、丰富、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深不可测的黑洞,是一个奇特的想像,垃圾扔进洞里,世界从此清爽,不料,有一天,垃圾却从天上飞了下来,更是一个奇妙的想像。作者的想像又是如此丰富,一个个情节联翩而至。每个片段都有鲜明生动的情境和形象。即使写政府官员丢扔机密文件,也仿佛看到他们的悠闲神态,有的在谈论打高尔夫球,有的在谈论弹球房,这些都折射出现代都市的生活。想像世界是虚幻的,虚幻的多数情节却又是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像的,所以联翩而至的情节显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有人发现这么一个洞,自然人们会探头探脑张望,自然有人会疑猜狐狸洞,自然有人会对洞里喊叫,自然有人会丢小石头以探深浅,如此等等,每个情节都显得很自然。最后小石头飞来,也合情理,垃圾既然没有消除,有朝一日自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篇末写到小石头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将要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想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扇形的面积S扇形=LR2破坏大自然 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终究要自食其果 点在圆内 dr;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