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08919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剖 析,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提升教师、学生信息素养、搭建学生自主 学习平台、探索有效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总结出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 “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供同行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整合深度融合一、何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从信息化的“应用整合”走向信息化的“深度融 合”。“深度融合”取代“应用整合”无疑是在告诉我们:教育信息 化将从目前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 低层面向更深层次的

2、“深度融合”迈进。 而“深度融合”将在原有的 基础上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何为结构性变革?即将课堂中教 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大元素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创新性 改变。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主导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 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信息加工的主 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内容从单一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 主、配合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等;教 学媒体由只是辅助、形象化的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学工具, 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 的工具。由此可见,“深度融合”就是让四个教学要素从以往的

3、表层 应用达到有机的整合,进一步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效 率。二、目前我校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整合情况2008年秋,新疆课程改革中加入的一门新课就是通用技术,它 既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又是一个难点。它与信息技术课程同属技术领 域。是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 技术相区别的课程。由于我校是本地一所重点学校,硬件条件较好, 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同时学校配有五个网络机房,教学区中每 个教室均有电子白板和背投等辅助教学工具, 全校覆盖互联网。我校 通用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相对较好,能够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电子白 板的常用功能通过培训基本都能掌握。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

4、五年来,老 师们的理论教学基本会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同时能够利用网络 查找教学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仍然作为工具在辅助教学,学生在一定程度 上依然是被动获取知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结构,也就是说我们 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应用阶段。三、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鉴于本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通用技术教学的双重经历,结合 对信息技术与课堂结构四要素“深度融合”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进一 步推进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些想法,仅供大家 参考O1、 教师观念转变是关键,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是基础“深度融合”的核

5、心是变革课堂结构,彻底转变传统课堂中老 师与学生的角色。这就要求老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 要想让老师意识到这一点,需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再学习,转变“唯我 独尊”的想法,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只有教师思想上想“变” 了,行 动上才可能“变”。行动上想“变”,就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如今的 信息时代,如果老师的信息技能不够用当然是不行的。 所以老师的信 息技术水平不能仅停留在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的单一套路中,要有效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时时交互、 交流。因此老师们需要加强对 常用信息加工软件及本学科专业软件的学习。如:方便绘制三视图的 几何画板、建筑设计软件 AutoCAD模型制作软件等。

6、同时还应对网 站的制作与简单维护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深度挖掘电子白板的功 能,结合学科特点,发挥其最大效益。当然学习的主人学生也应具备 基本的信息素养。对于老师来说,学校可以通过校本教研、学科组教 研、外出学习、信息化培训等方式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打下基础。2、 资源库建设、学科网站建设是保障“深度融合”中提出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帮助 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而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学科网站的建 设给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交互式网络平台。 只要有网络,学生可以随 时随处进行学习、学习方式从被动转为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的学习需求,杜绝“一刀

7、切”现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发生了变化。利用学科网站,我们可以将“微课”这种碎片式信息资源与学科资源网站有效结合,更直观、 生动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样,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习了通用技术课的知识,同时信息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可谓达到了教学的双赢。利用自主交互平台,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课堂结构的变化保证了融合的有效性。3、 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根本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我们考虑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特点等。目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如“三段式”教与学

8、。它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课后,学生通过网络充分参与知识的建构与课堂评价,体现了自主性。在通用技术课中适合选择理论课来尝试,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课后进行交流、实现知识内化和迁移。而通用技术的实践活动课则适合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它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借助多种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学生始终参与其中,进行探究和实践。当然,教学模式的探索始终没有止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设计出通用技术课自己的特色。只有找到了合适的教学模式, “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彰显其魅力。最后,我想说,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深度融合”之路任重而 道远,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只要 我们心中有希望,工作中有行动,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的种子一定会更早地开花结果。余胜泉呼唤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焦建利“深度融合”彰显信息技术的效益何克抗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顾建军通用技术要有自己的特点 参考文献:何克抗 .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