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flash存储器的工作原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40309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闪存flash存储器的工作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闪存flash存储器的工作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闪存flash存储器的工作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闪存flash存储器的工作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闪存flash存储器的工作原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偶然想起来的问题,查了半天终于找到答案,把它摘录下来来源:探长日记原理经典物理学认为,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 此能量则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过小坡,先用力骑,如果坡很低,不蹬自行车也能靠惯性过去。如果坡很高,不蹬自行车,车到一半就停住,然后退回去。量子力学则认为,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部分粒子反弹,还 会有一些粒子能过去,好象有一个隧道,称作量子隧道(quantum tunneling )”。可见,宏观上的确定性在微观上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隧道效应并 不影响经典的宏观效应,因为隧穿几率极小,但在某些特丁的条件下

2、宏观的隧道效应也会出现。发现者1957年,受雇于索尼公司的 江崎玲於奈 (Leo Esaki , 1940)在改良高频晶体管2T7的过程中发现,当增加PN结两端的电压时电流反而减少,江崎玲於奈将这种反常的负电阻现象解 释为隧道效应。此后,江崎利用这一效应制成了隧道二极管(也称江崎二极管)。1960年,美裔挪威籍科学家 加埃沃(Ivan Giaever , 1929)通过实验证明了在超导体 隧道结中存在单电子隧道效应。在此之前的1956年出现的库珀对*BCS理论被公认为是对超导现象的完美解释,单电子隧道效应无疑是对超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1962年,年仅20岁的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研究生约瑟夫

3、森(Brian David Josephson ,1940)预言,当两个超导体之间设置一个绝缘薄层构成SIS(Superconductor-Insulator-Superconductor )时,电子可以穿过绝缘体从一个超导体到达另一个超导体。约瑟夫森的这一预言不久就为P.W.安德森和J.M.罗厄耳的实验观测所证实 电子对通过两块超导金属间的薄绝缘层(厚度约为10埃)时发生了隧道效应, 于是称之为 约瑟夫森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确立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时必 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例如,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电路的尺寸接近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

4、而穿透绝缘层,使器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已成为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中的重要理论。应用闪存闪存的存储单元为三端器件,与场效应管有相同的名称:源极、漏极和栅极。栅极与硅衬底之间有二氧化硅绝缘层, 用来保护浮置栅极中的电荷不会泄漏。 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存储单元 具有了电荷保持能力,就像是装进瓶子里的水, 当你倒入水后,水位就一直保持在那里,直到你 再次倒入或倒出,所以闪存具有记忆能力。与场效应管一样,闪存也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NAND型闪存的擦和写均是基于隧道效应,电流穿过浮置栅极与硅基层之间的绝缘层,对浮置栅极进行充电(写数据)或放电(擦除数据)而NOR型闪存擦除数据仍是基于隧道效应(电流从浮置栅极到硅基层),但在写入数据时则是采用热电子注入方式(电流从浮置栅极到源极)。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因此称为双极型晶体管,而FET仅是由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 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一般的晶体管是由两种极性 的载流子,即多数载流子和反极性的少数载流子参与导电 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它与双极型相反,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 有输入电阻高(108109Q)、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 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