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陆佩娟统计和可能性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34525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陆佩娟统计和可能性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陆佩娟统计和可能性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陆佩娟统计和可能性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陆佩娟统计和可能性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陆佩娟统计和可能性汇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陆佩娟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统计(二上教材P96-97的例题及“想想做做”)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能用方块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初步渗透统计思想以及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方块统计图,能看懂方块统计图。教学难点:在实物统计图的基础上抽象出方块统计图。教学资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统计,

2、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根据象形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且在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统计解决过一些问题,比如评选三好学生等,对统计的方法、意义有了一些了解。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彩色小方块若干张预习作业1 回忆在一年级的学习中,怎样收集、整理信息,制作象形统计图的?(实物、打“ ”)2 阅读书本P96,思考:为什么要用方块图来代替象形统计图?每个方块表示多少数量?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了解学情,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学生根据情境,自主想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2回忆学过的统计方法:象形统计图,打“ ”。3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二、自主探索,建构模型。(预设18分钟)1观察情境图: 学生产生疑惑,并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数一数 (2)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动物,再统计出数量。 (让学生尝试板演,可借助实物头像) (3)用打“ ”的方式进行统计。 (4)用方块图来表示。(上前贴方块) 每个方块表示1只,注意每个方块的大小要一致。起点要一致、对齐。2根据自制的各种统计图进行分析统计:说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重点方块图)3回顾刚才的统计过程,说说是怎样整理成图的? (分类排一排数一数)4学生比较得出:打“ ”图和方块图来得更方便,方块图更形象。5学生自主完成书P96的方块图。并与同桌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三

4、、组织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2分钟)1“想想做做”。(1)组长组织活动。先用画“ ”的方法进行记录:上下要对齐。(2)制作成方块统计图。(3)展示、交流: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4)比较:画图的方向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只要看准了哪儿是起点就可以了。2总结评价: 说说如何正确地用方块图来表示统计结果。板块一 1创设情境:马上要元旦了,我们班决定举行一个庆祝会,想买点水果,到底买什么呢?你有办法决定吗?师:生活中常常需要进行一些统计活动,以方便作出决策。 (揭示课题)板块二1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一眼看出鸡、鸭、鹅各有几只吗?谁有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得很清楚?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行的方法加以肯

5、定。针对方块图,追问:这儿的一个方块表示多少?要注意什么?2 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3师;今天咱们学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引导学生回顾统计过程。4比较:以上几种统计方法,你比较欣赏哪个?为什么?师:打“ ”往往是一种记录数据的过程,要得出统计结果,往往需要一些比较规范的图表来表示。板块三 师:生活中统计无处不在。我们也具备了一些统计的经验,组长组织,其他组员要协助。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指导。 组织分析统计图。 组织比较:这一统计图和例题中的方块图有什么不同?作业设计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8分钟)1 基本练习:补充习题1、2、3、4。2 深化练习:补充习题5。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3 拓展

6、练习:妈妈买了不到10个梨,2个2个地数多1个,3个3个地数也多一个。猜一猜,妈妈买了多少个梨?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口诀用尝试法去解决。“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陆佩娟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可能性(二上教材P98-99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3题)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直观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能根据事件显现出的结果想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7、则是不确定的。教学难点:(1)判断生活中现实事件的确定性。 (2)能根据事件显现出的结果来推想条件。教学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对事件的可能性有些体会,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如:太阳从东边升起,地球在不停地转动。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一定的,如:明天会下雨,今天我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会用“常常”、“偶尔”、“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表达自己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想法。教师、学生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球(红、黄、绿)各若干。 教师准备一个不透明袋子,一个透明的袋子,三色转盘。预习作业1. 尝试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说几句话,并与家长交流。2和家长玩摸球游戏,并用“可能”、“一定”

8、、“不可能”等词语来说明结果。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学生交流,如: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也一定从西方落下。今天天气阴沉沉的,可能要下雨。外面下雨了,我们不可能到操场上去上体育课。 2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游戏探索,建构模型。(预设18分钟)1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游戏的结果。 学生根据教师在袋中所放球的情况来推断事件发生的结果。(1)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黄球,也不可能是绿球;(2)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但不可能是绿球;(3)摸出的可能是红(黄、绿)球。2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设计活动预案。(“想想做做”

9、1)。(1)学生根据图,说说摸出一个球的可能性。(2)根据要求“摸出的一定黄球”,设计方案:全部放黄球(3)根据“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设计方案:不能放黄球(4)根据“摸出的可能是黄球”设计方案:放入一些黄球和其他颜色的球 以上活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体会可能性。 三、组织活动,内化提升。(预设12分钟)1“试一试”。学生转动转盘,感受活动结果的可能性。说说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里?根据要求,自主设计转盘。2“想想做做”2。(1)同桌两人活动。 一起商量,并检测结果。(2)全班交流:说说是怎样设计的?3“想想做做”3。(1)同桌之间先交流。(2)全班交流。 一人说,其他学生充

10、当评委,判断是否说准确了。4听故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块一1师:你能用 “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说几句话吗? 2师:对呀,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往往要借助“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准确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板块二1教师在透明袋子中放入:(1)全部红球;(2)一些红球、一些黄球;(3)三种颜色的球各放两个;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摸出一个球的可能性。 提出要求1:若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该在袋子中怎样放球?要求2: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该在袋子中怎样放球?要求3:摸出的可能是黄球,该在袋子中怎样放球?3师:我们可以根据事件本身来推断发生的可能

11、性,也可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推想事件本身。 板块三 1教师出示三色转盘。 引导学生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要求:若一定要停在红色区域,该怎样设计这个转盘?若不可能停在红色区域呢?你还想把这个转盘怎样设计?2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加以指导。组织交流。 3师;刚才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的游戏,现在你能再次利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说几句话吗?4讲解故事“抓阄”。作业设计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8分钟)1 基本练习:补充习题1、2、3、4。2 深化练习:补充习题5。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3 拓展练习:一颗骰子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六个数,小明和小红两人玩掷骰子游戏,规定

12、:每次向上的数字比4大的算小明赢,比4小的算小红赢,如果向上是4,则重来。你认为谁获胜的可能性较大,为什么?“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陆佩娟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练习十(二上教材P100-101练习十全部)共几课时3课型练习第几课时3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加深对象形统计图的认识。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进一步体会事情发生、发展的可能性。初步学会根据统计结果推想事情发展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4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进一步

13、体会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结果推想事情发展的可能性。 教学资源本课练习是在学生刚经历了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了事情发展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能用方块图来描述统计的结果,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学生准备:1枚硬币,红黄球各3个。 实物投影仪预习作业16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有关?1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说几句话。2玩抛硬币的游戏,先预测抛一次的结果,再抛10次,并记录下正反面各几次,用方块图表示出统计结果。A尿激酶作用减弱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

14、、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10分钟) 1回忆口诀。CD-二聚体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背一背;对口令;看卡片说口诀(二)以下第3小题至第6小题为互不相干的多项选择题。板块一(1)根据资料(1)至(4),逐项说明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对于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1引导学生回忆口诀。答案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纤维蛋白单体,而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FDP,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的早期X片段可与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晚期降解产物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副凝试验利用鱼精蛋白使上述可溶性复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与X片段解离,然后纤维蛋白单体和FDP又各自聚

15、合成肉眼可见的凝胶状物析出,这种不经凝血酶的作用而引起的凝集反应称副凝反应。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学程预设贷:投资性房地产 1660导学策略资料(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调整与反思 2列式计算:(1)2个6相加,和是多少?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150 (2)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3)6乘3的积是多少?学生口答算式。归纳得出:当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时,可以用乘法计算。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0分钟)(一)基本练习1补充材料: (图)一本故事书要5元,6个小朋友每人买一本,一

16、共要多少元? (1)明确题意,并完整地叙述问题。 (2)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列式。 明确:当几个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把问题归为“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来计算。2练习三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各表示几个几。3交流预习作业中准备的问题: 学生小组内先交流。(可以考考其他组员) 代表性的作业展评,共同思考。(二)题组对比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针对性提问:第一题为什么可以用加法,也可用乘法?第3题为何只能写一道乘法?3,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板块二1课件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认清题意。 组织学生说说思考过程。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3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情况。

17、选取代表性的作业组织交流。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1练习三第8题。学生观察图意,并完整地说一说。比一比两图的区别。独立完成。交流:52 5+4得出:两个加数相同,才能用乘法。学生想到:乘减52-12独立完成第9题。 交流:说说注意点。(三)拓展延伸第10题。学生观察图:说说所看到的信息:一班:种了4行,每行5棵二班:种了4行,每行6棵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1)54=20(棵)64=24(棵)(2)种的都是4行,每行6棵要比5棵多。所以二班种的多。(四)活动总结。 针对自己的作业情况,作出反思。 1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比较。 组织交流:为什么第2题不用乘法做? 指出:解决问题时要多思考,比较,再作出判断。 师:如果 右图也想借助乘法来计算,你有办法吗? 2师:从刚才两组题的对比中,你有什么启示? 多媒体出示问题。 根据学生的观察与表述,板书信息。 组织学生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鼓励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并优化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作业设计三、当堂检测。(预设10分钟)1 基础练习:补充习题P12第1、2题。2 补充习题P12第3题,第4、5、6题(实际应用) 3 拓展练习:小雨有3件外套,2条裤子,最多( )天内她保证每天穿的衣服不完全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