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342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座地日行八万里 指的是赤道上任一点)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南北方向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4.经度

2、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5.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不属于东西半球中的任何一个半球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1600E之间或1600E向西到20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1600

3、E之间间或1600E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6.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五带的分界线界线:23.50N、23.50S、66.50N、66.50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极点:900 7.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唯一已知的相似点是 方向相同 都是自西向东)种类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一年(365天)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和地图资料二:8.五带划分: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五

4、带:热带、南温带 .北温带、南寒带 .北寒带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节气(2)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发生时间(3)相离: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分布情况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春分日145.286.3加与减(三)2 P81-833月20或21日(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夏至日(1)定义:顶点都在同一圆上的正多边形叫做圆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6月2

5、1或22日北回归线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第二章 二次函数秋分日9月22或23日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1,0cos1

6、。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1/10000或1:1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12.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与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13.地图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一般情况指向标法经纬网指示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4.图例:地图上表

7、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15.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高度的基本表示方法概念海拔(米)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登高线密集,坡度越陡。相反,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19.如果你想让你住的

8、地方永远昼夜平分,哪你应选择住在哪里?(赤道上)第二单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2.大洲:(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全部在北半球全部在南半球横跨经度最广的是跨南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南极洲 南极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3.主要洲界: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南北美洲亚洲和北美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4.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全部在东半球全部在北半球跨经度最广的跨南

9、北半球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6.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有六大板块组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7.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二者相互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且这种运动仍在继续,所以,珠穆朗玛峰仍在上升。)8.大陆、大洲、大洋的分布:(图2.1-9)六块大陆七大洲四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北美大陆、亚欧大陆欧洲、北美洲北冰洋全部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大

10、陆、南极大陆南极洲跨南北半球南美大陆、非洲大陆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印度洋全部位于西半球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美洲跨东西半球亚欧大陆、南极大陆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天气和气候1.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

11、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因素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人为因素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因素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风坡降水少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人类活动。6.几种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火热干燥终年温和多雨7.以上气候

12、图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居民和聚落1、2006年,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而且全球人口总数仍然在增长。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总数/面积总数,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其人口密度为

13、400000/2000200人/平方千米。5、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8、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9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中黄种人

14、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的集中分布区是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10、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讲汉语的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展,英语的使用就越来越广。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讲其中的西班牙语。11、世界的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该宗教形成于亚洲,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该宗教被中国称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全球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

15、12、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13、聚落发展的表现有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14、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15、世界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16、在城市和乡村和建设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6、。17、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8、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发展与合作1.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面积居前六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居前十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2.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等自然界线,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3.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

17、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北半球及南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5.国际合作虽然存在着不平等,但是互惠互利的。发达国家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二者都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6.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联合国中,安理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和核问题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7.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