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376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为你打开一扇门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为你打开一扇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内容及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它是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凭借自己对文学的深刻感悟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的一篇美文。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课文的特殊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为你打开一扇门安排于第一课,实际上也是为初入中学的学生打开了一扇培养语文兴趣、学好语文的大门。

2、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结合本篇课文以优美丰富的语言、多种巧妙修辞来介绍文学的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l 知识目标: a、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和领会文学的内容和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义。 b、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体会文学的魅力。 l 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读则善疑”、“读则善思”的读书习惯。 l 情感目标: a、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b、 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其中,领会文学的内容和阅读

3、优秀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教学重点,难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学魅力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 1、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围绕中心议题合作学习,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学法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从感性到理性,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

4、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找到与作者在文学上的共鸣,感受文学魅力,体会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重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感受文学丰富的内涵。本说案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一、 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叩响一扇门,门里有诗话的历史,像司马迁奋笔疾第 1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书的身影;门里有细腻的情感,如朱自清眼中父亲慈爱的背影;门里有令人震惊的现实,若卖火柴的小女孩期盼的目光;门里有流动的风

5、景,典雅的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它引领着我们徜佯其中流连忘返。这扇门里,便是文学。如何叩响这扇文学之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当代作家赵丽宏打开这扇门。”接着板书课题。 上课伊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引入新课,引领学生一同进入文学之门,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结合已有知识感受文学魅力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的致文学部分,找出与作者有同感的语段,并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文学的理解。(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行间,数分钟后,集体交流,教师引导点拨并作小结归纳。) 这段时间是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找出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语句,由于是借助切身的体会来谈对文学的认识

6、,学生有感而发,且能从不同角度来谈体会,对文学的魅力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作用,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结合阅读课文理解文学意义 世界上有那么多关闭着的门,作者为什么选择了文学这扇大门为我们打开他对于我们作文乃至于做人具有怎样的意义呢,经过感性的领悟我们下面进入理性的思考,请大家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或默读、或低声阅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边读边设疑,然后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遇到疑难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学生自读,合作讨论学习) 学生说疑,教师适当评说,引导学生设疑,懂得怎样的疑问有价值。对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集体思考。 这一过程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一

7、个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生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经历了将作者的语言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读则善疑”“读则善思”的读书习惯得到了培养。 四、读后有思,引发联想 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在你的心目当中文学又是什么呢,或者说你把阅读文学作品看作什么,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由谈谈。 在学生结合课文感受到文学魅力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思考文学是什么,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另一方面,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课堂小结,激励探究 听过同学们热情洋溢的发言,我们

8、感受到了文学丰富的内涵,并且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已经叩响了文学这扇大门。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领域,只要同学们带上孜孜不倦的精神充满探索的渴望,我们一定会打开每一扇门,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开每一扇关闭着的门,挖掘深陷其中的宝藏。 六、作业 为你打开一扇门本身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请你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制成读书卡。 这样设计作业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积累词语,进一步感受文学优美丰富的语言;同时,又是为下一课感受并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作准备。 往事依依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往事依依,本课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讲读课文。本单元主体是“金色年华”,是继“亲

9、近文学”之后的谈文学作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的一组文章,所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感情朗读课文,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仍是教学重点。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第 2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 2(过程与方法:朗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

10、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文章,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加之,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探究主旨、延伸拓展、大胆质疑;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 在教学此文时,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作者的丰富情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11、,我采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效率。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的对话者之一。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兴趣: 1、在教学前,我补充了一些资料,以便拓展学生视野。 2、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体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题。 3、把有关名句融于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累。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赏析美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反复地阅读,用心地体悟,在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而激发学生阅读、

12、探究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老师对文本的理解,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创造性的理解课文。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词语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四、说

13、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 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带进了文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山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天海。这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 没关系,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的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 2、作者简介 第 3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8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

14、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热爱生活、很有精神的老人。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10分钟完成小黑板出示的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 2(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3、找规律: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4、“依依往事”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5、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探究.练习一) 三、阅读赏析 1(大量的阅读,的确让作者受益匪浅。我们读这篇文章,或多或少也

15、有一些收益。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品一品,好在哪里, (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3人左右即可) (2)、a。全班齐读第四节。 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2(作者在文章中还化用了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原文如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希望课后能够背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u m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田汉的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

16、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 诗中的人如果是男的,他回来找什么,(故乡、姑娘)。 结局会怎样,(家园破败、姑娘嫁人或是死了) 4、学生个人朗读训练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5、探究本文主旨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 于漪老师,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如果就在现场,你猜她最想对在座的你们说点什么呢, 于漪赠言 : (1)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2)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

17、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小结:青少年应该: 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第 4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的主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点。 四(延伸拓展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2(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

18、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 (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学生发言。 五、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六、作业 1( 把文中你欣赏的段句做成读书卡片,或者摘抄到“百味杂文”积累本上。 2( 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一些课外读物。 十三岁的际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十三岁的际遇是北大素有“才女神童”之称的

19、田晓菲所撰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她以优美空灵的笔调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十三岁的际遇以及北大的人文精神,此篇课文堪称为散文阅读的经典之作。 十三岁的际遇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初中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第二单元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起到了汇总归纳的作用。此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而在鉴赏阅读中,既调动学生的现象思维能力,也要辅之以抽象思维能力,更要注意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大纲、教材编排及本单元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

20、本课生字词。 2、能力目标:掌握自学课内自渎课文的技巧。 3、情感目标: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做了如下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学习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根据这一提示,应把本课的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根据本课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更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本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我教学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1、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他们对散文已经不陌生了。第一、二单元已出现了朱自清、鲁迅、魏巍等作家的经典之作。因而大多了解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节课抓住现有学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研究。 三、教法、手段分析 十三岁的际遇是散文鉴赏的分水岭。既承接了前边课文又对今后的散文自学起到了领起、第 5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示范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设疑、讨论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我准备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本课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手段上,我准备采用投影仪将本课的不

22、同阶段显示出来。 四、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抓住学生与作者的年龄共同点,导语为:“同学们此时的梦想是什么,”进而导出作者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北大。 其次提出自学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环节由学生到讲台板书、解疑。目的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明确自学步骤。 再次展示北大相关图片,简介北大。此环节目的是为了暗示本文的中心思想,即北大的人文精神。 第四默读全文,布置相关思考题。1、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2、本文的段意分别是什么,此环节目的是,为了检验同学们的自学课内自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对散文的掌握程度。此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

23、并及时给出参考答案。 接下来为课堂练习,我主要抓住课文题目十三岁的际遇的“际遇”二字,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际遇。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 再接下来为课堂小结。具体做法是学生先说,教师做结。此环节目的是理顺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 最后为布置课后作业。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抓住学生对成功的片面理解,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功。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思考题: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 “形”:“我”围绕北大的见闻感受。 “神”:

24、北大具有的精神。(求知、进取、创造、永不满足等) 2、本文用空行隔开的三部分各概括了什么, 第一部分:梦想及梦想成真。 第二部分: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第三部分:对未来的畅想。 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 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

25、,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 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3) 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第 6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4) 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 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 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

26、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 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 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 在作者笔下,描

27、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 (2) 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 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

28、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本文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 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

29、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本文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 春景:宏观山、水、太阳 微观草、花、风、雨、人 春情:热爱、奋进 补充说明:根据学生情况,分两到三课时。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第 7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211.84.163.* 1楼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

30、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31、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

32、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

33、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第 8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

34、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

35、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2006-6-5 18:25 回复 211.84.163.* 2楼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

36、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

37、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第 9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

38、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

39、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

40、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

41、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一锐角三角函数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1.正切:济南的冬天 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一年级有学生 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

42、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济 2. 图像性质: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64.24.8生活中的数3 P30-35无毒日 水色绿。 垂直于切线; 过切点; 过圆心.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第 10 页 共10 页 题问365资源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