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自学篇目教案+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amp#46;doc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9318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自学篇目教案+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amp#46;doc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自学篇目教案+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amp#46;doc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自学篇目教案+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amp#46;doc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自学篇目教案+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amp#46;doc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自学篇目教案+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amp#46;doc名师优秀教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自学篇目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doc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在传达思想方面的特点,体味抽象的思想在诗人的笔下如何转化为丰富的感性。 2.分析诗人在运思、用词、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创造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诗歌独特性的认识。 3.以诗歌启迪学生的智性思考,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4.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单元教学设想 诗歌虽然以抒情为本,但往往也包含了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诗歌与思想的关系,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所提供的有关人生、世界的特殊知识,在诗

2、歌中表达的思想,不是抽象的说理,而是从具体的形象、经验出发,让思想本身也有可感性。读者就像闻玫瑰花一样,可以直接闻到思想的香味。 本单元编选的诗作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咀嚼、回味:歌德的漫游者夜歌以一个登山人的视角,简练地勾勒出山巅之上万籁俱寂的自然,含蓄地暗示出人与宇宙之间的隐秘关联;石榴将人的头颅比作阳光中开裂的石榴,在二者的类比中,探讨了人思想的成熟过程;雪夜林边驻脚则以雪夜之中神秘又迷人的树林,象征了人生某种不确定的状态。自主阅读部分的鲁拜集六十六首(节选),是伊朗古代的诗歌名篇,短小精悍,擅用譬喻,寄托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咏叹;园丁集(节选)、你无法扑灭一种火,也都

3、选取某种独特的人生感受,从中引出微妙的哲理。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诗歌内涵的讲解当然是重要的一环,但注意不要提供“标准答案”,应注重启发,留出解释的“空白”,在意义的不确定中,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感知。 二、在内涵的讲解之外,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作品的形式分析上,要引领学生思考诗人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将思想转化为诗意的感受,如漫游者夜歌中特殊的空间构成,石榴中意象鲜明、有力的使用,以及雪夜林边驻脚中动与静、“有声”与“无声”的反差等。 三、本单元也安排了实践的环节,如不同译本的比较、类似诗作的举例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敏感,扩张阅读的空间,进

4、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咏物诗的写作练习,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写诗的甘苦。 1 鲁拜六十六首(节选) 自学指导 一、“鲁拜”是伊朗古老的诗体,每一首只有四行诗,1、2、4行押韵,类似于中国的绝句,短小精悍、节奏鲜明,适合于传达隽永、深刻的哲理。这种诗体虽然不是海亚姆首创,但在他手里获得了提升。我们读到的是其中的八首。“鲁拜”的形式特征,在译本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保留,每一首的1、2、4行也是押韵的。 二、对宇宙、人生的不断追问,是海亚姆的四行诗最大的特征。在选读的八首诗中,诗人就先后讨论了人类世代的交替、宇宙的空虚与无限、短暂人生的意义等问题。诗人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更多地是呈现自己的困惑,面

5、对这些人生永恒的命题,或许承认“无知”恰恰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另外,诗人似乎也宣扬了一种蔑视功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这与我们接受的一般社会伦理是有距离的。然而,对它做道德评价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体味出其中的自由与洒脱。 三、在形式上,诗人多用疑问句,有效地传达出一种“困惑”感,而像“有来有去,有去又有人来”“上不见渊源,下不见尽头”这样对仗的句式,在形成鲜明的语言节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整饬、庄重的“箴言”风格。诗人在表达哲理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抽象地说教,而是从小处入手,从具体的形象入手,非常善于使用比喻,如水滴、蚊子、陶罐、草地等,将自己的思考,凝聚于这些平凡的事物中。 参考资料 欧玛尔?

6、海亚姆和他的诗歌(何乃英) (一) 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是塞尔柱王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伊朗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欧玛尔?海亚姆(又译莪默?伽亚谟)是诗人的笔名,他的全名是阿甫尔?法塔赫(或阿甫霍合斯)?欧玛尔?本?易卜拉辛?海亚姆?内沙浦里。除此之外,人们还在其全名前面加上霍者(学者)、伊玛目(教长)、哈基姆(贤哲)等尊称。 关于欧玛尔?海亚姆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情况,我们所掌握的确切材料很少。据说,他生于伊朗东部霍拉桑的内沙浦尔。霍拉桑是当时伊朗的文明开化地区,而内沙浦尔又是霍拉桑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12世纪时人口多达百万。他从小聪慧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其后在数学、

7、医学、天文学和哲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成为当时的著名科学家。如在数学方面,他率先提出代数三次方程式理论,被誉为伊斯兰统治时期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在医学方面,他也颇有建树,治愈过天花等疑难病症;在天文学方面,他的功绩尤为卓著,负责兴建天文台,奉命修订历法,完成了伊朗太阳历中的复杂数学运算,这个历法至今仍在使用;在哲学方面,他师承伊本?西那(又译阿维森纳),而伊本?西那则是当时的著名哲学家,在哲学上继承并发展了希腊哲学家法拉比的思想,采取具有新柏拉图主义色彩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其哲学思想含有唯物主义和泛神论的因素,受到伊斯兰教正统派神学家的敌视。欧玛尔?海亚姆承继了伊本?西那的进步哲学

8、观点,并且有所创造和革新。欧玛尔?海亚姆的哲学思想既在他所撰写的哲学论文中有明确表述,也在他所创作的诗篇里得到艺术体现;后者使他的诗歌充满哲理味道,使他成为伊朗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哲理诗人。 鲁拜六十六首(节选)欧玛尔?海亚姆主要采用四行诗(鲁拜)的形式从事创作。这种短小精悍的诗体是由鲁达基创立的,其后经过阿卜?赛义德?法兹尔丁?阿比尔赫尔、巴巴塔赫尔、欧里扬和安萨里等苏菲派诗人之手逐渐加以磨炼,而欧玛尔?海亚姆则进而将其提高了一大步,使其成为思想深邃、言简意赅的哲理诗,并且对于后世伊朗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于19世纪以后外国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伊朗国内,欧玛尔?海亚姆的

9、四行诗对哈冈尼、欧贝德?扎康尼以及哈菲兹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伊朗国外,自19世纪英国著名欧玛尔?海亚姆诗歌译者菲兹吉拉德的译本问世以来,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去。据不完全统计,至1929年为止,菲兹吉拉德的译本再版达139次之多;迄今为止,已经出版英文译本32种,法文译本16种,德文译本12种,乌尔都文译本11种,阿拉伯文译本10种,意大利文译本5种,俄文译本4种,土耳其文译本4种,丹麦文译本2种,瑞典文译本2种,希伯来文译本1种,亚美尼亚文译本1种等,此外欧美国家出版和发表的研究欧玛尔?海亚姆的著作和论文约有2500余种。据说,20世纪欧美一些诗人和作家深受欧玛尔?

10、海亚姆影响,以至形成了所谓海亚姆文学和欧玛尔风格。 在我国,欧玛尔?海亚姆诗歌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自从1919年2月胡适发表两首译文至今,已有10余种译文出版单行本或在报刊上登载(含台湾在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5种译本:郭沫若译鲁拜集,1924年出版;黄杲炘译柔巴依集,1982年出版;张晖译柔巴依诗集,1988年出版;柏丽译怒湃译草,1990年出版;张鸿年译波斯哲理诗,1991年出版。郭沫若、黄杲炘和柏丽的译本都是从英文转译的,译自菲兹吉拉德的英译本第4版,计101首诗;张晖的译本直接译自波斯文,是从4个波斯文版本中自选的,计189首诗;张鸿年的译本也直接译自波斯文,版本

11、是苏联科学院1957年的波斯文本,另外补译3首诗,共计296首诗。 由于有关欧玛尔?海亚姆诗歌创作情况的确切材料较少,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是四行诗的内容而不是它的作者,由于欧玛尔?海亚姆在四行诗领域内名声最大,所以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经常与别人的四行诗混杂在一起,令人真伪难辨。近年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特别是伊朗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朗文学家伏鲁基的研究成果。他在1942年发表了自己编选的贤哲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亚特,共收四行诗178首。在这178首中,据说有66首录自伊朗学者和其他国家学者所发现的各种古籍。现在许

12、多学者认为,这66首大致上可以确定为欧玛尔?海亚姆的作品,当然欧玛尔?海亚姆的作品不限于此。根据以上情况,本书选入了欧玛尔?海亚姆这66首诗。 (二) 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以语言流畅、旋律优美、比喻巧妙、风格自然为艺术表现特色,但更加令人瞩目的是其中所包含的广阔的思想、新颖的见解和深刻的哲理。 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是欧玛尔?海亚姆四行诗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宇宙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等问题,在神学家的著作里有现成的答案;然而欧玛尔?海亚姆并不满足于此,他要自己加以探讨,独立进行思考,力求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很难找到圆满的回答。于是,他惶惑了,不安了?

13、我的心智始终把学问探讨 使我困惑不解的问题已经很少。 七十二年我日日夜夜苦苦寻思 如今才懂得我什么也不曾知晓。 神学家认为,安拉为宇宙中惟一的神,它自生,永在,无形无影,无所不在,全知全能。宇宙是它创造的和主宰的,人类也是它创造的和主宰的。但欧玛尔?海亚姆却不愿接受这些被时人视为最高权威的真理,而提出了自己的怀疑? 如一滴水汇入大海 一粒沙撒落在大地。 你因何降生到这人世 像一只蚊子来而复去, 我们来去匆匆的宇宙 上不见渊源下不见尽头。 从来无人能参透个中真谛 我们自何方来向何方走, 这是勇敢的怀疑,大胆的怀疑;尽管他还没有能力加以解决,可是敢于提出这一系列的怀疑已经称得起是勇敢的、大胆的了。

14、 宇宙真是安拉创造的吗,人类真是安拉创造的吗,欧玛尔?海亚姆其实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以下这首诗清楚地表现了他的态度? 不晓得当初造物主创造了人 因何把他造得缺憾满身, 说造得好为何一朝虐杀, 说造得不好该问罪何人,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采用一连串诘问的句式,令对方难以对答。 那么,在欧玛尔?海亚姆的心目中,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引几首诗表明了他的看法? 啊可心的人儿快拿来酒壶酒盏 去到青草坪上、小河岸边。 这世道把多少亭亭玉立的少女 一百次变为酒壶一百次变为酒盏。 昨晚我把陶制酒罐摔到石上 贪杯过量才如此轻率荒唐。 但那罐对我竟口吐人言: “我也曾像你你也将与我一样。” 一天我向一位陶工买了一

15、个陶壶 陶壶居然开口把秘密吐露: 我曾贵为君王手中高擎金杯 如今变成了酒徒手中的酒壶。 这三首诗的基本思想相同,即所有的人(包括亭亭玉立的少女和尊贵无比的君王)死后都会化为泥土,后人再用这些泥土烧制器皿?酒罐、酒壶、酒盏、酒杯,并用这些器皿饮酒作乐,如此这般循环不已。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似乎颇为奇特,仔细思考其实不无道理。它说明人是物质的,人活着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死去则转化为物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物质是永远不灭的,其表现形式则是不断变化的。下面两首诗所表现的也是同样的思想,只不过构思仿佛更为新颖? 这大地之上的每一粒灰尘 或许是往昔的如花似月的美人。 拂去美女面颊微尘切勿鲁莽 那微尘或许是美

16、人的秀发与面庞。 看这雇工的水罐之上 不是有君王的眼睛和大臣的心, 那酒鬼手中的酒碗上 不是有醉客的脸和美女的唇, 否定地狱和天堂是欧玛尔?海亚姆四行诗的重要内容之二。 伊斯兰教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现实世界将来一定要毁灭,世界末日必然要来临,那时一切生命都会完结,所有生活过的人都会复活,接受安拉裁判,善者进天园,恶者下火狱,赏罚分明。现世是短暂的,后世是永存的,人们只有在后世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归宿。据说天园里有美味不变的乳河、质地纯洁的蜜河,人们住在浓阴覆盖的房子里,既不见烈日,也不见严寒,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镯珍珠,生活无忧无虑。而火狱里则有七层熊熊烈火,人们穿火衣,垫火褥,盖火被,喝

17、的是沸水和脓汁,吃的是可怕的果实,并且常被施以沸水浇头、铁鞭抽打、灼铁烙身等严酷刑罚,永无解脱之时。但欧玛尔?海亚姆却不相信这些说法。首先,他否认什么灵魂不灭、死而复活之类的宣传,以为这些都是不可靠? 看这漫长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旅人 可有一个回来答一声我们的问询, 当心:在这阴阳两界交叉的路口 切勿遗下什物去后再也无法回身。 切莫听信屈从命运的人的指点 还是从美女手中接过清酒的杯盏。 世上的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去 谁能指出有一人从去路返还, 其次,在以下这首诗里,他一方面认为,普通人的智慧是有限度的,对于世界上自古以来长期存在的许许多多难题几乎是无法认识的和难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则指出,既然如此,人

18、们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冥思苦想焦虑什么能否进入彼世天堂之类的问题,倒不如自己动手用现成的美酒和绿茵创造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天堂,尽情加以享受,从而直截了当地批驳了所谓天堂地狱等等说法? 你既然无法了解亘古大谜 无从知晓智者的本意, 何不用美酒与绿茵创造一个人间天堂 管他彼世的天堂容不容你。 非但如此,他还在如下一首诗里干脆指出上述种种传统说法未必能够算是真理? 一群人探讨宗教教义 另一群人思索人生不易之理。 我担心有朝一日一声呼喊: “无知的人们这二者都不是真理:” 大约也正因为如此吧,所以在欧玛尔?海亚姆去世之后,哲人传的作者古夫蒂看清了他的诗作所包含的危险思想,惊呼这些诗作是“一条条嗑咬教义的蛇

19、”(张鸿年译文)。 揭露世道不公,谴责压迫仇恨,是欧玛尔?海亚姆四行诗的重要内容之三。 在欧玛尔?海亚姆所生活的时代,伊朗处于突厥人所建立的塞尔柱王朝统治之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错,政治压迫和教派纷争交织,不仅一般伊朗百姓的生活相当困苦,就连地位较高的知识分子也不免遇到许多坎坷。欧玛尔?海亚姆作为一位目光敏锐、头脑清醒的学者和诗人,不能不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不满。“人生遂愿事少违愿事多,/开颜欢笑吧,虽然备受折磨”,“事事都不遂心,人生如此暗淡,/厄运与日俱增,幸福时时消减”,“自从我来到这充满忧愁的世界,/我是什么人,连自己也难于回答”,“我一天也未将人世束缚摆脱,/我

20、一刻也未曾感到欢畅快活”,“我要走了,在这不公的人世之上,/一无所获,妄走了一番过场”,“我长年排释不开烦恼与忧愁,/你却幸福欢乐养尊处优”,“我要走了,命运安排你来到世上,/我这一生从未称心欢畅”等等?这一系列语重心长的诗句足以使我们想见诗人那颗伤痕累累、千疮百孔的心忍受了多少痛苦,经受了多少磨难而以下两首诗则更直接、更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不满和对压迫仇恨的愤怒? 如若天下事能用公正之尺衡量 如若人世生活令人满意舒畅 如若天地之间尚有公平二字 正直人怎会有百结愁肠, 啊眼睛看一看坟墓如果没有失明 看世界上充满压迫仇恨动乱不宁。 帝王将相深深埋入地底 如月美女的面庞落入蚂蚁口中。 保持

21、独立高尚人格,不愿追求利禄,不肯随人俯仰,是欧玛尔?海亚姆四行诗的重要内容之四。 相传欧玛尔?海亚姆一生洁身自好,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来不愿追求功名利禄,更不肯巴结别人,听人摆布,随人俯仰。他与塞尔柱王朝的玛立克沙赫国王关系似乎不错,尤其是与当朝伊朗人首相内扎姆?莫尔克私交颇深,甚至传闻欧玛尔?海亚姆与内扎姆?莫尔克和伊斯玛依教派首领哈桑?萨巴赫三个人是要好的同学,分手时曾经互相约定,将来无论哪一个人获得名誉地位,都要主动照顾其余两个朋友,其后内扎姆?莫尔克身居高位,但欧玛尔?海亚姆并没有要求他照顾自己。事实上,欧玛尔?海亚姆的确没有谋求过高官厚禄,最后老死在故乡

22、,埋葬于春风吹拂的鲜花丛中。不仅如此,欧玛尔?海亚姆写诗的目的也与当时一般诗人有所不同,他既不像宫廷诗人那样用诗歌为帝王歌功颂德,以便谋得一官半职,也不像其他诗人那样将诗歌献给豪绅显宦,以便维持生计;他写诗纯粹是为了表达志向和抒发情怀。这固然是由于他在社会上占有一定地位,不愁吃穿;但也与他的独立高尚人格不无关系。 海亚姆啊谁若因利禄而愁眉不展 这世道也为他而羞愧无颜。 饮一杯酒谛听竖琴的呻吟 趁那杯儿粉身碎骨之前。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为饮美酒、听音乐要比一味追逐利禄聪明得多,后者令人为之羞愧无颜。 人生在世起码的穿戴吃喝 应该靠自己去做工挣得。 其余一切都不足挂齿 切勿为那些把生命消磨。 一人

23、若有隔夜之粮 有水解渴哪怕壶破水凉。 为什么去侍奉不如自己的人, 因何为与自己一这的人劳碌奔忙, 何时你才不为卑微小人尽力效忠, 切莫如苍蝇竞血妄送性命。 有隔夜之粮就不必求人乞讨 宁吞噬自己心血也别去承受他人恩情。 宁可如同兀鹰啃一块骨头 也不要作人食客向小人乞求。 宁可吃自家的一块面饼 也不要去讨悭吝者美味佳馐。 在这几首诗里,诗人明确指出,人生在世需要的只是起码的穿戴吃喝,不应除此之外贪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而这些起码的穿戴吃喝应靠自己做工挣得,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不应卑躬屈膝侍奉小人,向小人乞求。这种思想境界是高尚的。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了人生时

24、间短暂、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例如: 存心置你我于死命的是头上的苍穹 它蓄意了结你我无辜的生命。 何不坐在草坪且饮一杯及时行乐 在你我尸骨之上会又一番郁郁葱葱。 又如: 啊朋友何必为无常的世道忧愁 愁溢心胸催白了少年头。 已往的已往未来的未来 及时行乐吧何必为往事与明日烦愁。 再如: 往事如烟何必追忆, 将来未卜知它是凶是吉。 过去与将来都不足凭信 领取而今现在莫使年华空空逝去。 而诗人所谓及时行乐,主要是指抓紧有限时间尽情地享受甘醇的美酒和幸福的爱情。例如: 你我在人生旅舍不会永驻长存 岂不过迂如若放弃美酒与情人。 聪明的人哟关于新与旧还要几许争论 待我们离开时这新旧还有何区分, 特别是美酒,

25、引得诗人心驰神往,于是吟出如下豪放的诗句: 一口陈酒胜似一个新的王国 凡事无酒应一律摆脱。 一杯美酒胜过一千个法里东的国家 酒罐碎片比霍斯陆的王冠价值更多。 这种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思想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所谓积极的一面,是指这种思想建立于人是物质的,物质是永远不灭的,但其表现形式是不断变化的等唯物主义观念之上,建立于否定灵魂不灭、死而复活以及天堂地狱等传统说教之上;所谓消极的一面,是指这种思想毕竟缺乏努力进取的意识和主动创造的精神,诱人耽于享乐,引人无所作为,因而不能简单接受下来,需要仔细加以分辨。 (选自伊朗古今名诗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 园丁集(节选)

26、 自学指导 一、“我在路边行走,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诗开头就似乎制造了一个“悬念”。然后,伴随着“我”的行走,一个和谐、静美的世界在诗行中被逐次展开,横斜的竹影、疲倦的鸟雀、劳动与生活的现场、以及对几年前“三月风吹一天”的回忆。诗人以一个“路人”的视角,描述着这一切,只是在每节诗的最后,都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不断重复的一句,在诗中起到了结构性的作用,不仅形成了优美的、重叠的节奏,也不断提醒读者去思考人行走的意义,人与世界、与自然的关系。 二、人在世界上穿行,但没有介入到世界中去,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似乎也没有急迫地要找出答案。同样,世界上的一切,无论是植物、动物、房舍,还是人,也

27、都处在一种“无言”的状态之中:茅屋被树阴覆盖,果实自动落下,钏镯在一角发出音乐,大自然中的一切各安其位,组成“和谐”的整体。 三、这首诗中还包含了一种特定的时间感:开始是“时已过午”,随着场景的转移,时间也在慢慢流逝,最后“阴影更深”,一天即将终结,牛群返栏,“我”也缓步返回。在这样的一天之中,“我”的漫步也遵循了大自然的节奏,人的生活、劳动在时间之中,似乎也与自然融为一体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没有最终的答案,但答案或许就渗透在自然的叙述与上述这种“时间感”之中。 参考资料 一、园丁集前言(刘建)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但是印度文学史上

28、罕见的巨匠,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师。在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保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过人的创作精力,以其全面的艺术天才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数量惊人、种类繁多的艺术珍品。他毕生创作五十余部诗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九十多篇短篇小说、二十余种戏剧,同时著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散文作品和其他杂著。这些作品主要收在多达29巨册的泰戈尔文集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作品愈益放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它们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被作为教材在中学和大学讲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生于印度孟加拉

29、省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开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宗教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泰戈尔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学问主要是靠家庭聘用教师施以严格教育和自学获得的。当时,孟加拉是印度的文化中心,他的家庭则弥漫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他于1875年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1878年9月赴英国学习法律,1880年2月回国。1882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从此正式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世纪90年代,他听从父命离开城市到乡下经管祖上的田产,在乡间生活了整整十年。1901年,他在圣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后来在1921年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大学。他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这里。1905年,他积极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者分割孟加

30、拉的民族运动。1913年,他以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19年,印度发生英国殖民者血腥镇压反英民众的阿姆利则惨案,他愤然辞去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头衔。1924年,他应梁启超先生邀请访问中国,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极其友好的感情。1930年,他访问苏联,衷心赞美它所取得的成就。他还访问了欧洲和亚洲的其他许多国家以及美国。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日益猖獗。泰戈尔拍案而起,强烈谴责它们的暴行。1941年8月7日,泰戈尔病逝于加尔各答。 园丁集(节选)尽管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在本质上却是一个诗人。从他的创作实践看,诗也的确是他毕生最为倾心也最为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他虽

31、然成功地运用过各种文学体裁,但惟有诗歌被他当做终生的事业。他的诗歌不仅是印度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至今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在世界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泰戈尔主要用自己的母语孟加拉文写作,但也用英文写了一些诗歌和大量演说。在印度之外,他的作品主要以英文译本流传。他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等就是诗人自己翻译的。他的译笔流畅而自然,被西方学者视为“第二原著”。 园丁集。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共收入诗歌85首,初版于1913年。诗集中的大部分诗歌是诗人从自己在19世纪90年代创作的孟加拉文诗集刹那集梦幻集金船集缤纷集等迻译而来的。它们是属于泰戈尔前期创作阶段的诗歌作品。因此

32、,不难发现,这部诗集中的诗歌流溢着青春的动人朝气,闪射着爱情的美丽色彩。如果说吉檀迦利主要表现的是人与神之间的精神之爱,那么园丁集主要表现的则是男女之间的两性情爱。显然,前者是宗教性的,后者是世俗性的。这是两部诗集的基本分野。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庞德认为,园丁集中的诗歌犹如“天上的星辰”。诗人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细腻而又含蓄地表现恋爱中的种种情绪,其言外之意,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末了,不能不提的是这部泰戈尔诗选的译者。诗歌是极难翻译的,因此,倘若翻译诗歌,译者本人最好是个诗人或深得诗之三昧。本诗选中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为冰心先生所译。她是我国读者普遍熟悉和敬重的作家、诗人兼翻译家。她所译的这两

33、部诗集,历来为人称许。 (选自泰戈尔诗选,冰心、石真、郑振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园丁集译者序(冰心) 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他是一个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喷溢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像海波一样,荡漾开来,遍及了全世界。 印度人说他是诞生在歌鸟之巢中的孩子,他的戏剧、小说、散文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歌的气味。他的人民热爱他所写的自然而真挚的诗歌。当农夫、渔民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地方,和着自己的劳动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来抒发

34、心中的欢乐和忧愁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唱出自己情感的歌词是哪一位诗人写的。 我最初选译他的吉檀迦利,只因为它是泰戈尔诗集中我最喜爱的一本。后来我才知道吉檀迦利也是他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从这本诗里,我游历了他的美丽富饶的国土,认识了他的坚韧温柔的妇女,接触了他的天真活泼的儿童。1953年以后,我多次到印度去,有机会看到了他所描写的一切,我彻底地承认泰戈尔是属于印度人民的。 泰戈尔的诗名远远超越了他的国界。我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学过富于音乐性的孟加拉语。我翻译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都是从英文翻过来的?虽然这两本诗的英文,也是泰戈尔的手笔?我纵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传达出这些诗中的一点诗情和哲理

35、,至于原文的音乐性就根本无从得到了。 我是那样地喜爱泰戈尔,我也到过孟加拉他的家,在他坐过的七叶树下站了许久,我还参观过他所创立的国际学校。但是,“室迩人远”,我从来没有拜见过他本人。1924年泰戈尔到中国来的时候,我还在美国求学。后来我听到一位招待他的人说,当他离开北京,走出寓所的时候,有人问他:“落下什么东西没有(Anythingleft),”他愀然地摇摇头说:“除了我的一颗心之外,我没有落下什么东西(Nothingbutmyheart)。”这是我间接听到的很动我心的话。多么多情的一位老人啊 现在是清晨8点钟,我案边窗台上花瓶里的玫瑰花,正不时地以沁人的香气来萦绕我的笔端。我相信,在这个时

36、刻,这种环境,为我译的泰戈尔诗作序,是最相宜的。 冰心 1981.6.23 (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你无法扑灭一种火 自学指导 一、狄金森的诗歌以短小、精辟见长,一般着眼于私人生活中的事物,展开深刻的思辨。这首诗展开的动机,是自然界中的“自燃”现象。诗人将自然的现象引入了人的社会生活,说“你无法扑灭一种火”,它不能被压抑、掩饰,在漫长黑夜过后,它奔突而出。在这里,“火”或许代表了人生中不能抑制的冲动、情感,最后它会被“风”唤醒,烧毁“你的松木地板”,改变你的生活。 二、中国有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在第二节中,诗人也使用了同样的想像:“把洪水包裹起来”“放在一个抽屉里

37、边”。“洪水”与“火”,在无法抑制、无法包藏这一点上,二者是相似的。“洪水”的奔涌、盛大与“包裹”“抽屉”的封闭,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三、这首诗的语言很平易,流畅、清新,而且与一般哲理诗不同的是,它洋溢着一种热情,这直接表现在诗中那急迫的语气上。破折号的大量使用,是此诗形式上最大的特点:破折号在诗人手里,不只是简单的标点,而代表了语气的变化和停顿,有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迫切、激越之情。 参考资料 一、狄金森诗选译者序(江枫)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像沃特?惠特曼(18191892)一样,也是那一时期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之一。这位生前默默无闻,成年后终老独身,因而有“艾默斯特

38、修女”之称的女诗人,于1830年12月10日将近午夜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在她祖父创办的艾默斯特学校受完中等教育而于1847年毕业,在离家不远的芒特霍利约克女子学院就读不足一年,即告退学;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逾户,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到1886年5月15日那个明媚的初夏黄昏,由于肾脏疾患而在昏迷中离去时,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篇什。 而在她生前,只有十首公开发表过;其余部分都是她死后30年内由亲友们整理、结集、陆续出版的。除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评论界的派别之见一度有过分歧之外,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品评,深入研究,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

39、重大独创性贡献的大诗人的地位已经牢固确立。有人断言,她是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就驾驭英语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这类赞颂之词是否溢美,可以争论,无可否认的是,几乎任何一部美国诗歌选集,狄金森的诗都占据着显著的广大篇幅;狄金森的诗拥有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惠特曼的诗一样,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狄金森的社会阅历不广,出了校门回到家门,就其主要活动内容而论,是个十足的家庭妇女。她是父亲的面包师,她父亲只爱吃她做的面包。父亲死后,母亲缠绵病榻,她和妹妹拉维妮亚在母亲身边,更像母亲的体贴的护士。 但是就其独特个性而论,狄金森从小就

40、是她诗篇中所显现的那个狄金森。她在学校读书时,福音主义的宗教气氛弥漫于她生活和学习所在的一切空间。学校,是教会的当然领地。但学生并不当然都是基督徒。芒特霍利约克学院一身二任的教师兼传教士懂得办学习班的妙用,曾经为一些非教徒办过崇拜基督的学习班,狄金森也有幸与列。这种学习班对于参加者所形成的精神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据记载,当一个假期结束,新的学期开始,学习班又增加新学员时,一名老学员却退了出去。这一名老学员,据认为,就是艾米莉?狄金森。她终于到死也没有加入基督教会。 你无法扑灭一种火从20岁起,她已经在写诗。1862年,她32岁那一年,为了写诗而写信求教于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章指导青年习作者

41、的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ThomasWentworthHigginson,18231911),并从此建立了终生未断的通信联系。但是希金森习惯于陈旧的维多利亚时代英诗规范,不是发现新星的伯乐。他给了她以他所能给的善意鼓励和他认为是有益的帮助,但是对于她的诗,他建议“推迟发表”。而她,竟把发表推迟到了身后。 狄金森之所以会被她死后将近30年才出现的意象派诗人视为先驱,是因为她的诗,应该说是到那时已经公开发表的那一部分,较之意象派共同信条起草人的作品更符合他们的信条。 一般情况下,她都使用普通人使用的口语,包括新英格兰地区的方言;但她有时也使用生僻、古奥的词汇,镶嵌科学术语,运用商界行话和宗教词

42、汇,或是把拉丁语源的抽象词和盎格鲁撒克逊语源的实体词组合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她的语言,一扫铅华,不事雕饰,质朴清新,有一种“粗糙美”,有时又如小儿学语而有一种幼稚的魅力。 在韵律方面,她基本采用四行一节,抑扬格四音步与三音步相同,偶数行押脚韵的赞美诗体。但是,这种简单的形式,她运用起来千变万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强凑韵,押韵也多押近似的“半韵”或邻韵,有时干脆无韵。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 她对题材的选择,可以说有绝对的自由。在她的笔下,有取舍,无禁忌;局限只在于她本身直接经验的狭隘,特别是在长时期的自我幽禁之后,同外界的接触几乎断绝,她的思考日趋内向。 她的诗

43、,如前所述,大多使用意象语言。她所塑造的意象,有一部分,可以认为坚实而清晰,较之后来一些意象派诗人完全排斥理念的“意象”更有深度而且丰满。但是,她的哲理警句诗却以机智、含蓄见长,而且不避抽象。 对于凝练的追求,狄金森的成就更为一般诗人难以企及。她总是力求用一种露珠般凝缩而闪光的语言表达或包含她的思想。她甚至为了获得简洁而不惜牺牲完整。 显然,意象派的信条概括不了狄金森诗作的艺术特征。从狄金森的作品中,几乎可以找得出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原始萌蘖。 狄金森和惠特曼,上承浪漫主义余绪,在部分作品中的表现毋庸讳言;下开现代主义先河,已经得到一致公认。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是美国人民的珍宝,也是世界人民的

44、共同财富。 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一册汉译选集,当然远不足以反映狄金森诗的全貌,而只能是一个初步的、粗糙的介绍。应该承认,要充分认识狄金森,必须阅读原作。这不仅仅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译作,即使是优秀的全译本,也难完全等同于从而代替原作,而且因为狄金森的诗,有一部分确实是不可译的。如果说狄金森对于美国现代诗的影响,除了建设性的一面之外,还有可以认为是破坏性的一面,幸而不可译的,恰恰是具有这种破坏性的因素的部分:由于任意省略语法成分,颠倒语句和词序,过多地使用奇特的暗喻、转喻、转义、暗义而形成的符咒式文字。 狄金森的诗,使用大量地倾斜短划,以表达过渡、跳跃、省略成分,或者只是为了造成韵律上的起伏跌宕。译文

45、只保留了行末的短划;行内的,均以逗点代替。 (选自狄金森诗选,江枫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二、谜一样的诗(蒲隆) 翻开由托马斯?约翰逊编辑的权威性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集,最令人注目的一点是1775首诗都没有题目,全是编号,每首诗的左下方是估计的写作年代,右下方是发表年代。这就使一般的读者遇到了困难,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对写诗的场合或背景更是无线索可寻。 这里且看一例: 1463 一条渐渐消失的路 有一只飞转的车轮? 一声祖母绿的反响? 一阵胭脂红的奔腾? 灌木上的每朵花 都摆正碰歪了的头? 突尼斯来的邮件,或许, 一次清晨骑马闲遛? 1463 ARouteofEvanescence Wi

46、tharevolvingWheel? AResonanceofEmerald? ARushofCochineal? AndeveryBlossomontheBush AdjustsitstumbledHead? ThemailfromTunis,probably, AneasyMorningsRide? 1879? 1891 初读这首诗给人突出的印象是诗人使用了一连串并列的意象,尤为新奇的是诗人用颜色的意象形容声音,形容动作。在修辞学里,有人把它叫做“通感”,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手法。这种手法在狄金森的诗里屡屡出现。那么,这首小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呢,它好像是个诗谜,叫人摸不

47、着头脑。当谜底揭晓时,读者也许会恍然大悟。它写的是“蜂鸟”。蜂鸟在我们这里很少见到,它体态娇小,羽毛鲜艳,并带金属般的闪光,嘴形尖长如针,常在花间采蜜,飞行时双翅扇动频率可高达每秒5070次。它能进能退,也能在空中悬浮。知道这首诗所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后,读者不禁会拍案叫绝,原来这首诗把颜色、声音、动作融为一体,强调一种突如其来的动作,颤动的声音,绚丽的色彩,转瞬即逝的总体印象,最后用幽默夸张的口吻形容它像一个快得惊人的海外来客。诗中只是一连串颜色、声音、动作互相交融的意象,而对蜂鸟活动的花园,能产生那种颜色效果的阳光,以及接受这些意象的人全都只字不提。这首诗很能代表狄金森诗歌的整体特色:短小。翻开狄金森的原文诗集,除了上面谈到的无题、编号外,另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短小。其中大多数诗不超过20行,最长的一首也仅50行,而用词节约,每行字数不多,所以狄金森的诗不仅行数少,而且每行都很短,这就形成了她的诗作经济凝练的整体特色。诗人最善于捕捉一种鲜明的主观印象,再用最生动的意象把它再现出来。这首诗还完全体现了狄金森写诗的诀窍。“要讲真理,但要歪着讲?/成功就在于三弯九转”。所以她的诗大多隐晦深奥,耐人寻味,像这种诗谜一样的诗在狄金森的诗集里不胜枚举的。比方说那首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