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939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最新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最新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 声现象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本章知识点如下:1、声音的产生: 物体在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的,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气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

2、怎样听到声音: (1) 声源空气传播耳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2)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4、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 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5、乐音: 乐音是物体作有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2) 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3)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有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6、噪声: (1)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3、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 7、减弱噪声的途径; (1)从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声的利用: 8(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一般不同(2)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3)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发生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4)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5)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4、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3) 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产生声音的条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2、难点: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 课时安排: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1课时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三、声音的特性 1课时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 五、声的利用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第1课时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好传播的。 (2)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

6、探索自然现象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方法: 观察法 科学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闹钟 真空罩 音叉 水槽 铁架台 乒乓球 细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声音,泉水叮咚、流水潺潺、鼓声激昂、琴声悠扬,这些语言都是对声音的描绘,对于声音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白,需要我们去探究,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样传播的,它在现代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

7、的应用,怎样防止有害的声音等等。在物理学中把与声音有关的现象称为“声现象”,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声现象,老师激昂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奥秘,首先我们学习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 进行新课 1、 声音的产生 观看课本第12页插图1.1-1,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演示:音叉实验 (1)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但看不见音叉在振动。 (2)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可见乒乓球被弹开。 (3) 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槽的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4) 当音叉发声时,用手握住叉股,声音消失。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8、图1.1-1中,各有什么物体在振动发声, 图1:人的声带 图2:空气振动 图3:工件和砂轮振动 图4:鸣囊 思考:用力敲鼓时,发出了声音,却看不见鼓皮振动,用什么方法能证明鼓 发声时也在振动, (1) 在鼓皮上放上一些碎纸屑 (2) 在鼓皮上放一杯水 2、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由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也可能不需要,在 真空中就可以传播。 进行实验: (1) 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另一同学敲桌子的另一端。 (2) 玻璃鱼缸里盛有金鱼,用木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 (3) 教室里的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4) 把正在

9、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2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 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得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3、 声速 对着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音;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阅读课本:P15最后一段和小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1注意:声速的单位是m/s(m?

10、s)读作米每秒。 问题1:声音在15?和2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声音在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对比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阅读课本:P16想想做做 方法1:站在山谷中或高大的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 间,测出人与山谷或建筑物的距离,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 方法2:百米赛跑时,测出记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记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

11、,利用v=s/t可以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方法3: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 再反射回来的时间t,利用v=2s/t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4、 典型例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AB、使劲打鼓,使鼓面振动加大,声速将变快 C、人说话是靠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的 D、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有发声体存在 B、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 C、发声体在真空中振动 D、人看到了发声体振动 (3)敲鼓时,我们听到鼓声,这是因为声音是由鼓面的_产生的,又通过_传到我们的耳中。(5) 在长

12、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_次响声,第一声是由_传来的。 三、 小结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四、 作业 P16 1 、2 五、 板书设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六、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 (

13、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让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第2课时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骨传导。 2、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会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教具准备: 音叉 人耳的构造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大家知道,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感知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出示挂图 外耳:耳廓 外耳道 外耳 人耳 中耳:鼓膜 听小骨 内耳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声源振

14、动 空气传播 鼓膜振动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脑 思考:耳聋是怎么回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变成耳聋,耳聋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3、骨传导: 阅读课本:P17,演示实验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抵在颌骨、头骨、牙齿是否能听到声音, 声源振动 头骨、颌骨 听觉神经 大脑 4、双耳效应: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P18科学世界 问题1:判断声源方向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什么是立体声, 三、小结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并交组长登记。 四、

15、作业 1 2 五、板书设计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构造及听到声音的过程 2、骨传导 3、双耳效应及应用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 1.3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

16、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音叉 乒乓球 铁架台 口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即使同样是动听的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而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曲子,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1)演示实验:用口琴吹奏“1、2、3、4、5、6、7”,感知音调高低的不同。 音调高?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尖细 音调低?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沉闷、浑厚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演示

17、实验: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打钢尺,一次伸出短一些,一次伸出长一些,听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实验时要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赫兹(Hz) 阅读课本:P20二、三、四段,你有哪些收获, ?人类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20Hz-20000Hz。 ?声音可以分为三类:A、可闻声:20Hz-20000Hz B、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C、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地震、台风

18、、火山喷发时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一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所以地震时比人更警觉。 思考: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因为蝴蝶翅膀振动比较慢,低于20Hz,蚊子翅膀振动比较快,频率在 20Hz20000Hz之间,所以我们能听到蚊子的声音。 2、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提出问题: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和进行实验:将系在系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使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响度增大,重做上面的实验。 实验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表示物体的振动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意:(1)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两个因

19、素有关。 (2)响度和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大得多。 3、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应用:(1)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 (2)区分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阅读课本:P23“想想议议”,并进行讨论。 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从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是空气传播的,传播途径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4、阅读课本P23“科学世界”,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乐音, (2)乐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乐器分为哪几类,怎样发声的,怎样改变音

20、调的, 三、小结 含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物体的振动频率 响度 声音的大小 物体的振动幅度 音色 声音的特色 物体的材料结构 四、作业 P24 1、2、3、4 五、板书设计 1.3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 六、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第4课时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

21、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环保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 阅读法 实验法 收集信息法 竞赛法 教具准备: 铁钉 玻璃 音叉 闹钟 泡沫塑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声音的特性是什么?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3、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1、噪声的来源 阅读课本:P25噪声的来源。思考下列问题: (1)从物理学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凡是妨碍人们正

22、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交通运输噪声 工业噪声 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夜深了,邻居家传来的电视机的声音等。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dB 分贝 (1)声音的强弱通常以_单位来表示,符号是_.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3040 0 音是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的环境为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音为70 90 _dB;听力受到严重影响的声音为_dB以上;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音为150 90 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

23、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50 70 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心理方面:烦躁、妨碍休息和睡眠 ?生理方面: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甚至神智不清、死亡 ?破坏建筑物和工作设备。 3、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4、典型例题 (1)晚上你在家休息时,隔壁歌舞厅的歌声使你无法入睡,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用棉花塞住耳朵 B、与歌舞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C、打开窗户,让空气 对流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有噪声时要限时

24、 B、市区里种花草、植树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3)从环保的角度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车辆的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发出的震耳的歌声 三、小结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等级 3、噪声的控制 四、作业 P27 1 五、板书设计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2、从环保的角度看 二、噪声的等级 三、噪声的控制 六、教学反思 第5课时 1.5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

25、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通过声音可以获得信息,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声波是一种波动,声波能传递能量。 2、难点: 回声定位原理的理解,声波能传递能量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验法 教具准备: 可乐瓶 橡皮膜 蜡烛 火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和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26、。那么,你对声的利用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它。 二、新课教学 1、声音与信息 (1)铁路工人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2)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肺的工作情况。 (3)古代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4)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5)军事上利用声呐探知水中的潜艇。 (6)B超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在作常规检查。 综上所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与能量 (1)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去除结石。 (3)利用超声波钻孔 演示实验:对着蜡烛敲击橡皮膜,发出声音,看看火焰是否摇动。 综上所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

27、、回声定位 声速:V 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 1 则有:S= Vt 2 4、典型例题 (1)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_,蝙蝠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昆虫,是利用_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 可探测海洋的深度。 (2)下列不属于利用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发现松动的螺栓。 B、雷达可以探测敌机。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 D、医生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 三、小结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四、作业: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对着障碍物高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声的利用

28、 1.5 1、声音与信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声音与能量:声是一种波动,能够传递能量。 六、教学反思 第6课时 小结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3(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5)知道声音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单元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知道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系统地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的知识 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重、难点:

29、讲练结合法 讨论法 产生:物体的振动 教学过程: 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传播一、本章知识网络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播 1、人耳的构造 1、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骨传导 怎样听到声音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网络。3、双耳效应 1、音调:与频率有关 教学方法: 2、响度:与振幅有关 声音的特性 声现象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二、典型例题 1、噪声的来源 在声源处减弱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2、噪声的控制 在传播中减弱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声

30、与信息 在人耳处减弱 B、在岸上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声音的利用 声与能量 回声定位 C、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 D、在岸上听到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 2、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罩。 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3、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的速度是_,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依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_。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发现,即使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住,蝙蝠也能正常飞行,这是因为( ) A、蝙蝠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次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外面

31、的目标 C、蝙蝠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目标 5、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面的深度是多少米, 、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经过3s听到了雷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6340m/s,请你估测打雷处距此人有多远, 三、作业 1、一艘船以7.5m/s的速度向码头行驶,船员看清码头上的高大建筑物时,鸣了一声汽笛,经过2s船员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轮船离码头有多远, 2、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四、课后反思 第二章

32、光现象 教材分析: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 8 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真空,为310 m/s。 5、光的发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发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在光滑界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光在凸凹不平的界面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8、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射作用;

33、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9、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10、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11、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线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叫做紫外线。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可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可用来毒灭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皮肤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8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m/s. (2)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了

34、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6)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 (7)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就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 法。 (2)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

35、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4)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5)通过是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5)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的直线传播。 (2)用探究法研究光的

36、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光的折射现象。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2、难点: (1)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2)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虚像的概念。 (4)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课时划分: 本章共分5节,7个课时。 一、光的传播 1课时 二、光的反射 1课时 三、平面镜成像 1课时 四、光的折射 1课时 五、光的色散 1课时 六、看不见的光 1课时 小结与复习 1课时 第7课时 2.1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7、。 8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 m/s. (4)了解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光年。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2、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 实验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激光笔 几支烟 火柴 盛有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列举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光的感性

38、认识,提高兴趣。 二、进行新课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天然光源:太阳 萤火虫 水母 (2)人造光源:电灯 蜡烛 讨论:月亮是光源吗, 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 提出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猜想假设: (1)光可以在真空中、透明介质中传播。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验证: 演示1:(1)太阳光可以通过宇宙空间传播到地球,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透过窗户玻璃可以看到室外的景物,说明光可以在玻璃中传播。(3)透过河水可以看到水中的鱼,说明光可以在水中传播。 演示2:(1)让光穿过烟雾,观察它的传播路径。 (2)在

39、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入水中,观察光 在水中的路径。 实验结论: (1)光可以在真空中、透明介质中传播。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3)小孔成像。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5)射击瞄准要求三点一线。 4、光速 问: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答:光速比声速快。 8(1)真空中:C=310m/s. (2)空气中:略小于C。 3 水中:C 42 玻璃中:C 3(3)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5、阅读课文: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光年是最大的

40、长度单位。 6、典型例题 (1)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光源的是( ) A、太阳 B、水母 C、电灯 D、萤火虫 (2)下列现象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射击瞄准时三点一线 C、操场上同学们排队看齐 D、挖掘隧道时用激光引进掘进机 三、小结 1、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8 3、光速:C=310m/s 四、作业 P38 1、2、3、4 五、板书设计 2.1 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8 3、光速:C=310m/s。 4、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表示长度的单位。 七、 教学反思

41、: 第8课时 2.2 光的反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探

42、究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规律。 2、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方法: 探究法 实验法 讲练法 归纳法 教具准备: 激光笔 平面镜 白纸板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光源, 2、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3、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大, 4、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二、进行新课 1、光的反射现象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课桌上的书; 晚上,房间里关上灯,什么也看不到,打开灯就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 结论:光在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使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阅读课本39-40页,思考; (1)白纸板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入射角和

43、反射角, (3)什么是法线, N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A B 入射角 反射角 r i 如上图:AO是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 OB是反射光线:离开平面镜 ON是法线:垂直于平面镜,一般用虚线表示。 ?i是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r是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折叠的白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下图所示: 白纸板 N 作用是显示光 (1)让一束光贴着白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O点上, 的传播路径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白纸板 r i O 平面镜 上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 径迹。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一 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光 的径迹

44、。 用量角器量出?i和?r的大小,填入下表中。 (3)将白纸板沿ON向前折或向后折, ?i ?r 观察反射光线是否在白纸板上,第一次 学生初步总结实验结论,老师完善光的反射第二次 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如果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同学们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3 (1)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 (2)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 4、典型例题 (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4

45、0? B、70? C、140? D、110? (2)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课桌上的书本,是因为( ) A、书本会发光 B、书本发生漫反射 C、书本发生镜面反射 D、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 (3)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和反射镜。 三、小结 1、光的反射定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3 四、作业:P41 1、第9课时 2.3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