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人才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方案学习兴趣构建.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0104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1”人才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方案学习兴趣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21”人才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方案学习兴趣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21”人才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方案学习兴趣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21”人才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方案学习兴趣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方案学习兴趣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1”人才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方案学习兴趣构建.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721 ”人才培养模式下C 语言程序设计学习兴趣的构建-设计论文“ 721 ”人才培养模式下 C 语言程序设计学习兴趣的构建陈益,杨晓艳,童亚拉(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主要探索“721 ”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C习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构建问题。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调动学生对C 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相长,最大限度激发和挖掘学生对C 语言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C 语言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关键字:“721 ”人才培养C;语言;构建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

2、014 )46-0271-03一、引言我校早在2012年就明确提出“7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70% 应用型人才, 20% 复合型中坚人才, 10% 创新型人才。在此环境下,对各门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 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很多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必修课。它概念抽象、 语法灵活,初次接触时感到不好掌握,学习容易出错,学生易陷入困难境地,缺乏学好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 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如何能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要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位伟人曾说“兴趣与爱好

3、是最好的老师”,作者认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C 语言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C 语言的激趣式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二、高度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运用经典实例初步认识C 语言C 语言一般被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教学中。起初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教学活动被动学习, 其目的不明确或者是模糊的。 教师在第一堂课有必要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 C 语言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缩短学生熟知的软件与理论知识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 C 语言的神秘感。经典的俄罗斯方块游戏的开发,运用的就是 C 语言中的选择、循环、数组、结构体和文件的读写操作等内容。每一个单独的小方块是一个结构体变量,四个小方块组

4、成的各种形状是结构体数组的应用。方块的“移动”用键盘控制,由选择结构完成。方块堆满一行,进行“消行”操作,由循环控制实现。若中途要“退出”游戏, 提示是否“保存”游戏状态, 下一次游戏时会再次载入游戏进度,由文件的读写操作来完成。利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例子, 将 C 语言中所涵盖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巧妙地引申出来。在与计算机的互动中感受到乐趣,感性地认识C 语言,初步了解 C 语言的应用。 UNIX 、Linux 、Android 操作系统和图像工具、嵌入式系统及与硬件相关的软件等都是采用 C 语言编写的。举例使学生清楚 C 语言的应用领域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 C 语言的兴趣和动力,并从思想上重视

5、对本课程的学习。三、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1.趣例法。趣例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本课程的第一个实验是按任意键输出一行字,如“你好”。 在上机时有学生把它改成了“我是菜鸟”,编好之后让同学来测试, 结果引起一阵轰笑。 玩笑不但可以提高上机的趣味性,还能激发他们学习C 语言的欲望,一边玩笑一边学习,效果将会更好,可激励学生多创新。作者经常举一些趣味性的算例融汇知识点,如“百钱买百鸡”、“水仙花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猴子吃桃”、“函数递归”等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学中陷阱法的作用

6、也很大。老师在讲解示例时,有意将语句输错或漏写语句,制造一些“陷阱”, 已经学过或是即将学的知识点都可以,像变量没有定义、“=”与“= ”符号的混淆使用、语句分号漏写、花括号不匹配、数据类型的定义与输出格式符的不一致、scanf 函数中漏掉取地址运算符、数组下标越界等。学生自己判断对错, 一方面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2.启发法。启发式教学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作者常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7、能力。循环是 C 语言里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内容。循环即是重复,什么问题重复?在什么情况下重复?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循环条件和循环不变式。有这样一个问题:(1)打印整数 1 10 ;( 2)打印整数 1 100 ;( 3)打印整数 1 n。第 1 个问题学生通过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是极容易解决的。即 printf(” %d”,1);printf (” %d”,2 ); printf(” %d10”,)。或用一个打印语句也能解决,即 printf (” %d%d%d%d%d%d%d%d%d%d”,1,2,3 ,4 ,5 ,6 ,7 ,8 ,9,10 )。第 2 个问题用这两种方法也能得到解决,只不过打印

8、的更多、更麻烦一些而已。第 3 个问题用第二种办法无法解决了,n 是一个变量,机器在打印的过程中无法知道n 的具体值。只能用第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据其实是在有规律的递增, 可以这样考虑解决问题, 在解决方案中增加一个变量来控制递增的范围。 机器不怕重复劳动, 用户把让机器重复劳动的条件写规范(重复的劳动形式一致),机器就能为用户工作。 为解决第 1 个问题写出规范的重复条件,如: i=1;printf( ” %d” , i ) ;i+;printf( ” %d” , i ) ;i+;printf(” %d” ,i ;i+;) 语句从形式上都是一致的, 问题得到了解决, i=1;whil

9、e (i=10 )printf (” %d”,i );i+; 。解决打印变量递增问题的同时有效地引入循环的概念,对循环变量和循环语句有了最初的认识。 进一步启发学生什么情况使用while 循环,什么情况使用 for 循环。学生作为启发式课堂教学的接收者, 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启发的目标,思考启发的问题,通过验证和总结整理启发结果。3.比喻法。在教学活动中有些问题单纯地用语法进行解决,学生一下很难接受。针对问题的不同用比喻法讲解能简化抽象程度,加深学生的理解。两个简单变量的数值交换,语句为顺序结构t=a ;a=b ;b-t ;。复合语句中三条简单语句,作用是借助中间变量t 进行 a、b 两个变

10、量值的交换,学生却很难理解。将a、b 、t 喻为三个水桶, a、b 两个桶装满了水, t 为空桶。借助 t 桶将 a、b 桶水交换的具体做法:先将a 桶中的水倒入 t 桶(语句描述为 t=a ;);再将 b 桶中的水倒入 a 桶(a=b ;),最后将 t 桶中的水倒入 b桶( b=t ;)。运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学生再通过实验能清楚、熟悉并完全掌握两个变量数据交换。循环中嵌套循环更难理解, 现实生活提供一些理解嵌套循环的例子。如,时钟,秒针转一圈,分针划过一分钟,将这个原理引申到嵌套循环中。将外循环和内循环分别喻为时钟的分针和秒针,内循环的执行从变量的最小值到最大值,外循环刚好

11、执行一次。 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还在自转, 这一现象也符合嵌套循环。数组是 C 中简单变量向结构变量的过渡,一维数组中存放的每一个数组元素为一个简单变量。 若单独定义几个简单变量, 它们在内存中的存放位置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 对数组中的简单变量 (数据元素)就不同了。如,int a6 ;表示定义一个含有6 个整型数据元素的数组a,下标从 0 开始到 5 结束,即 a0 a5 ,6 个数据元素作为一个整体有序地被存放在主存的某个区域。如下图所示:对于二维数组,每一行都是一个一维数组,把行下标拟为班长,列下标拟为组长,班长管班(以行为单位) ,他每走一步越过整个班,即“行”;组长管学生,他每

12、走一步指向一个具体的学生,即“列”。二维数组可以这样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前者相当于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法律法规,后者相当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地域特征所制定的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指针是 C 的灵魂,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能用房号形象地加以理解。指针的运算符和 *是两个互逆的单目运算符, 是对其后的操作数求地址, * 是对其后的指针变量求值。即获得房间号,* 找到住在该房间的某个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形象生动的例子使得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4.比较法。对于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在教学中可用比较法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分析。输入输出函数: printf和 scanf 共同点是都

13、能使用d 、 o、 c、 s 等格式字符。区别是 scanf 函数要根据内存地址找到变量, 然后存储数据,所以在 scanf函数的变量前一定要加取地址运算符,而 printf函数则不加; printf函数在输出实数时,可限定输出小数位数,而scanf 函数则不能。scanf函数输入输出时,有许多地方需要引起学生在学习和思考时高度注意。如, scanf (” %d%c%f ”,a,b ,c);若输入 12m3450.67第1 个数据对应 %d 格式,在输入12 之后遇到字符 z,系统默认为数值12 后没有数字了,第 1 个数据应到此结束, 12 送给变量 a。字符 z送给字符变量 b ,由于 %

14、c 只要求输入一个字符,系统自动判定该字符输入已结束,输入字符z之后不需要加空格。字符z后面的数值应送给变量c。若把 3450.67错打成345o.67 ,由于 345 后面出现字母 o ,系统认为数值数据到此结束,将345 送给变量 c,后面字符没有被读入。此类问题在scanf 函数中很容易出现,还有对scanf 函数的原样输入的正确认识,通过动手验证和实验课上老师的指导,逐步了解输入输出函数的应用,并掌握scanf 函数在输入和输出时的注意事项。数组和结构体共同点是:都能存放很多的数据;区别在于:数组只能存放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结构体可存放不同类型的数据元素。例如:学生的姓名、性别、年

15、龄、成绩等需要用到字符数组、字符型、整型、浮点型等多种数据类型,构成了一个结构体。又如“菲波纳契数列”求前40 个数,此例在教材中出现了两次, 分别用循环和数组求解, 循环求占用的内存较少算法复杂;数组求算法简单占用的内存较多。 学生可以自己比较它们的优劣,同时对循环和数组的知识得到了良好的巩固。四、结束语C 语言功能强大,知识点众多,语法灵活,容易消损学生的积极性,本文试图通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采用各种方法构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化, 从而在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7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今

16、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落实, 为我校培养三种类型的本科毕业生确立完善的培养措施和创建良好的教育平台。参考文献:1 谭浩强 .C 程序设计(第四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2 陈朔鹰,陈英 .C 语言程序设计习题集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3 江代有 .C 语言激趣式教学探索 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2 ,(07 ).4 魏玉芬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 04 ).基金项目:校级教研项目(2013042 );校级教研项目( 2012049 )。作者简介:陈益( 1977- ),女,湖北荆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教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