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2903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2008 年 6 月 28 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市召开。40 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就“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这个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众学者认为,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关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思考也逐步走向深化。结合现实的发展进行哲学研究的创新是一大特征,也是哲学工作者必然的选择。张全新教授的塑造论哲学基于实践的观点,考察了当代哲学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融汇中西文化源流,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见解,体现出了强烈的创新精神,对中国哲学的开拓创新也具有启发意义

2、。张全新教授的塑造论哲学凸显了哲学的形而上学特质,与会学者对此作出了肯定。何中华教授认为,从目前哲学研究的现状看,哲学的非哲学化倾向非常严重,这一倾向的实质就是哲学视野和方法的经验化,从问题的提问方式到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局限于经验式的研究,把哲学的论域变成了科学的实证论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研究不摆脱这种经验视野,就不可能回到自身的本质,不可能恢复自身的功能。张全新教授提出把人的“塑造之物”当作哲学“首当着手之处”的观点,并把形而上与形而下区分为“存在形而上”、“心在形而上”、“身在形而下”、“物在形而下”,提出了基于“塑造之物”而实现的“分阶映照方法”。这对于克服目前哲学研究中存在的庸俗化、

3、 经验化、非哲学化的倾向,恢复哲学的本性和睿智,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对于塑造论哲学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学者们表示了赞赏。刘鲁鹏教授认为,当前学术界有一种不良习气,许多人固步自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张全新教授在创造塑造论哲学体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苏建国教授则认为,张全新教授从哲学的对象难题、方法难题、体系难题出发,站在当代哲学的前沿,重新梳理了哲学的元问题。塑造论哲学赋予了哲学以新的对象,即研究的对象是“普遍的存在和必然的成”;中西哲学史的历程就是哲学研究重心的不断转移,即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现代实践论当代中西共同走向塑造论;其对哲学方法的演示,也体现

4、了哲学方法的转向。另有学者指出,张全新教授从东西方文化和古代与现代文化的纵横坐标中给出并论证了塑造论哲学的体系,创立并阐发了一系列新的概念、 范畴,如“我塑之物”、 “着手之物”、 “文化人类”、 “人类文化”、 “自然的熵减”、“自然的熵增”等,表现出了一个哲学家的勇气,其探索也很具有启发意义。学者们认为,塑造论哲学的根本在于:在自然塑造人和人塑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人类塑造人类文化的历史,这历史在塑造之物中实现,塑造之物标志着历史;人既在塑造之物上得到扩展,又在塑造之物上受到限制;塑造之物既发展着人又制约着人。这种哲学体系和方法,指向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基于此,

5、塑造论作者必然会直面当代生态平衡、 能源短缺、 资源匮乏、水危机、核威胁等全球性重大现实问题。张友谊教授指出,塑造论哲学对于人与自然关系之反思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塑造论研究的重点就是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协调、和谐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从哲学上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文化作为锲入点,深入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爱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塑造论哲学体系作出肯定的同时,学者们也指出了其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新术语引入较多,给人们的领会造成了困难。第二,作者提出了新的哲学观和哲学建构原则,这些创新之处需要作出更详尽更成熟的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