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4069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目次1 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3.2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4.2.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4.2.2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4.2.3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5.3.1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及发展速度快5.3.2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先于经济发展水平6.3.3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老龄化分布不平均6.4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供给的影响7.4.1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的影响7.4.2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影响7.4.3 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8.5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9.5.1 调整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 采取弹

2、性的计划生育政策95.2 调整我国现行退休制度,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9.5.3 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9.5.4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研究的投入1.0参考文献1.0.17 / 11【摘要】 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它的特点,并且还阐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并在劳动力的供给数量, 劳动力供给质量以及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最后提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对策1 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应该如何定义人口老龄化,目前尚未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根据1986 年我国出版的 人口学词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 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

3、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由以上定义可知, 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动。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7%以上,说明该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一般将60 岁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但是近几年,也开始逐渐将65 岁作为界定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通常来说 , 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程度指标:(l)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

4、人口比重( 又称“老年系数”): 即指 60 岁或 65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2) 人口年龄中位数( 又称 “中位年龄”): 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口的年龄值。(3) 老少比 ( 又称 “老龄化系数”): 指 60 岁或者 65 岁以上人口与0-14 岁人口的比值,反映人口年龄结构中最两端的人口变动趋势。社会经济影响指标:(1) 少儿人口抚养比: 指的是O-14岁少儿人口与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 用 %表示。(2) 老年人口抚养比:指的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与15-64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 以 %表示。(3)总人口抚养比(

5、又称抚养系数): 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 即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 与劳动年龄人口比值, 以 %表示, 说明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应该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速度指标: 老年人口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某一水平是所需花费的年数。2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2.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按照国际人口组织的标准,0-14 岁少年儿童在总人口的比重低于30%, 65岁老年人口比重高于7%,老少比在30%以上。年龄中位数超过30 岁即为老年型社会结构。通过分析我国64 年以来几次人口普查中的有关数据。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发展过程和现阶段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如表1 所示:

6、从表 1 可以看出 , 我国在 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还属于典型的年轻型社会 ,1982 年就开始步入成年型社会, 而到了 2000年 , 我国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就从4.89%上升到了6.96%, 仅仅只花了20年的时间,我国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完成了西方国家需要50 至 100 年的人口结构转型,其转型速度实属世界罕见。年份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 %)年龄中位数老少比196440.7055.703.6020.28.8198233.4561.664.8922.9114.6199022.8966.895.5025.2519.9200022.8970.1

7、56.9630.0830.4表 1 我国几次人口年龄普查结构情况表2.2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一方面, 生育率的快速下降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毕竟,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结果。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使得0-14 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以及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并且导致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随之上升,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20 世纪70 年代末,国家面临人口总量庞大数量的巨大压力,以及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有限的物质资源,不得不做出的控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伴随着人口政策的有效执行,使得我国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短期内发生了巨大

8、的变动,生育率逐年降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上升。根据我国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8,这意味着,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仅为1.18 个,远远低于更替水平值2。这就意味着,如果我国继续保持这种低生育率水平,总有一天将会导致人口总量的减少,这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根据我国2013 年国家统计年鉴可知,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从 1982年的 67.77 岁增长至2010年的 74.83 岁。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制度以来, 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良好的改善,相应的带动了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体系的提升,

9、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改善,疑难杂症的治愈率越来越高,物质和精神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使得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 67.77 岁,到 1990年的 70.47 岁,再到2000年的73.33 岁,最后增长到2010 年的 74.83 岁,男性的预期寿命为72.38 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7.37 岁。 并且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的预期寿命还将有望继续提升。2.3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根据“五普”结果, 2000 年,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 亿,其中60 岁以上的人口数为1.3 亿, 占总人口的10%。 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到本世纪20

10、年代前后也将陆续步入老年,将使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到 2020年,我国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将从6.96%增加到11.8%,而到本世纪中期,我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程度也将相当严重,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将从 65 岁提高到71 岁,高龄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0%上升到20%,增加到8800万人。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3.1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及发展速度快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指出,我国现有总人口数为1,332,81 万人,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18,93 万人, 占总人口的占总人口比重为8.92%。 由此可见,我国不仅拥有庞大人口总量,而且也具有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2000

11、 岁 8827 万人民的 65岁及以上的人数,6.96的总人口。由此可见,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增长了3066 万人。据预测, 我国 2020年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923 万人, 占总人口的12.65%;2050年达到 35,488 万人, 占总人口25.36%, 该数值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快的,而且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例如, 通过计算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65岁以上的7%增长至一番的14%时所用的时间,来分析该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法国115年 ( 1865至 198

12、0年) , 瑞典用了85 年 ( 1890-1975) , 英国用了45年 ( 1930-1975) ,日本用了26 年(1970-1996) ,而我国预计用24 年( 2000-2024) ,略少于日本。3.2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先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是描述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及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是远远超出速度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老龄化的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而产生的,因此有良好的物质基础面对老龄化的到来。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不完善、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当我国在2000 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

13、比重占7%时,虽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是我国的人均GDP仅为840 多美元,并且没有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以及应对老龄化的相关配套措施,属于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面临前所未有的老年人口大爆发。如何应对经济水平薄弱情况下快速发展的老龄化,是社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3.3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老龄化分布不平均我国的国土辽阔、人口总数庞大、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并且受到经济条件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使得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现象。 人口老龄化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即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地区, 人口老龄化的水平也会相应很高,反之亦然。并且这种关系在地理位置上充分的表现出来,

14、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我国于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东部等沿海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已经告知11.46%,上海更是早于 1979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与此同时,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还仍处于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中,其老龄化水平处于5%以下。按省份划分是,上海人口老龄化水平依然居于全国榜首,起步早、 发展速度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为其主要特点。北京、天津等地属于中高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山东、湖南等地属于中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内蒙、 甘肃、 青海等地仍处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并且为人口转变的初期阶段。从时间跨度来看,上海最早进入老龄化水,而距离最晚进入老龄化社会

15、的宁夏,时间相差足有33 年之久。同时, 大部分老年人口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使得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老龄化水平低于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关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差1.24个百分点。并且由于我国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的趋势不会减弱,所以这种农村与城市间的老龄化水平差异将继续延伸到2040 年。4 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直接波及到社会的劳动就业状况,并将对劳动供给造成一定影响。4.1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的影响从人口学上来看,我国将 15-59 岁的人口称之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供给

16、数量一般则是由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人口老龄化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应下降,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本身也会出现老龄化。长此以往,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力供给出现困难局面,当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短缺。从劳动的时间供给上看,随着人们平均受教育时间的延长和工作年龄的延后, 用于社会生产的有效工作时间已大大缩短,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将进一步使社会劳动时间的总供给减少。4.2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青年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的比

17、重下降,年长劳动力比重增加。而人到中年以后,生理机能将逐渐衰退,体力和精力开始下降,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能力随之降低,生产效率往往低于青年劳动力。从企业或社会管理的方面来看,管理和领导,阶层的老龄化往往也会导致管理革新的速度放慢,管理效率降低。当然, 年长的劳动力在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上具有一定优势,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从整体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还是负面性居多。4.3 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在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上对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两方面相反的影响:一方面, 人口老龄化使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增

18、大。在家庭内部则表现为。 一对夫妇所需赡养的老人数目增加。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无法再继续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因而也就不再有工资收入。老年人的疾病风险随着其生理机能的不断衰老而逐渐增大。在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养老保、 险金额水平较低, 远不足以支付老年人日常的健康保健和突如其来的疾病医疗费用。这笔相对高昂的费用大部分甚至全部还需由其子女来负担。由于赡养负担的加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更倾向于外出工作或增加工作时间。通过增加尽可能多的工资和收入来赡养老人支付额外的营养、保健、护理和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家庭中的老人, 特别是一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其他家庭成员的特殊护理和

19、照顾。在没有雇用外来家政人员的情况下,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不得不减少原本用于闲暇和工作的时间来照顾老人,甚至, 还有可能因承担的家务过重而被迫放弃外出工作。从以上分析可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总的影响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然而,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而且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还处在劳动力供给远超于需求的状况。 因此在一段时期之内,我们并不会感觉到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在未来某个时期,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将逐渐消失。劳动人口数量将不可避免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甚至还将

20、出现劳动力短缺。必须承认的是,劳动力供给的多少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供给具有替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劳动人口供给的不足。当科技进步和人口文、化科学素质提高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趋势会逐渐降低。5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因此 , 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 要立足于基本国情, 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来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5.1 调整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 采取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一般来说 ,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生育率大幅度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

21、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有必要提升我国生育率水平, 使其处于人口正常更替的水平。我国生育率下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强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生育率水平的提高。近年来, 要求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 ,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人口基数巨大, 一旦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那么有可能使生育率大幅上升, 造成人口呈爆炸式增长。因此, 有必要釆取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例如 : 对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对于夫妻双方学历较高的或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够保证将来子女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的, 可以考虑放开生二胎。对于人口较少

22、的地区 , 可以考虑生二胎。对于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地区, 可以考虑生二胎等等。总之 , 实行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既可以稍微提高我国生育率, 又可以改善男女性别失衡的问题。在未来还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扭转老龄化趋势。因此我国有必要考虑实行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5.2 调整我国现行退休制度,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劳动参与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大量劳动力的退休不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 还增加了社会的退休金支出, 给本来就有缺口的养老金制度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减少, 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国总体的劳动参

23、与率, 增加劳动力数量的供给 , 还可以暂时减少退休人员数量, 缓解退休对国家财政的压力, 给国家完善养老制度挤出宝贵的时间。5.3 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然可以在社会上发挥着重要能量。然而随着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整体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事实已经表明我国60岁至75岁之间的老年人完全具有从事劳动的能力,其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太大的滑落, 尤其是研究型和技术型人员。因此对于有意向重返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 我们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创造有利于老年人劳动的有利环境, 保护老年人合法的劳动权利, 及时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用积极的心态参加

24、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 还可以与身边的人交流, 避免产生孤僻的心理。因此 , 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不仅可以缓解家庭社会压力, 还可以促进老年人集体的身心健康。对于年龄偏大的尚有劳动能力的高龄老年人, 我们也应该鼓励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基本劳动, 以减少其对家庭社会的压力。5.4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研究的投入教育水平提高, 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 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 从而决定该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目前我国每年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

25、的比重还比较小, 要妥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影响, 必须着眼于大局, 长远考虑,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以此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保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创造出更多的资源来供给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参考文献1 曲海波 .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M.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2 杜鹏 . 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3 杨胜利 .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 年4 肖倩 .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5 奉莹 .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J. 西北人口,2005( 5)6 姜向群, 杜鹏 .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分析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